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_6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注重精神的养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游戏里的人物死了,通过加血能够复活。

老师提问:现实中的人能够像游戏一样复活吗,人能够有多条生命吗?
学生回答:不能够,生命只有一次。

师: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有我们要珍视生命,守护生命。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书本里面找答案,五分钟时间)
多媒体展示本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怎样守护生命?
2.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3.列举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
4.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5.我们如何养护精神家园?
三、新课讲授
(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
谈一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了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每天吃早餐,运动一小时,不吃垃圾食品,有病即时就医等等。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p101相关链接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守护生命要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肉体生命
多媒体出示一段材料:2011年3月10日下午,安徽省阜阳县柴集小学四名女生相约赴死,在服用了一百片安眠药后,被校方发现并即时送往医院抢救。

到3月13日上午,四名女孩已经全部脱离危险,相继出院。

据称,四名女童自杀是为了彼此的友情。

近年来,中国未成年人自杀或者“准”自杀行为逐年增多,甚至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

提问:
(1).造成儿童轻生的原因有哪些?
(2).你想对那些不珍视自己生命的儿童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3.守护生命要提升安全意识
1.探究与分享:分小组讨论,并实行一次自救自护的演练
第一组:发生火灾;第二组:发生交通事故;第三组:发生地震
第四组:发生校园欺凌; 第五组:学会报警
学生演练后,教师根据实情展示相关素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有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二)养护精神
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展示贝多芬的简介,让学生明白贝多芬是通过他的精神谱出了“命运交响曲”,从而导出养护精神。

1.守护生命需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阅读探究与分享 (教材P102-103)
思考: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注重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一个视频
视频中的女孩,叫岑凤梅,她来自梧州岑溪市南渡镇杨冲村的一个残缺贫困的家庭。

岑凤梅的父亲在十多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三个子女,她的母亲在她父亲去世后不久也改嫁他乡,她因父亡母嫁成了孤儿。

2016年,她考上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对巨额学费,踌躇莫展,但她求学心切,每天卖竹笪挣学费和生活费,不过一张竹笪只能卖几毛钱,一天下来也挣不到十元钱。

后来这个视频中的女孩引起了岑溪人民的热切注重,百姓牵挂这个女孩,得到了政府和热心人士的协助!最终女孩如愿上学。

提问:我们岑溪的凤梅同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能够看到真、善、美。

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3.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多媒体出示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的几张图片。

提问:图片中哪些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从哪些方面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生答:略。

教师总结: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注重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

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