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广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校园里总能传出郎朗读书声,全市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感受着中华经典美文的艺术魁力,经典诵读活动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经典美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创建和谐校园再添亮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她是汉语最美丽的珍珠,更因为她带给我无数瑰丽的梦想。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觉“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2)登临上齐鲁秀美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解析】【分析】(1)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广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故可以概括为: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2)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结合“(动词)……,在……中,(动词)……”的句式进行仿写。
故答案为:⑴广州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⑵登临上齐鲁秀美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点评】⑴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
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
⑵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
解答此题首先要考查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
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试题。
动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a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一脉相连的。
动物的大量毁灭对人类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b造成生态严重不平恒,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c请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动物,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吧!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a句在表述上不恰当,请把修改后的正确语句抄写下来。
(2)b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朗读c句,其中的划线词若为重音,强调的是________。
【答案】(1)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恒;衡
(3)句子强调的是行动的时间和人物
【解析】【分析】(1)用词不当。
一脉相连: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运用语境错误。
应改为“息息相关”。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
不要写成“平恒”,注意据义定形。
(3)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
如读“请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一句,如果把“现在”当作重音来读,强调的是行动的时间。
而如果把“我”当作重音来读,强调的是行动的人物。
故答案为:⑴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⑵恒;衡
⑶句子强调的是行动的时间和人物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能力,要求考生读懂句子,准确理解句子表达的语意和思想情感,准确把握词语。
3.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品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所给句子,写两句话。
春天其实是个好季节。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生机勃勃;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
下面这剖对联来自武汉蛇山之巅的黄鹤楼,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红画廊映山枫长
上联:楼月共随江浪白
下联:________
【答案】(1)音乐家;就要做出一首乐曲,来讴歌它的红情绿意;画家;就要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画笔,描绘出它的鸟语花香
(2)山枫长映画廊红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仿写,仿写的关键是要找到仿点,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生机勃勃,这句话的内容是赞美春天。
这句话假定是一个诗人,诗人用诗歌颂春天。
可以把自己假设成画家,画家用画笔描绘春天的美;还可以把自己假设成音乐家,音乐家用乐曲来讴歌春天。
(2)根据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对的原则,上联楼月共随江浪白,意思是皎洁的月色洒下来,黄鹤楼和长江都是一片洁白。
其中“白”是因为“月”。
那么
下联的“红”是因为“枫”,就要把这两个字放在相应位置上。
因为“红”只能放在句末,“山枫”只能放在句首,画廊应在红的前面,“共”是限制“随”的,那么,“长”和“映”也应该是长映。
根据以上分析,这首对联的下联应为:山枫长映画廊红。
故答案为:⑴音乐家;就要做出一首乐曲,来讴歌它的红情绿意;画家;就要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画笔,描绘出它的鸟语花香
⑵山枫长映画廊红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
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②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下来了,沉diàn在最嫩最小的花包里。
③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不住笑)________绽开似的。
④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想摘一朵,凑上去。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划线的字注音。
diàn________________
沉________最嫩绽开
(2)将第②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3)根据所给的意思,在第③句横线处填上一个成语。
(4)调整第④句的语序。
【答案】(1)淀;nèn;zhàn
(2)“包”改为“苞”。
(3)忍俊不禁
(4)“凑上去”和“想摘一朵”互换位置。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沉淀物;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
注意据义定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嫩”:初生而柔弱;幼稚,不老练。
读“nèn”,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花苞”都是上下结构的
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
根据成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
如忍不住笑的意思可概括为“忍俊不禁”这一成语。
(4)“我想摘一朵,凑上去”显然是语序不当。
注意其先后顺序。
改为“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即可。
故答案为:⑴淀; nèn ; zhàn
⑵ “包”改为“苞”。
⑶忍俊不禁
⑷ “凑上去”和“想摘一朵”互换位置。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注意根据释义明确涉及的成语。
⑷本题考查语序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揣摩动作的先后。
5.阅读下面某同学在电话中对小明说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
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
③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①句中有一处用词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
(2)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________。
(3)③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应改为________。
(4)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回答呢?
【答案】(1)“马上”或“立即”
(2)“以不少于600字为宜”或“以600字左右为宜”
(3)务必“可以”或“请”
(4)请放心,我会及时完成的,同时也会叫班上同学积极投稿。
【解析】【分析】(1)①句“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中“马上”或“立即”用词重复。
改为“你马上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或“你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
(2)②句“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语意矛盾。
去掉“不少于”或“左右”即可。
(3)③句“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中的“务必”语言生硬,有命令语气。
用在向别人约稿的情境,显然不得体,改为“文章写好后请交到校刊编辑部”即可。
(4)补写,要针对小明约稿并很急切的情况来考虑回答的内容,要表现自己积极写稿不负重托和不耽误使用的意思。
并告知不用担心,自己还会动员其他同学写稿。
语言要文明得体。
故答案为:⑴ “马上”或“立即”
⑵ “以不少于600字为宜”或“以600字左右为宜”
⑶务必“可以”或“请”
⑷请放心,我会及时完成的,同时也会叫班上同学积极投稿。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词重复的毛病。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自相矛盾的毛病。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语不得体的毛病。
⑷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注意语言要委婉、得体。
6.继“微博打拐”“免费午餐”之后,一些公益人士发起的第三个儿童福利项目“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简称“大病医保”)于近日启动。
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的两句广告语,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①大病医保,呵护儿童,呵护未来!
②汇聚点滴爱心,救助患病儿童,你我美丽同行!
