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步枪射击运动员面临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
浅析步枪射击运动员面临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曾一珈西华师范大学
摘要:射击项目作为我国重点竞技体育项目,在全国比赛、世界比赛中肩负着为国争光、夺金的任务和使命。
对步枪射击运动训练方法以及心理训练研究对今后中国射击中步枪项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步枪射击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的研究为切入点和基础进行进一步细节的调查与研究,分别从步枪射击运动员面临的问题和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主要结论如下:通过技术训练掌握射击项目步枪基本的射击技术,射击比赛流程。
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自身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和耐力。
通过心理训练,改善射击运动员比赛前焦虑和比赛时紧张等情绪和克服心理阻碍,呈现最佳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步枪;射击;训练方法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整体竞技体育水平在不断的进步。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国家在奥运会上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后,射击运动现成为我国重点竞技体育项目,在大小型比赛中国家射击队肩负着为国家争光、争夺金牌的任务。
而在国家射击队中步枪项目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
射击运动作为我国重要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在全国社会和地区的推动发展下,射击运动在国内开展的非常广泛。
因为射击运动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育竞技运动,近几年对于射击训练方法也有了更多科学的研究和推进。
(二)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步枪射击运动员在运动成绩提升起推动作用,很多研究都表明科学的射击训练方法使射击运动员的训练获得更好的训练状态,良好的体能心态和运动成绩。
(三)研究意义
经过此查阅资料研究,希望能对步枪射击运动员平时训练和比赛有一定的提高,为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训练面临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对策。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步枪射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独秀学术搜索、中国知网等查阅了关于射击运动员选材法、射击运动员训练方法以及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期刊与学术论文,查找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2.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归纳、对比、推理、演绎等方法对步枪射击运动员技术面临的问题和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步枪射击运动员技术面临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1.射击步枪运动技术面临的问题
在一方面,步枪50米三种姿势的立姿、跪姿、卧姿,在技术训练缺乏运动员对单一姿势的深入了解和训练以及三种姿势结合系统的训练。
另一方面,对于射击步枪运动扣瞄配合技术方面缺乏一些系统的训练以及缺少对于持枪稳定性和每一次的举枪一致性的系统训练,持枪稳定性和举枪一致性对射击步枪运动非常重要,如若每一次的动作不一样那么对于运动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射击步枪运动是对举枪一致性和持枪稳定性高要求的一项精准体育运动。
2.步枪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方法
(1)据枪动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训练
多次的空枪持枪练习,在一定时间空枪练习结束后,增加下一次空枪练习的训练量。
规定单位时间内举枪次数,每一次的举枪到瞄准到扣压扳机自然击发的动作尽量保持一致。
进行举枪持久练习,在瞄区自然扣压扳机击发后保持据枪稳定,要求枪支尽量稳在瞄区内。
应当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射击步枪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和变异因素的组合。
据枪稳定性和一致性训练能够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对步枪三种姿势和关键动作的固定,保证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持枪姿势以及规范的关键动作,培养步枪射击运动员良好的持枪稳定性,为后期的提升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扣瞄配合训练
在瞄区举枪稳定性是良好的瞄、扣配合的基础和前提谈条件。
枪支在瞄区内呈有规律的缓慢晃动且晃动范围小。
预压扳机训练,食指单独用力正直向后加压、压实到位,是适时击发的重要准备,避免猛扣导致击发瞬间标尺准心平整关系的变化,构成正确瞄准景况后能适时扣响扳机。
通过扣瞄配合训练,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食指对枪支扳机加压的熟悉程度,避免走火或者猛扣扳机的不良问题,使步枪运动员构建正确的条件反射以及良好的扣瞄习惯。
(二)步枪射击运动员体能面临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1.步枪射击运动员体能面临的问题
一是现代体能训练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落后与实践;二是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呈现“碎片化”状态;三是现代体能教练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部分地区体能训练器材陈旧,省队体能训练项目单一,目前对于射击体能训练方面未确立重视体能训练的指导希望的思想。
平时体能训练没有与射击项目特点和比赛要求紧密结合,未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的时间与顺序,未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的负荷。
各队缺乏专业的体能训练
82
83
员所以不能对射击运动员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
2.步枪射击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1)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举哑铃,俯卧撑对上肢肌肉力量进行训练。
平板支撑,俯卧背起,仰卧起坐腰对腹骨盆带的肌力和肌耐力进行训练,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上肢的稳定性。
30~60米加速跑、变速跑、蛙跳、深蹲对下肢肌力进行训练,增强步枪射击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力量和下肢的稳定性。
