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限时训练物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答案】A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2.《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A不正确;炒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B不正确;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C法正确;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不正确。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液化及液化现象;物质的基本属性;分子的运动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C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4.一般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容易导电的是()
A.玻璃杯
B.塑料尺
C.铅笔芯
D.橡胶轮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玻璃杯、塑料尺、橡胶轮胎这三个都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铅笔芯的成分是石墨,是容易导电的物体;故选C。
考点:导体
5.教室里装有多盏电灯,每多开一盏灯,则教室内电路的()
A.总电阻增大
B.总电压增大
C.总电流增大
D.总电压、总电流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家庭电路是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支路越多,总电流越大,总电阻会越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
因为并联电路中,支路越多,总电流会越大,总电阻会越小,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故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考点:电阻的并联;欧姆定律的应用
6.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测的是什么的电压()
A. L1
B. L2
C.L1,L2总电压
D.电源和L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电路图中可以看出,当S闭合,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因此电压表测量L2 两端的电压,
故选B。
考点:电压表的使用
7.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通电时()
A.U AB>U BC I AB<I BC B.U AB>U BC I AB=I BC
C.R AB<R BC I AB=I BC D.U AB=U BC I AB>I BC
【答案】B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串联8.兰兰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金属迎风板与绝缘轻弹簧的一端N相接,一起套在有一定电阻的光滑金属杆上.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的M端相连,右端导线接在迎风板的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导线与金属杆接触良好.电源两端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风力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不变
B.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杆与档板组成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当风力变大时弹簧被压缩,金属杆的接入部分变短,故接入电阻变小,由I=U/R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U=IR可知,R上两端的电压变大,由于金属杆上两端的电压与R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所以金属杆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选C。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9.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 压强过大时开关K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K过热自动断开. 图中表示K过压、K过热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当温度过高时,过热开关断开,电热丝不能工作;当锅内压强过大时,过压开关断开,电热丝不能工作;即两个开关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结合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10.在图中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和变小B.电压表V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C.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D.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因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不变,而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不变,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1的电流不变;又因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和变小;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变大,故选A。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1.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只闭合S1时,R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比为1:2,只闭合S2时,R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当滑片P移到b断,则()
A、只闭合S1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1:1
B、只闭合S2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1:1
C、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2
D、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当滑片P在中点时,只闭合S1时R与R1串联,只闭合S2时,R与R2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U R:U1 =1:2,U R:U2 =1:4,所以,由I=U/R可得R1/R=/U1/U R
=1/2,R2/R=U2/U R′=4/1,联立两式可得:R1 =2R,R2 =4R;
(2)当滑片P移动到b端时,滑动变阻器此时的阻值R b =2R,①闭合S1时,滑动变阻器R b与R1串联,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 b/U1′=I3R b/I3R1=R b/R1=2R/2R=1/1,故A正确;
②闭合S2时,滑动变阻器R b与R2串联,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 b/U2′=I4R b/I4R2=R b/R2=2R/4R=1/2,故B 不正确;
③当S1、S2闭合时,R1、R2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1 与R2 两端的电压之比是1:1,故D不正确;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I R1/I R2=(U并/R1)/(U并/R2)=R2/R1=4R/2R=2/1,故C不正确。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12.如图的电路中,灯L标有“3V 6Ω”、滑动变阻器R 上标有“50Ω 1A”的字样,电压表量程为0~3V,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源电压恒为4.5V。
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应控制在(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A.2.5Ω~20ΩB.2.5Ω~12ΩC.3Ω~12ΩD.12Ω~20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灯泡的电阻为R L = 6Ω,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I=U/R=3V/6Ω=0.5A;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为U滑=U总-U L =4.5V-3V=1.5V,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U滑/I=1.5V/0.5A=3Ω;
(2)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U滑′=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U总-U滑′=4.5V-3V=1.5V,
此时电路的电流为I′=U′/R L=1.5V/6Ω=0.25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U滑′/I′=3V/0.25A=12Ω;故选C。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填空题
13.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冲程是冲程;这个过程中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这是通过________ 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做功,做功
【解析】
试题分析:摩托车上的热机是一个汽油机,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油机提供动力,这个过程中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14.有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将它接在6V的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如果把它对折拧成一股.再接到这个电源上.那么通过它的电流是 A
【答案】2A
【解析】
试题分析:由I=U/R可得,导体的电阻:R=U/I=6V/0.5A=12Ω,将电阻丝对折后,导体的材料和温度都没有变化,但导体的长度减半,在长度减半的同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二倍,根据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知,电阻丝的电阻减小为原来的1/4,对折后的电阻:R′=R/4=12Ω/4=3Ω,再接在这个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I′=U/R′=6V/3Ω=2A。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 甲∶U乙=5∶3,则R1∶R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是I甲∶I乙=.
