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浅议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心得)之浅议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体育论文之浅议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纵深领域,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各学校关注的热点。

本文试从如何使体育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论述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这引发了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的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表现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根据自己学校的校情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更应有自己的校本课程。

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就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

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健康第一”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就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校本课
程开发方向的正确性,才不会出现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的东西。

二、课程建设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体育校本课程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形成。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体育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东西,而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的资源、条件而确定的,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认真考虑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使所选教材真正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能促进当地学生各项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因此要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我国各民族传统优良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引入体育校本教材,如耍空竹,抄竿、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等传统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也可以根据学校的特殊情况在现有的体育教材上进行延伸,如开发小篮球、呼啦圈、游泳、乒乓球等校本课程。

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调查表明,我国现行的国家体育课程存在许多的不足,特别是与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国家课程基本上以较发达城市学校的学生为对象,没有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和学生的差别,因此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很多内容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

1.从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入手,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依赖学校的现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资源的再利用和延伸。

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考虑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具有的优势条件。

如有的学校是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就可以把乒乓球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学校一切有利于开展乒乓球运动的资源,推动学校乒乓球的全面普及和提高;有的学校是少年军校,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军体拳和队列操练等军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特色。

总之,要充分
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入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教材,让各种传统的、特色的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2.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服务校本课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有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特色的一些体育项目,如耍空竹、抄竿、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摔跤等传统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都是我们体育校本课程取之不尽的资源,体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民族特色和乡土人情,将那些具有体育功能的民族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既可以弘扬当地的优良文化传统,又可以充实校本课程的内容,服务于广大学生。

3.重视以教师个性风格、业务专长等为主体的教师资源的利用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是课程的开发,而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也离不开一线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最了解课堂实践的具体问题和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的需要,可以使体育的教材结构与学生的
学习结构进一步结合起来。

事实上一线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以缩小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之间的距离,使课程计划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

任何课程要能够发挥其效能,都必须经过教师的运作和学生经验的建构,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要考虑教师的个性和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师资。

如学校的体育老师在武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和水平,就可适当开发武术、跆拳道等方面的体育校本课程;如学校地处某个足球俱乐部傍边,有着丰富的足球教练资源,就可适当将足球项目作为开发的重点方向。

4.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不同,学校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时也应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不能为了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地方的风土人情整合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
课程。

体育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不同的场地和器材,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突破口。

不同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尽量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蹬山、踩高跷、抄竿、滚铁环、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

城市学校经济条件较好,师资也有优势,就要充分利用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体育训练基地开发符合学校需要的体育校本课程,如小篮球、乒乓球、滑冰、韵律操等现代休闲运动,使各种体育项目与学校的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真正让体育课成为学生在自由王国里纵情畅游的乐园。

5.从体育人文资源的延伸、拓展入手,挖掘体育校本课程资源
体育人文社会资源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不可忽视重要的领域,各种体育史、奥运冠军和奥运精神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校本课程最真实的题材,不但能陶冶学生
的情操,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体育锻炼欲望。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最好的途径与方法,是德育渗透体育的最合适的方式。

但人文资源的引入要注意联系实际,使所选内容具有教育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要使我们的校本课程成为一种粉饰的装饰品。

6.从地方传奇的文化入手,创设体育校本课程独特的情境
地方的民族传奇文化是体育校本课程非常难得的题材,通过各种具有神奇色彩的故事情节进行情景的渲染,整合教材,更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如东北地区的“林海雪原”抗日战争的传奇故事、景宁畲乡和青田石雕等特色文化都能为体育校本课程增添神奇的色彩。

总之,在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需要老师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四、给学生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也应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
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要打破传统课程的设置模式,在学习内容选择方面要以采单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符合自己的内容;在学习方式方面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发展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创造式学习,不要让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体育老师的预设思维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锻炼中掌握技能,并能有所创新和探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安剑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J] 2003-1-13 中学体育网
2.胡小伟俞斌课程改革在北仑校本课程开发[M]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10第1版
3.朱方银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第1版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