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海水中的化学复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制碱原理为: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NH4Cl,该反应原理可看作 是由①CO2 + NH3 + H2O = NH4HCO3和②NaCl + NH4HCO3 = NaHCO3↓+ NH4Cl 两个反应加合而成,则的反应类型为 。X的化学式为 。 (3)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 称为 ,Y的化学式为 ,写出Y的一种用途 。
归纳整理
粗盐
海水
不 饱 和 溶 液
蒸发池
结晶池
母液
饱 和 溶 液
蒸发结晶
晶体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
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
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与交流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 不 饱 和 溶 液
Cl- 55.06 ﹪
Na+ 30.61 ﹪ SO42- 7.67 ﹪
水96.5 ﹪ 溶解的盐 分3.5 ﹪ Mg2+ 3.69 ﹪
Ca2+ 1.15 ﹪
K+ 1.10 ﹪ 其他 0.72 ﹪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从“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你可以 得 到哪些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
※ 海水中的物质: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O 2 含量前两位的金属元素为: Na 、Mg Na+ 、Mg 2+ 金属离子为: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为
Na+、SO42- K+、NO3- K+、SO42- Na+、NO3-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没有改变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 复分解反 有沉淀(↓) 离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或有气体(↑) 应才能发 数目也发生了变化,就 生 或有水(H O) 说这样的离子不能共存
2
实质: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 Na2CO3 、 BaCl2 、CuSO4 、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其组成,小东做了以下实验: •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的熟石灰 粉末混合,研磨,没有闻到氨味; • ②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出现白 色浑浊,静置后,上层清液无色; • ③小心倒掉上层清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 色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 由以上实验可推断: • (1)这包白色固体中肯定存在 ,肯定 不存在 ; • (2)写出②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 式 。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
习
课
复习要求及重点
1.掌握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海水淡化的方法。 2.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3.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 选择正确的方法分离物质。 4.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及CO32-的鉴定方法。 5.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学会利用条件 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 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CO2
X
NaHCO3晶体 煅烧 提取 滤液 副产品 Y溶液
粗盐水 精制
NaCl 过滤 饱和溶液
Na2CO3 + X + H2O
合成氨厂
NH3
Ca(OH )2 △
⑴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 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 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 、盐酸(只写一种)。加盐酸的作用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 。
Cl–
海水主要含有的盐:NaCl 、 MgCl2 、 Na2SO4 、 CaCl2
海水制取镁
海洋化学资源 海底矿物
海水淡化
海 水 中 海水晒盐 的 化 学
海水制碱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海水晒盐 粗盐提纯 氨碱法制纯碱 纯碱的化学性质
简单表示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为:
石灰乳 盐酸 通电
思考: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4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2. m点表示什么意义? B 3. 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S
(A) (B) (C) (D) C、B、A A、B、C B、A、C B、C、A
B
30
20
m
C A
0
40
(黑龙江)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溶液中大 量存在的是( ) A.H+,Na+,Cl-,SO42B.Na+,Cl-,K+,SO42C.Na+,CO32-,Ca2+,ClD.Cu2+,K+,NO3-,SO42(上海市)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 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NaNO3、NaCl、Na2SO4 B、MgCl2、NaOH、KNO3 C、CuSO4、CaCl2、MgCl2 D、BaCl2、AgNO3、KCl
40 30 20 10
..
0 10
.. . .. .
20 30 40 50 60
. ..
70 80 90
/
100
温度/℃
(三)溶解度曲线: 1、定义: 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叫溶解度曲线
Ca(OH)2
1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 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 两种物质在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 3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小 ,如氯化钠 ; 极数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氢氧化钙。
饱 和 溶 液
①增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温
①增加溶剂 ②升温
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方法:
蒸发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
(二) 溶解度的定义
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饱和状态 100g溶剂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外界条件: 一定温度
溶解度 四要素
溶剂的质量: 100g水
溶液的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单位: g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0℃时,100g水中溶解硝酸钾达到 饱和状态时,质量为31.6g .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 酸钾.
