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沙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高一上·绍兴期中) 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君子生非异也自余为僇人
B . 或师焉,或不焉梦亦同趣
C . 凌万顷之茫然当与秦相较
D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举酒属客
2. (2分)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B . 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
C . 五里一徘徊徘徊庭树下
D . 汝岂得自由若为自由故
3. (2分)选出与例句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A .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 (2分) (2015高二上·连江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乃瞻衡(通“横”)宇策扶老(指拐杖)以流憩
B . 逮(及,至)奉圣朝谁悲失路(比喻不得志)之人
C . 夙遭闵凶(不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D . 彩(色彩)彻区明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5. (2分)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 不拘于时,学于余
6. (2分)下列文言句中划线部分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歌者)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去应和洞箫
B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么
C . 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D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7. (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鲍赛昂夫人让拉斯蒂涅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善于作假,告诉他主宰地位的是金钱,给拉斯蒂涅上了极端利己主义的第一课。
(《高老头》)
B . 元春贤孝才德而暴病身亡;探春老实懦弱而受虐致死;迎春精明能干而远嫁他乡;惜春孤僻冷漠而遁入空门。
贾家“四春”命运悲惨,真是“原应叹息”啊。
(《红楼梦》)
C . 大卫成了一名作家,妻子朵拉却患上重病,离开了人世。
大卫满怀悲痛地出国旅行散心,三年后,他发觉安妮斯还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大卫•科波菲尔》)
D . 堂吉诃德经常莫名其妙地陷入打斗之中,又往往以遍体鳞伤而告终。
他总是哭丧着脸,还缺了牙齿,显得
又古怪又悲哀,桑丘给他取了个“哭脸骑士”的封号。
这是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
(《堂吉诃德》)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
8. (8分) (2019高一上·海淀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是máng()从,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也是。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kòu()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是mò()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zhì(),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节选自顾刚《怀疑与学问》)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máng(________)从折kòu(________)
mò(________)守停zhì(________)
(2)①根据这两段内容,分别概括这两段的分论点,填写在横线上,作为这两段之间的过渡句。
怀疑不仅是________ ,也是________;。
②从划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个方面,补写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不超过60字)。
________
9. (19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十块钱一天
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
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
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
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
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
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
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
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
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天就晌了。
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
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
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
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
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
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自然就美。
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
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
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
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
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
他打开电视看电视。
电视响了。
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选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
B . 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C . 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
D . 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2)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0. (4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2)
________,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3)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
《氓》中用桑树起兴,形容女子容颜靓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7)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借长江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四、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从下面二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150字。
(1)年级要设计一期以“高中的学习”为话题的板报。
请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从下面的《论语》选文中
任选一句,并结合话题阐释选择的理由。
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内容有针对性,能自圆其说。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③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从下面二幅图画中任选一幅进行描绘。
要求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貌。
林黛玉桑地亚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2. (16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
今老矣,犹志其一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
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
此孔氏之遗法也。
”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
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
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
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
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
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
②绞:言语伤人。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手缉而校之缉:收集整理
B . 然后申之以弦歌申:反复说明
C . 有兼人之才兼:超过
D . 其蔽也贼贼:偷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吾世其庶矣乎甘辛咸苦,皆其性也
B . 广之以读书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 . 傅说之诏其君非此之谓也
D . 而况余人乎?凡学而不读书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
B .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C .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
D .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 .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 .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B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C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D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6)文中“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等方面的实践就是学习,为什么一定是读书才算学习呢?请概括孔子不同意子路这种说法的理由。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3. (9分) (2017高三·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①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芷②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③
【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诗人离开长安到滁州担任刺史,途中来船从洛水到巩县入黄河。
②游宦侣:在外做官的朋友。
③《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却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
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从诗歌的题目可知,诗人乘船途中看到洛水流入黄河,河洛汇流之景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一起共事的官员朋友。
B . 首联由广处入景写河洛河畔秀美的风光。
青山夹着绿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越发陡峭逼仄,与黄河相通,视野随舟行逐渐开阔,水面也更宽广。
C . 随着诗人视觉的不断变化,模糊的“寒树”和忽明忽暗的“夕阳”在“乱流”和“远天”的映衬下,也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D . 安史之乱已过去二十年,伊洛河畔孤村依旧萧条,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
诗人由历史沉思转入欣赏黄河之景。
E . 韦应物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中也有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的地方。
本诗中虽有济世之情,却只能无奈对宦场旧友抒发。
(2)
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8高一上·海淀期末) 近年来,“厉害了,我的××”成为人们表达对某一对象赞叹、敬佩、热爱等情感的流行语。
请你“厉害了,我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
8-1、
8-2、
9-1、
9-2、
9-3、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四、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11-2、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3-1、
13-2、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