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网络游戏从媒介融合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在中西方艺术发展史上,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影视号称八大艺术,网络游戏本身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它打破了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隔阂,体现了各门艺术的交融互渗,又有自己独特的发
展形式,所以被称作第九艺术。
互动性切入艺术欣赏与创作过程,成为网络游戏的审美生成方式。
著名导演陈可辛曾对网络游戏给出见解:“一百年前刚刚出来的胶片,没有人把它当成一种艺术,好像是游乐场里玩的东西,结果电影变成了第八艺术。
现在大家看待网游也是一样,觉得是小孩玩的,可能最后网游也会变成另一种电影艺术。
”他认为网游很有可能成为电影的未来,因为它能够使每一个观众都投入其中成为创作者。
网络游戏与文学的互相融合更为明显。
游戏内容具有文学中的叙事要素,每一个游戏的设计都要求有一定的故事性,每一个角色都有设定的人物形象,人们可以在游戏经历中认识名山大川、奇花异草。
网络游戏采用传统文化的武侠或者历史题材;绘画设计也包括水墨、油画、卡通、写实等多种风格;游戏音乐经由玩家的推广,迅速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游戏中的网络语言诸如菜鸟等,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学的认识与审美功能,网络游戏也都具备。
《古墓丽影》《生化危机》《黑客帝国》等单机游戏已经成功地改编成电影,充分说明网络游戏的叙事性程度很高。
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游戏和传统文学接壤的中间地带,其内容原创性使得它处于整个娱乐文化产业的上游。
好的网络文学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和口碑,于是同名的网络游戏和影视改编便成为它的衍生品。
在以版权为中心的全媒体娱乐传播时代,影视、动漫、文学、游戏等各种艺术方式的传播和营销都是以内容为王,一个好的网络游戏必须有
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网络文学中的玄幻、盗墓、武侠、历史等题材,先天具有改编的亲和力。
以作者IP为中心的全媒体传播模式,更有助于网络游戏和文学要素的互动。
应该看到,网络游戏和文学小说也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是动态的文本,而后者相对来说是静态的文本。
网络游戏是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可写的文本”,它是敞开的,由于增加了玩家的参与和互动,更加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也增加了新奇的魅力。
毕竟,想象一个故事和亲自去参与构建一个故事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文学鉴赏中,文本的空白点需要读者用想象去填充;在网络游戏中,手中的棋子、脚下的路、前面的坎儿需要玩家通过技巧与合作去实现跨越,因此也更增加了挑战性和冒险意味。
对于文学读者而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死而复活一千次。
正如游戏是人的天性,也许好斗也是人的本性,就在不死的渴望与无穷的斗争中,玩家体验到了自身的存在感。
虽然同是以青年人为主,但是网络文学读者和网络游戏玩家这两个受众群体很难重合。
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是我们这个富足时代的文化表征,也是我们这个危机时代的精神症候。
《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1144.8亿元,用户数量突破5亿。
在一个号称绿色GDP、新兴阳光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民的文化娱乐项目,游戏设计者的价值观并非无足轻重。
暴力杀伐、弱肉强食,专制等级、金钱美女、胜者为王,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
投射,它虽然投合了人们潜意识的欲望,然而在这样的游戏时光里,人们除了消磨时间、消耗精力和金钱,还能得到什么网络游戏看上去在以新媒介的方式延续文学的梦想,但是它和文学阅读培养的自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却背道而驰,它正在把哈贝马斯所说的“文学阅读的公众”变成“文学消费的公众”。
在这一点上,网络游戏具有某种沉沦的品质,恰是对文学启蒙梦想的背叛。
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如果只相信实力和技巧,一味漠视价值和精神,那么我们离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也就越来越近了。
(摘编自刘剑《梦想的延伸与背叛——新媒介时代网络游戏与文学的关系》)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就《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落实防沉迷责任、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关责任主体应以这些法规的落地或规章的制定为契机,推动小程序游戏进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监管范围,明确小程序游戏的性质、范围,明确监管的标准,明确游戏运营商以及社交、短视频网络平台运营商在审查游戏内容、建立防沉迷机制、加强身份验证、限制游戏时间等方面的责任,给小程序游戏套上“反沉迷紧箍”。