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 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 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原因是什么? ①、Na2CO3 +BaCl2 ②、Cu (OH)2 +HNO3 ③、HCl +CaCO3 ④、NaCl +KNO3 ⑤、 AgCl +NaNO3
(上海市)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中,正确 的是( )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 明该固体一定含CO32B.面粉发酵生成酸,在做面食之前可以用纯 碱去中和酸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 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D.碳酸钙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 粗盐中含有钙离子、硫酸钙离子和泥沙等杂质,实验中粗盐提纯 的操作步骤如下; • (1)将粗盐研细,加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粗 盐研细的目的是 ,过滤是为了除去( ) •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 则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 (3)继续加入过量的 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然后 过滤,得到的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 ) •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目的是 • ( ) •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 搅拌,直到 时停止加热。
海水或卤水 → 氢氧化镁 → 氯化镁 → 镁 (请在箭头上方添入相应物质或方法)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 “MgCl2→Mg (OH)2→MgCl2”,的转化 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1、将MgCl2富集起来
2、得到纯净的MgCl2
1、如何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 2、如何证明海水已被淡化?
H+、SO42- Na+、CO3 2 - Na+、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 Ca(OH)2+ H2SO4——CaSO4+2H2O
Ca2+、OH- H+、SO4 2 -
Ca2+、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Na2SO4 + KNO3 —— K2SO4 + NaNO3 ×
有气泡产生,石灰 现象: 水变浑浊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
Ca2+、OH- Na+、CO3 2 - Na+、OH-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H2SO4+Na2CO3—— Na2SO4+ CO2↑ + H2O √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 100 解 度 90
80 70 60 5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g
(2)溶解度曲线法 (数形结合法)
海底矿物
化石燃料、可燃冰、锰结核等。其中可燃 冰被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 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 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 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C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江西)检查胃部疾病时,方法之一是让病人口 服硫酸钡。若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已知可溶性钡 盐有毒。试解释钡餐用硫酸钡而不用碳酸钡的原 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 答) BaCO3+2HCI=BaCI2+H2O+CO2 误服碳酸钡 。 后,可立即服用硫酸镁(泻药)解毒,原因是(用 BaCl2+MgSO4=BaSO4 +MgCI2 化学方程式回答)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反应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
HCl
HCl
Na+
Na+
CO32-
H+
H+
Cl-
Cl-
H2CO3
Na+
Na+
H2O
+
CO2↑
Cl-
Cl-
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
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操作:
取待测物少量于洁净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将产生 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 灰水中
• 3.纯碱属于 类物质(填“酸”“碱”或“盐”),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 酚酞试液,试液变 色,说明纯碱溶液呈 性,其PH • 7。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即“联合制碱法”。 • (1)“联合制碱法”的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 ①NH3+CO2+H3O==NH4HCO3 • ② NH4HCO3+NaCl===NaHCO3↓+ NH4Cl •
• • • • • • • •
△ ③2NaHCO3== == Na2CO3+ H2O+ CO2↑ 该过程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粉磨细的目的是 (磨细食盐粉的表面积增大,加快食盐溶解 , 增大食盐和碳酸氢铵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的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 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 • 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而NaCl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 。
70
T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 ℃溶解度/g 溶解性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20℃的溶解度/g
难溶 微溶
1g
可溶
10g
易溶
0.01g
简记:一温、三界、四档
.
