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及时采取有效应
对措施。

方法:对8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实践进行总
结分析。

结果: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病情况。

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工作,对于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的所有诱
因进行全面的理解,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从心理、饮食、运动等多个方
面做好护理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90%-95%是2型糖
尿病。

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多,常有低血
糖发生而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1】特别是夜间低血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血糖最低值62.5%发生在凌晨1:00-6:00【2】如果不及时发现,持久严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
生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有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在夜
间发生低血糖,男3例,女5例;年龄68-82岁,有8至16年的糖尿病史,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治疗。

而低血糖症三联征诊断标准:(1)低血糖症状(2)发作
时血糖<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3】
1.2 临床特点不同程度低血糖【4】的症状3例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烦躁等肾上腺素能症状;4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言含糊、四
肢无力、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低血糖症状,查血糖2.8-3.9mmol/L;1例无症状,
于凌晨3点检测血糖发现。

以上患者均发现及时,立即给患者进食糖果、点心口
服50%葡萄糖液等应急处理后,血糖恢复正常。

2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①患者不严格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或自己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导致胰岛素用
量过大。

②注射胰岛素后延长进食时间或进食较少③晚餐后运动量过大,过剧烈而
临睡前未及时加餐④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应该了解该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或服药后未进食、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

⑤患者的肠胃出现问题,
造成进食后,不能及时消化吸收。

3 预防及护理
3.1低血糖反应的应急处理及病情观察
3.1.1应急处理: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无论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我们
均要给予升糖处理。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时,可口服葡萄糖或含糖饮料,对于
昏迷或抽搐者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100ml静推,并酌情重复使用再静脉滴注10%-20%葡萄糖500-1000ml调节滴速维持血糖6-10mmol/L至药物低血糖的效应
期消失。

清醒后尽早进食果汁及食物.严重脑水肿,昏迷时间长的患者予以20%的
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低血糖状态持续存在者可使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
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血糖稳定2-3天后使用脑细胞营养剂,促进大
脑细胞修复【5】。

3.1.2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及神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②意识恢复后要
注意观察是否出汗、倦睡等再度低血糖状态,以便及时处理。

③血糖测定:在治疗
过程中动态观察血糖水平,每2-4小时测量血糖一次。

3.2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昏嗜睡等.老年人因反应性低,可能体会不到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在夜间可能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
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如果睡前血糖低于6 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将高达80%,而且大多数无低血糖症状,【6】此时可适量加餐如:牛奶,少量水果,或两三
块饼干等可缓慢吸收的食物以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因此夜班护士一定要有慎独
精神及责任心主动及时巡视病房,关心病人重视患者主诉。

特别是对年龄大,病
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要细心观察,同时还要监测凌晨12点,3点,
6点血糖,以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为
抢救患者争取时间。

3.3用药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护理主要指胰岛素的注射,和降糖药物的服
用若胰岛素注射后未按时进餐或者药物使用剂量过大,导致胰岛素发挥过大的降
糖作用引发低血糖。

所以护理人员应熟知各种胰岛素的药效时间,严格遵照医嘱,注射完后加强巡视。

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要告知病人,如拜糖平要和第一口饭嚼服,磺脲类的药餐前吃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要按时进食。

正确服用降糖药也
会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3.4 加强健康教育①饮食指导,给予糖尿病饮食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少吃油炸
食品,不吃红薯和粉条,告知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搭配合理化,三餐
定时定量,戒烟限酒,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在三正餐之间加餐。

②运动时主张轻、中度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而加重低血糖。

运动时间:建议在餐后进行,宜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
射胰岛素后1-2小时运动,运动前后及时监测血糖,必要时运动后要加餐。

③患者外出时注意事项储备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

随身
携带健康卡,注明姓名、诊断、药物、电话等,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④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认知及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告诉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症状及防治措施及出现低血糖的应急处理。

指导患者合理平衡的饮食,掌握运动
的方法度。

随身携带少量糖果和饼干以备低血糖食用或运动时适量加餐。

3.5 注重心理护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糖尿病属于一种典型的身心病症,社会
和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病程长,而思想背包袱,或病情经常反复而产生悲观情绪。

认为反复住院治疗给家里
增添积极负担当出现早期低血糖症状时,而不愿意告诉家人,因此护士应主动关
心体贴患者,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
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病人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患者和家人正确对待疾病,了解低血糖反应
的危害,积极预防,配合治疗,保持乐观情绪。