监管部门则应加强体验式监督检查,通过约谈、查处、限期整改、下架、曝光等手段倒逼相关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同时,家庭、学校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教育、监督、引导未成年人有节制地接触网络游戏,远离网瘾“泥潭”。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游戏作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具有互动性切入艺术欣赏与创作过程的审美生成方式,有可能成为电影的未来。
B.网络文学处于整个娱乐文化产业的上游,很多题材先天具有改编的亲和力,再加上全媒体传播模式,都有助于网络游戏和文学要素的互动。
C.罗兰·巴尔特之所以说网络游戏是“可写的文本”,是因为它具有审美差异性,增加了玩家的参与和互动,更加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控性。
D.作者认为,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投射,网络游戏如果一味追求技术和实力,而漠视价值和精神,将走向背叛文学启蒙梦想的道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它能够打破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隔阂,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形式。
B.“网络游戏的叙事性程度很高”,可以从“网络游戏多采用传统文化的武侠或者历史题材”“单机游戏已经成功地改编成电影”中得到证明。
C.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凭借其独特的原创性、娱乐性与互动性优势,积累足够的人气和口碑,形成以作者IP为中心的全媒体传播模式。
D.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监管部门要明确监管范围,增强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积极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用户规模再创新高,达到6.68亿。
B.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新批准的105款国产游戏版号,单次审批数量首次突破百款,所涵盖的游戏企业范围也更广。
C.2023年,网易游戏升级旗下人脸识别系统,推出AI未成年保护巡逻技术,24小时深度参与未成年保护工作的全流程。
D.大量网络小游戏规避了“青少年模式”,游离于防沉迷系统之外,给未成年人提供了玩游戏的捷径,打开了另一扇游戏之门。
4.认真阅读图表,下列对图表信息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于2021年正式落地实施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规,给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带来了一定阻碍。
B.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连续三年同比增长都小于1%,这对于游戏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C.截止2023年年底,我国游戏用户规模为6.68亿,同比增长0.61%,达到历史新高点。
D.2022年游戏用户群体规模同比缩减0.33%,用户增长红利完全消失,行业进入用户规模存量竞争时期。
5.近期,学校将组织以“网络游戏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为主题的辩论赛,作为辩手,你将出席论辩现场,请依据材料,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青铜残片【注】
刘醒龙
①“他们要来贴封条了。
”
听此一说,马跃之赶紧掏出手机,将收藏室陈列柜中的器物都一一拍下来。
马跃之正在分秒必争,梅玉帛和两个穿着深色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
梅玉帛和颜悦色地请马跃之将想拍的照片拍完,还特地告诉一起来的
两个男人,马跃之是楚学院顶级的考古专家,等马先生拍完照了,他们再开始工作。
时间不长,马跃之拍照完毕。
女人这才让手下的人学着马跃之的模样,将屋子里的各种器物一一拍照。
别人都在忙,梅玉帛也没有闲着,发现有自己感兴趣的器物就会亲自细细看过,然后精心摆好位置,让别人拍照。
一般情况下,梅玉帛兴趣很浓时也一声不吭。
只有一次例外,梅玉帛拿起一块青铜残片,放到眼前。
“了不得!”梅玉帛不由自主地叫出声来。
声音极轻,像是不想让别人听见。
马跃之心里一震,如同苦思冥想之际,听到一只湖鸥飞来窗台后的一声鸣叫;又像那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②由头顶穿过心脏直达涌泉。
那块青铜残片,马跃之也注意过,上面有一个很像现代人写的“豕”字去掉上面一横的残缺图形。
当然,两周时期的“豕”字不是这样写的。
两周时期的青铜残片上,这种残缺不全的图形时有发现,说是某种符号的局部或某个文字的局部,都是有可能的。
面对青铜残片,梅玉帛一声“了不得”将马跃之的记忆残片激活了,不得不用手抚摸一下额头,才使自己的心潮平静下来。
梅玉帛与同事退出收藏室,将那扇门锁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封条,上下交叉地贴在上面。
几天后,马跃之给梅玉帛打电话。
他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想研究一下存放在水务局收藏室的那些出土器物。
梅玉帛同样直截了当地回答,对于马先生这样的学术权威,纪委工作的有关规定也是可以变通的。
梅玉帛要他到楚学院门口等着,十分钟后有车来接,送他去水务局。
到了水务局,梅玉帛亲手将那扇小门上的封条撕下来,开了锁,放马跃之进屋,让他放开手脚进行研究。