三、粗盐提纯 1.杂质:可溶、不可溶
2.实验室提纯
1)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
2)过滤
仪器: 烧杯、铁架台、漏斗、玻璃棒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
仪器: 铁架台、蒸发皿、玻
璃棒、酒精灯
操作要点:
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 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 水份(不能完全蒸干)
氯化镁 氯化钙
氢氧化钠 氯化钡 碳酸钠 氯化钡 氢氧化钠
硫酸钠
碳酸钠
盐酸 PH试纸
·山东教育版
·山东教育版
·山东教育版
与碳酸钠反应的 物质
指示剂(酚酞) 酸(盐酸、硫酸) 氢氧化钙 氯化钡
归纳整理
粗盐
海水
不 饱 和 溶 液
蒸发池
结晶池
母液
饱 和 溶 液
蒸发结晶
晶体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
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
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与交流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 不 饱 和 溶 液
Cl- 55.06 ﹪
Na+ 30.61 ﹪ SO42- 7.67 ﹪
水96.5 ﹪ 溶解的盐 分3.5 ﹪ Mg2+ 3.69 ﹪
Ca2+ 1.15 ﹪
K+ 1.10 ﹪ 其他 0.72 ﹪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从“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你可以 得 到哪些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
※ 海水中的物质: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O 2 含量前两位的金属元素为: Na 、Mg Na+ 、Mg 2+ 金属离子为: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为
Na+、SO42- K+、NO3- K+、SO42- Na+、NO3-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没有改变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 复分解反 有沉淀(↓) 离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或有气体(↑) 应才能发 数目也发生了变化,就 生 或有水(H O) 说这样的离子不能共存
2
实质: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 Na2CO3 、 BaCl2 、CuSO4 、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其组成,小东做了以下实验: •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的熟石灰 粉末混合,研磨,没有闻到氨味; • ②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出现白 色浑浊,静置后,上层清液无色; • ③小心倒掉上层清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 色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 由以上实验可推断: • (1)这包白色固体中肯定存在 ,肯定 不存在 ; • (2)写出②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 式 。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
习
课
复习要求及重点
1.掌握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海水淡化的方法。 2.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3.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 选择正确的方法分离物质。 4.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及CO32-的鉴定方法。 5.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学会利用条件 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 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CO2
X
NaHCO3晶体 煅烧 提取 滤液 副产品 Y溶液
粗盐水 精制
NaCl 过滤 饱和溶液
Na2CO3 + X + H2O
合成氨厂
NH3
Ca(OH )2 △
⑴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 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 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 、盐酸(只写一种)。加盐酸的作用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 。
Cl–
海水主要含有的盐:NaCl 、 MgCl2 、 Na2SO4 、 CaCl2
海水制取镁
海洋化学资源 海底矿物
海水淡化
海 水 中 海水晒盐 的 化 学
海水制碱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海水晒盐 粗盐提纯 氨碱法制纯碱 纯碱的化学性质
简单表示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为:
石灰乳 盐酸 通电
思考: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4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2. m点表示什么意义? B 3. 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S
(A) (B) (C) (D) C、B、A A、B、C B、A、C B、C、A
B
30
20
m
C A
0
40
(黑龙江)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溶液中大 量存在的是( ) A.H+,Na+,Cl-,SO42B.Na+,Cl-,K+,SO42C.Na+,CO32-,Ca2+,ClD.Cu2+,K+,NO3-,SO42(上海市)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 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NaNO3、NaCl、Na2SO4 B、MgCl2、NaOH、KNO3 C、CuSO4、CaCl2、MgCl2 D、BaCl2、AgNO3、KCl
40 30 20 10
..
0 10
.. . .. .
20 30 40 50 60
. ..
70 80 90
/
100
温度/℃
(三)溶解度曲线: 1、定义: 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叫溶解度曲线
Ca(OH)2
1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 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 两种物质在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 3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小 ,如氯化钠 ; 极数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氢氧化钙。
饱 和 溶 液
①增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温
①增加溶剂 ②升温
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方法:
蒸发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
(二) 溶解度的定义
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饱和状态 100g溶剂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外界条件: 一定温度
溶解度 四要素
溶剂的质量: 100g水
溶液的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单位: g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0℃时,100g水中溶解硝酸钾达到 饱和状态时,质量为31.6g .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 酸钾.