【答案】2:3,2:5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测串联总电压,乙测R2两端电压,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3,设R2两端两端电压为3U,则R1两端电压
为5U-3U=2U,两电阻串联,电阻阻值之比:R1/R2=(U1/I)/(U2/I)=U1/U2=2U/3U=2/3;
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断开,甲、乙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测通过R2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I2/(I1+I2)=U/R2/(U/R1+U/R2)=R1/(R1+R2)=R1/(R1+1.5R1)=2/5;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15.计算机鼠标内装有起自动控制作用的传感器,图是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物体M在导轨上平行移动时,可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通过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当物体M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不变,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当物体M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电阻上的
滑片右移,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流不变,P点左侧部分变长,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不变,左侧电阻变大,则左侧两端的电压变大,所以A示数不变,V示数变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6.两个定值电阻,R1标有“8Ω 1A”,R2标有“20Ω 0.5A”,把它们串联起来使用,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_________V;把它们并联起来使用,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
【答案】14,1.4
【解析】
试题分析:1)两只定值电阻串联时,∵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路的最大电流I=0.5A,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U=I(R1 +R2)=0.5A×(8Ω+20Ω)=14V;
(2)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分别为:U1 =I1R1 =1A×8Ω=8V,U2 =I2R2 =0.5A×20Ω=10V,
将两只电阻并联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两端的最大电压U′=8V,此时通过R1的电流I1 =1A,通过R2电阻的电流I2′=U′/R2=8V/20Ω=0.4A,∵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I1′+I2 =1A+0.4A=1.4A.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17.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电阻箱.闭合开关S后,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变化关系如图乙2所示,则可求出电源电压为______V,R0的阻值为______Ω.
【答案】12,10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箱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箱两端电压;根据R-U图象可知,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对应的电压表示数为6V时,因此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1=U1/R1=6V10Ω=0.6A;
则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U=I1 R0 +U1①
当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20Ω,对应的电压表示数为8V时,
因此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2 =U2/R2=8V/20Ω=0.4A;
则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U=I2 R0 +U2②
由①②的:I1 R0 +U1 =I2 R0 +U2,∴R0 =(U2−U1)/(I1−I2)=(8V−6V)/(0.6A−0.4A)=10Ω,
∴电源电压U=I1 R0 +U1 =0.6A×10Ω+6V=12V。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题
18.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甲同学的猜想是: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乙同学的猜想是: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丙同学的猜想是: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④电阻还与
有关。
(2)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右表。
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
要想探究猜想①应该选用(选上面表格中导线的字母代号)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答案】(1)长度(2)丙,BC
【解析】
试题分析:(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所以电阻还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2)因为A、B导线的长度和材料均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选用导线A和B进行实验,可以探究丙同学的猜想;要探究猜想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该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都不变,因此应该选择导线B和C。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9.小敏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R1为电阻箱,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为3V.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损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R1处接触不良
D. 电阻R1短路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当R1的阻值是2Ω,电流表示数是1.0A,要使电流表示数为0.5A,R1的阻值是Ω,多次测量后,作出I—R1图象是图乙中的.