当然有限制条件: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这扇小门必须从外面锁上,到时间再由梅玉帛亲手打开。
前次来这屋,马跃之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只鼎耳。
再次来这屋,马跃之的目光直接跳过这只鼎耳。
只要是楚学院的人,都会像马跃之那样,一眼看过了,绝对不会再看第二眼。
面前的这只鼎耳是笔直的,如此造型百分百不是从楚鼎上掉落的。
在楚学院的人看来,楚鼎才是两周时期整个东方世界乃至以青铜文化为标志的同一阶段人类社会最有艺术气质的器物。
那种用最不起眼的弧度,在鼎身中部做成一段束腰,再配上一对稍稍有些弧形、宛若向外飘飞的鼎耳,构建出楚鼎独特气韵的弧线,具备了人性中不能缺少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和自然天成的约束。
③马跃之的目光依然落在那只青铜鼎耳上,眼前却忽然闪出一派辉煌。
马跃之十分熟悉这种辉煌,这种辉煌曾被他看成是这个星球上最美丽动人的景象。
马跃之低头看了看手表,离与梅玉帛约好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
再过十九分钟,马跃之就要利用梅玉帛来之前的最后一分钟做一件事。
为了做这件事,他才找上梅玉帛,一个人悄悄来到这间小屋。
昨晚,在水务局输水管线改造工地上发现的青铜残片,马跃之带回了家,经过清理,上面的图形变成深深铭刻在心里的大半个“田”字形。
之所以是大半个“田”字形,而不是大半个“田”字,是因为青铜残片上的“田”,缺了右边的一竖。
马跃之的内心深处浮现出盛行于两周时期楚地的文字,那些文字的字体呈方形,结构紧密,平缓流畅,笔画匀称,平入顺出,宛如云楚大泽,虽无波汹浪涌,自有遒劲挺拔之势。
马跃之用尽全身力气不让自己天马行空般胡乱猜想,还是有思想的碎片偶尔冒出来,顽强地指向那间小屋的另一块青铜残片。
十九分钟一到,马跃之将手伸进口袋,掏出早上出门时用面巾纸包好的青铜残片,毫不犹豫地放到已经放着几块青铜残片的五号柜的隔板上,又从另一只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按照其他青铜残片的样子,放置在刚刚放下的青铜残片前面。
马跃之从进这间屋子起,就在设想如何做好这件事,真的动起手来,连半分钟时间都不要,只用了二十几秒。
还剩下三十几秒时,马跃之忍不住将刚刚放下的青铜残片用右手拿起来,再用左手拿起那块曾经让梅玉帛轻轻叫了一声“了不得”的青铜残片,两块合到一起,竟然完全吻合,仿佛自然天成,更似与生俱来。
彼此包容,没有丁点儿排斥的两块青铜残片拿在马跃之手里,他再次听到“了不得”的轻轻叫声。
④梅玉帛只叫了一声,马跃之再次听到的是三声。
第一声“了不得”是轻轻的。
第二声“了不得”是很轻的。
第三声“了不得”是与空气一起颤动的那种微微的轻。
从很远很远、仿佛是天边传来的三声“了不得”,让马跃之拿着两块青铜残片痴痴地站了十几分钟,远远超出原先设计的一分钟。
终于明白过来的马跃之赶紧放下两块青铜残片,端坐在沙发上,等着梅玉帛开门进屋。
这种端坐姿势保持了五分钟,又五分钟,再五分钟,仍不见梅玉帛来开门。
之后的时间里,马跃之不再保持端坐的姿势,人一放松,加上到了午后一点,是最犯困的时候,他安心地小睡了一场。
迷糊之际,马跃之做了一个梦。
一个年轻男子拿着一块青铜残片,一个年轻女子也拿着一块青铜残片,二人在山野间嬉笑奔跑。
到一处水渠边,两人各自将手里的青铜残片清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拼接在一起。
青铜残片上两个残缺的图形,顿时整合成一个字。
女子将两块青铜残片拿在手里,说自己认识这个
字,男子要女子说出来。
女子害羞地不肯说,男子假装生气,伸手要自己的那块青铜残片。
女子连忙跑开,边跑边说,要将这个字刻在自己的心上。
男子说刻在心上连女子自己都看不见,不如刻在手臂上。
【注】文本摘编自《人民文学》2024年第2期长篇小说《听漏》,故事背景是文物专家马跃之在水务局收藏室参观出土文物时,水务局副局长陆长林因涉嫌违纪被纪委工作人员带走谈话。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梅玉帛等纪委工作人员查封了水务局收藏室,是因为马跃之拍照的出土器物有着巨大的文物价值。
B.马跃之提要求“直截了当”,是因为他要研究出土文物;梅玉帛的回复同样“直截了当”,体现了她对专家研究工作的支持。
C.从马跃之对楚鼎束腰设计和鼎耳造型的赞赏可知,他不仅热爱青铜文化,而且欣赏人性中自由和约束的平衡。
D.结尾的梦境,暗示马跃之知晓了两块青铜残片拼合在一起的古文字,进而猜测这两个残片可能与青铜重器有关。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独句成段,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也使马跃之的行动突然紧张起来。
B.句子②中的“涌泉”指脚心的涌泉穴,这句话用来形容马跃之记忆被激活的通透感。
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强调眼前的青铜鼎耳再现了两周文化的辉煌。
D.句子④中两人的不同反映,旨在突出这三声“了不得”可能是马跃之自己心底的赞叹。
8.文中记述了马跃之把工地发现的青铜残片放到收藏室的具体过程,请加以梳理概括。
(5分)
9.小说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两块青铜残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
”公曰:“使子立高、国之上。
”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
”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
”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
”于是立以为仲父。
霄略曰:
“管仲以贱为不可以治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
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
或曰:今使臧获①奉君令诏卿相,莫敢不听,非卿相卑而臧获尊也,主令所加,莫敢不从也。
今使管仲之治不缘桓公,是无君也。
国无君不可以为治。