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5g氯化钠完全 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 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 E、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原因是什么? ①、Na2CO3 +BaCl2 ②、Cu (OH)2 +HNO3 ③、HCl +CaCO3 ④、NaCl +KNO3 ⑤、 AgCl +NaNO3
(上海市)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中,正确 的是( )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 明该固体一定含CO32B.面粉发酵生成酸,在做面食之前可以用纯 碱去中和酸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 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D.碳酸钙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 粗盐中含有钙离子、硫酸钙离子和泥沙等杂质,实验中粗盐提纯 的操作步骤如下; • (1)将粗盐研细,加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粗 盐研细的目的是 ,过滤是为了除去( ) •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 则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 (3)继续加入过量的 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然后 过滤,得到的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 ) •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目的是 • ( ) •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 搅拌,直到 时停止加热。
海水或卤水 → 氢氧化镁 → 氯化镁 → 镁 (请在箭头上方添入相应物质或方法)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 “MgCl2→Mg (OH)2→MgCl2”,的转化 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1、将MgCl2富集起来
2、得到纯净的MgCl2
1、如何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 2、如何证明海水已被淡化?
H+、SO42- Na+、CO3 2 - Na+、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 Ca(OH)2+ H2SO4——CaSO4+2H2O
Ca2+、OH- H+、SO4 2 -
Ca2+、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Na2SO4 + KNO3 —— K2SO4 + NaNO3 ×
有气泡产生,石灰 现象: 水变浑浊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
Ca2+、OH- Na+、CO3 2 - Na+、OH-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H2SO4+Na2CO3—— Na2SO4+ CO2↑ + H2O √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 100 解 度 90
80 70 60 5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g
(2)溶解度曲线法 (数形结合法)
海底矿物
化石燃料、可燃冰、锰结核等。其中可燃 冰被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 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 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 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C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江西)检查胃部疾病时,方法之一是让病人口 服硫酸钡。若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已知可溶性钡 盐有毒。试解释钡餐用硫酸钡而不用碳酸钡的原 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 答) BaCO3+2HCI=BaCI2+H2O+CO2 误服碳酸钡 。 后,可立即服用硫酸镁(泻药)解毒,原因是(用 BaCl2+MgSO4=BaSO4 +MgCI2 化学方程式回答)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反应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
HCl
HCl
Na+
Na+
CO32-
H+
H+
Cl-
Cl-
H2CO3
Na+
Na+
H2O
+
CO2↑
Cl-
Cl-
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
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操作:
取待测物少量于洁净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将产生 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 灰水中
• 3.纯碱属于 类物质(填“酸”“碱”或“盐”),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 酚酞试液,试液变 色,说明纯碱溶液呈 性,其PH • 7。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即“联合制碱法”。 • (1)“联合制碱法”的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 ①NH3+CO2+H3O==NH4HCO3 • ② NH4HCO3+NaCl===NaHCO3↓+ NH4Cl •
• • • • • • • •
△ ③2NaHCO3== == Na2CO3+ H2O+ CO2↑ 该过程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粉磨细的目的是 (磨细食盐粉的表面积增大,加快食盐溶解 , 增大食盐和碳酸氢铵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的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 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 • 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而NaCl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 。
70
T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 ℃溶解度/g 溶解性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20℃的溶解度/g
难溶 微溶
1g
可溶
10g
易溶
0.01g
简记:一温、三界、四档
.
三、粗盐提纯 1.杂质:可溶、不可溶
2.实验室提纯
1)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
2)过滤
仪器: 烧杯、铁架台、漏斗、玻璃棒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
仪器: 铁架台、蒸发皿、玻
璃棒、酒精灯
操作要点:
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 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 水份(不能完全蒸干)
氯化镁 氯化钙
氢氧化钠 氯化钡 碳酸钠 氯化钡 氢氧化钠
硫酸钠
碳酸钠
盐酸 PH试纸
·山东教育版
·山东教育版
·山东教育版
与碳酸钠反应的 物质
指示剂(酚酞) 酸(盐酸、硫酸) 氢氧化钙 氯化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