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病的几率。

3.6 重点交接班护士在交接班时,一定要详细的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饮食、运动、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病人所测的血糖情况。

重点
观察特殊病人,如患者有食欲不佳,热量摄入不足,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
胃肠炎,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应重点观察。

3.7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是最可靠也是最常用的病情检测手段,告知病人血糖监测对于糖尿
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向病人介绍通过便携式血糖监测仪进行血糖指标自我监
测的方法。

在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上调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剂量的时候特别
要加强血糖情况的监测。

简易监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标准点是监测三餐前和三餐后2 小时血糖,(而2小时的血糖时间是以第一口进食开始计时)必要
时加测睡前和凌晨2点-3点的血糖【7】对于我们内分泌科带胰岛素泵的患者需
监测三餐前后和夜间0AM,3AM.6AM的血糖,以便及时了解病人的血糖情况。

3.8 胰岛素治疗
3.8.1择注射部位药皮肤完好,无红肿硬结
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腹部(脐周外5厘米以外,避开肚脐正上方和正下方),上
臂后外侧大腿前侧及外侧 .臀部。

3.8.2射部位轮换原则:大轮换,小轮换。

大轮换:避免长期注射同一部位。

小轮换:同一区域注射,必须与上一次注射部位相距1cm以上。

3.8.3不进餐不能注射胰岛素,否则易导致低血糖昏迷。

如果去餐馆进餐,最
好把胰岛素带到餐馆,在进餐前注射,以防在餐馆等待的时间过长,引起低血糖。

注射胰岛素后,等候进餐期间切忌做各种家务,以免运动过量导致低血糖发生,并且不要忘记或延误进餐。

3.8.4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泵里面装的是速效胰岛素通过持续胰岛素皮下治疗来调节和控制血糖。

胰岛素泵有餐前胰岛素输注和不依赖于进
餐的持续微量分泌,即基础胰岛素分泌。

当患者血糖过低,或出现低血糖症状如
头昏、心慌、出冷、饥饿感时对于带胰岛素泵的患者我们应当首先将胰岛素泵关闭,使得胰岛素泵不再输注胰岛素,以免加重低血糖反应。

嘱患者进食两三块饼干,喝少许牛奶过30-60分钟后复测血糖,若患者血糖升至正常在将胰岛素泵打开,并将血糖值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血糖水平来调节胰岛素泵,降低基础率或
三餐追加量从而减少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与此同时告知患者若有不适出
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告知护士,查血糖,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 小结
老年糖尿病发生夜间低血糖与老年糖尿病的以下特点有关。

一方面是1老年
人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不能进行有效的血糖
调节,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对低血糖反应减弱,糖异生功能降低胰岛素的清除
能力下降【8】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退化,低血糖症状知觉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夜
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低血糖表现不明显,患者可能体会不到低血糖的发生。

患者
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脑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可因抢救不及时
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重点交接班,了解有可能发生
低血糖的诱因,收集患者的最新资料,动态观察病情,重视患者的饮食情况及运
动情况的变化。

以及其他疾病和药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以防低
血糖的发生,有研究显示73.7%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周建等【9】报道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血糖最低值62.5%出现在1:00——6:00影响夜间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
如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等。

为了尽可能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应在睡前监测
血糖。

若血糖低于6.7mmol/L需要调整药物或适当进餐【10】,睡前监测血糖有
利于低血糖的早期发现。

参考文献
[1] 丁雷,吴吉萍,李中男.老年糖尿病严重低血糖临床分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4):351-352.
[2] 陈新岩.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8,7(5):121
[3] 任寰、刘鸿艳、董颖越(2008). 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2(2):397.
[4] 杨玲.老年糖尿病严重低血糖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8,7(4):267-265
[5] 牛敏,郭景章,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昏迷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源医刊,2005,32(24):19-20
[6] 廖二元,赵楚生。

内分泌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53
[7] 范丽凤,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Z」.广东省护理学会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班.2004,19-28
[8] 李玉香,张玲,罗再萍,老年糖年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327,328
[9] 周健,喻明,贾伟平,等。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
糖波动幅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86-288
[10] 吴国富,麦一峰,罗薇,等动态血糖监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
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