肌肉力量的训练能够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肌肉控制能力进而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对步枪射击运动员据枪稳定性和一致性训练有辅助的作用,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持枪的稳定性。
(2)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通过匀速跑和法特莱克跑,平衡型训练对步枪运动员的耐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在耐力素质训练中,体能训练员或者教练员要科学的探求每个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度的临界值,正确处理好运动负荷疲劳与恢复的关系,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在耐力素质训练中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能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增强射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根据每个运动员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特点,进行适宜他们的耐力素质训练。
保证耐力素质负荷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运动员机体恢复。
对步枪射击运动员进行专业系统的耐力素质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并且能够使步枪射击运动员承受大负荷技术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以及在长期训练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
(三)步枪射击运动员心理面临的问题及训练方法1.步枪射击运动员心理面临的问题
省队,各大高校队伍和各地市州队并没有专门针对射击项目特点,运动员特点的心理训练。
因为目前国内心理学专业人数较少,所以在各训练队缺乏专业的心理训练老师,进而对于射击心理训练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导致大部分运动员都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
2.步枪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1)表象训练
每天在空枪或者实弹练习前进行表象训练,训练前使用语言鼓励身体放松。
记住正确的技巧、感官和肌肉运动。
步枪射击运动员通过表象训练能够正确掌握步枪射击技术技巧,保持并运用正确的步枪射击姿势。
表象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对错误步枪射击动作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对持枪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推进作用。
(2)注意力集中训练
通过有意制造外界干扰比如在射击运动员训练时或模拟比赛时播放具有节奏感的音乐。
进行放松训练主要以:格罗夫全息呼吸,音乐放松,冥想反思,渐进放松法,催眠。
进行认知调节主要以:情绪焦虑、身体能量分析、ABC 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人格认知理论。
通过干扰训练,提高运动员抗干扰能力,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射击比赛中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应对比赛时环境对自己产生的干扰。
通过放松训练,使运动员掌握一些放松技巧。
能够使步枪射击运动员对自己在比赛时产生的紧张心理进行一定的调节。
通过冥想反思可以让运动员对自己前一段运动训练过程的状态和表现进行总结。
进行认知调节中情绪训练在射击训练能正确处理和调节步枪射击运动员因为赛前焦虑以及平时训练比赛中的负面情绪。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技术训练内容上比较陈旧和单一,技术训练能够提高步枪射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2)体能训练的训练内容上缺乏专业的体能工作人士的指导。
运动员还缺乏对体能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体能训练能够使步枪射击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能应对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射击比赛训练。
(3)对于射击心理训练还不够重视或者只是浅层次的进行普通的心理训练。
加强对步枪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正确处理好赛前焦虑,紧张等问题,让运动员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训练和比赛。
(二)建议(1)教练员应当健全多级训练体制,将射击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总结系统专业的训练并结合运动员身体发育以及特点进行适宜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2)教练员应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与技术、战术、心理训练的有机结合。
(3)加强对步枪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高步枪射击运动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彩云.我国射击项目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2]马连鹏,徐璐.我国射击项目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现状[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08):663–665.[3]高炳宏.我国现当代体能训练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A].中国体学学会.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7:1.[4]严毅,刘佳鑫.青少年步枪射击运动员选训结合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2(06):62–64+104.[5]沈玉洁.关于射击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3):17–18.[6]石岩.中国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训练方法的心理学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5.[7]刘淑慧.正念训练对射击运动心理训练的启示[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3:2.
[8]刘淑慧.射击训练中心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探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09:1.
[9]高运良,孔云.浅析步枪射击技术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7(03):58–61.[10]甄玥.优秀射击运动员瞄准技术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11]吕亚典.浅谈步枪射击基本功的训练[J].才智,2015(15):346.[12]曹希云.浅析步枪射击运动的稳定性[J].安徽体育科技,
2013,34(06):41–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