若负桓公之威,下桓公之令,是臧获之所以信也。
奚待高、国、仲父之尊而后行哉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
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②信乎卿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诎乎民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非管仲贪欲富贵必暗而不知术也。
故曰:管仲有失行,霄略有过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③,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哙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臧获,是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②巷伯:宦官名。
西周设置,皆掌宫内之事。
③反坫,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土筑的平台上,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管仲不务尊主A明法B而事增宠C益爵D是非E管仲贪欲F富贵G必暗而不知H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指让担任相,与《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的“相”词义不同。
B.治,指治理,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词义相同。
C.区区,指小小的,与《孔雀东南飞》“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词义不同。
D.仓廪,指储放粮食的仓库。
具体而言,存谷者称为仓,存米者称为廪。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被任命为齐相后,向桓公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地位要尊贵、家境要富有、与国君关系要亲近,霄略认为管仲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治国理政。
B.韩非认为国家没有君主就不能进行治理、奴仆和宦官都可以下达征兵征税的命令,地位的尊卑贵贱并不重要,关键是必须依照君主的法令来办事。
C.管仲治理齐国,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海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积累财富,使国家富庶、军队强大,政令制定如流水,符合民情才容易推行。
D.管仲拥有的财富可以跟国君相比,也使用国君规格的宴饮礼节,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司马迁认为管仲是能够使君臣百姓快乐亲近的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负桓公之威,下桓公之令,是臧获之所以信也。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14.管仲在辅佐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因祸为福、转败为功的智慧(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妹娇困。
霜点鬓。
潘令②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才情减尽。
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④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
墙头岑寂谁问。
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
年光去迅。
漫⑤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曾一再被黜,坐废十年。
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
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
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
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
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
⑤漫:莫,不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朝迟了芳信”写造物主延误花期,令词人日日期盼;“万姝娇困”突出了海棠初绽的娇美慵懒。
B.上阕用典,以“潘令”自况年老,借“玉局”“石湖”二公仙逝来表达自己辜负了海棠风韵的怅恨。
C.“吹得胭脂成粉”,词人责怪东风使海棠花色由深红变粉红,无理而妙;最后以“异时恨”作结,遥想未来。
D.全词按海棠未花、初开、盛开、花落的顺序来写,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感情真挚。
16.从感情基调来看,本词与《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猿”是古代迁客骚人或漂泊游子常用的凄凉意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以宽广的水面衬托船的渺小,这与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效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