【答案】(1)C (2)4,D
【解析】
试题分析:(1)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则与电压表并联的R1 断路,故选C;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由题意知,U=IR=1.0A×2Ω=2V,所以要使电流表示数是0.5A,R1的阻值是R′=UI′=2V0.5A=4Ω;电压不变,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图象应为D;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20.某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
(1)甲图中滑动变阻器上的一根导线松动了,该导线应该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端(选填“A”或“B”)。
(3)小组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连错了,开关闭合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却变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纠正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该定值电阻阻值为Ω。
他们认为这个结果就是定值电阻的准确阻值,你认为合理吗?,理由
是。
【答案】(1)C或D (2)B (3)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4)10Ω,不合理,实验误差较大,没
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析】
试题分析:(1)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正确连接方式是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若一根导线接在A接线柱时,另一根导线应接在C或D接线柱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2)为使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应将滑片滑到下面接线柱的对侧,所以实验前滑片P应移至B(或A)端;(3)开关闭合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却变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4)若电压表的示数为3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即为0.3A,则该定值电阻阻值由欧姆定律知道是R=U/I=10Ω,这个结果不合理,实验误差较大,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及应用
四、综合题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是无锡创业科技园道路两边安装的一种“风光互补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风扇在风中不停的转动,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
它不需要挖路面埋管铺设输电线路,无风有光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风无光时通过风力发电机发电,二者皆备时同时发电,并可日夜为蓄电池充电。
以一杆传统的路灯和该新颖路灯对比,“风光互补路灯”1年大约可以节省电能3.6×109J,减少碳粉尘排放300k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风光互补路灯上的小风扇和太阳能电池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无风时,小风扇和太阳能电池板既没有动能也没有重力势能
B.当气温为0℃时,小风扇和太阳能电池板均没有内能
C.白天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里
D.夜晚无风时,储存在蓄电池里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2)若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一盏这样的路灯每年可节约煤炭多少千克?
(3)若每年节约的能量有14%被水吸收,可将多少千克的水由20℃加热到沸腾?(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
【答案】(1)C (2)120㎏(3)1500kg
【解析】
试题分析:(1)当无风时,小风扇和太阳能电池板,由于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故A不正确;当气温为0℃时,小风扇和太阳能电池板均有内能,故B不正确;白天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里,故C正确;夜晚无风时,储存在蓄电池里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D不正确;
(2)根据题意可知,煤炭放出的热量Q放=3.6×109 J,
∵Q放=mq,∴一盏这样的路灯每年可节约煤炭的质量:m煤炭=Q放/q=3.6×109J/3×107J/kg=120kg;(3)根据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3.6×109 J×14%=5.04×108 J,
∵Q吸=cm(t-t0),∴可加热到沸腾水的质量:
m水=5.04×108J/4.2×103J/(kg•℃)×(100℃−20℃)=1500kg;
考点: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2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1=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2V,则
(1)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阻R2的阻值多少?
【答案】0.5A,8Ω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的示数:I=U1/R1=2V/4Ω=0.5A,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 =U-U1 =6V-2V=4V,
则电阻R2的阻值:R2 =U2/I=4V/0.5A=8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4.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1标有“50Ω 2A ”字样
(l)将滑片P移到最右端,闭合S1,断开S2,求电流表的示数I1;
(2)保持滑片P在最右端,闭合S1、S2,电流表示数I=5I1,求R2的阻值;
(3)将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闭合S1、S2,电流表示数为0.68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答案】(1)0.12A (2)12.5Ω(3)30Ω
【解析】
试题分析:(1)闭合S1,断开S2,将滑片P移到最右端,电路为R1最大阻值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I=U/R=6V/50Ω=0.12A;
(2)闭合S1、S2,保持滑片P在最右端,R2与R1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I=5I1 =5×0.12A=0.6A,所以,过R2的电流:I2 =I-I1 =0.6A-0.12A=0.48A,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2 =UI2=6V0.48A=12.5Ω;
(3)闭合S1、S2,将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电流表示数为0.68A时,通过R1的电流:
I1′=I′-I2 =0.68A-0.48A=0.2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1′=U/I1′=6V0.2A=30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高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