(2)请你写一段话以号召班上同学向“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捐款。
(3)三年来,张老师一直在“一帮一结对子”帮助贫困生小丽,小丽才能成功地进入初中继续学习。
教师节即将来临,请你帮她写一封感谢信给张老师。
【答案】(1)示例一:我选第①句。
理由是: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大病医保”项目的主旨。
示例二:我选第②句。
理由是:这句话既指明了“大病医保”项目的主要内容,更表达了对爱心人士捐款的呼吁,且语言优美。
(2)同学们,在乡村,许多儿童因为经济困难,患了重大疾病却无钱医治。
“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是专为救治他们而设的一个公益基金,请大家伸出援手,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
(3)感谢信
张老师:
您好!
是您让我明白知识的力量,是您让我真正地懂得教师的伟大。
得益于您的帮助,我才能继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您无私的帮助。
在此我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节日快乐!
此致
敬礼!
小丽
××年×月×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评析广告语。
广告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①句,简洁明了,指出了“大病医保”项目的主旨。
使人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②句,既指明了“大病医保”项目的主要内容,更表达了对爱心人士捐款的呼吁,且语言优美,内容详细,充满真挚的感情,容易打动人。
(2)本题考查拟写倡议。
写清楚捐款的背景原因和目的,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
称呼:同学们;说明背景情况:在乡村,许多儿童因为经济困难,患了重大疾病却无钱医治。
介绍组织者:“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是专为救治他们而设的一个公益基金;倡议和呼吁:请大家伸出援手,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
(3)本题考查拟写感谢信。
感谢信的书写格式:第一行的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上“感谢信”三个字。
如果写给个人,这三个字可以不写。
有的还在“感谢信”的前边加上一个定语,说明是因为什么事情、写给谁的感谢信。
第二行顶格写对方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姓名后面可以加适当的称呼,如“同志”“师傅”“先生”等,称呼后用冒号。
如果感谢对象比较多,可以把感谢对象放在正文中间提出。
第三行空两格起写正文。
这一部分要写清楚对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于什么原因,做了什么好事,对自己或单位有什么支持和帮助,事情有什么好的结果和影响。
还要写清楚从中表现了对方哪些好思想、好品德、好风格。
最后表示自己或所在单位向对方学习的态度和决心。
正文写好了,另起一行空两格(也可以紧接正文)写上“此致”,换一行顶格写上“敬礼”。
最后再换一行,在右半行署上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
在署名的下边写上发信的日期。
故答案为:(1)示例一:我选第①句。
理由是: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大病医保”项目的主旨。
示例二:我选第②句。
理由是:这句话既指明了“大病医保”项目的主要内容,更表达了对爱心人士捐款的呼吁,且语言优美。
(2)同学们,在乡村,许多儿童因为经济困难,患了重大疾病却无钱医治。
“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是专为救治他们而设的一个公益基金,请大家伸出援手,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
(3)感谢信
张老师:
您好!
是您让我明白知识的力量,是您让我真正地懂得教师的伟大。
得益于您的帮助,我才能继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您无私的帮助。
在此我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节日快乐!
此致
敬礼!
小丽
××年×月×日【点评】(1)本题考查评析广告语。
答题时应注意,两句广告语句式整齐,主题鲜明,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作用是便于“造势”,形成一种氛围。
评说那一句结合内容和效果说出理由即可。
(2)本题考查拟写倡议。
答题时应注意,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
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
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3)本题考查拟写感谢信。
答题时应注意,写表示谢意的话要得体,既要符合被感谢者的身分,也要符合感谢者的身分。
感谢信以说明事实为主,切勿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内容要点:感谢张老师的教育和帮助,表达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的决心。
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节日快乐!
7.近日,某市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1)【老师在行动】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请你拟出下联:________。
(2)【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网络微课”资源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答案】(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微课”。
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主谓结构,谓语部分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联动结构,内容写老师辛勤工作的奉献精神,下联可以是: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等。
(2)本题考查委婉劝说和语言得体。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劝说主题。
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原因: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微课”。
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故答案为:(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微课”。
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2)本题考查劝告类口语交际,答题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本题注意要用礼貌用语,详细解
释达到劝说的目的。
8.班级开展“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写出一句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格言警句作为此次课外读书活动的宣传语。
(2)请为“我读经典名著”读书交流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答案】(1)书籍是心灵的良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和名人对话。
(2)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对话,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素养,增强能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读经典名著”的读书交流活动吧。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本题要扣住题意的比喻修辞的运用来做题。
(2)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
开场白要做到:一要简明。
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要准确。
准确的开场白是对活动的主要内容、重点、要点进行总结提示,起着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三要有趣。
成功有趣的开场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书籍是心灵的良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和名人对话。
(2)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对话,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素养,增强能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读经典名著”的读书交流活动吧。
【点评】拟写活动主题宣传标语,一定要体现活动的主题,有时为了使标语生动形象、吸引人,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等。
9.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据说,女娲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她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参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东西。
(1)在横线上写出划线字的拼音。
①女娲 ________ ②揉团________
(2)“莽莽榛榛”在语段的意思是:________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语段中多处出现了与“她”词性相同的词,请找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答案】(1)wā;róu
(2)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3)“篷”;“蓬”;“参”;“掺”
(4)这;什么/它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字音。
需要注意“娲”的读音,这是一个易错字。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莽莽榛榛”的意思是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3)此题考查的是字形。
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分别是:篷——蓬,参——掺。
(4)此题考查的是词性。
“她”属于代词,文段中的代词还有“这”、“什么”、“它”。
故答案为:⑴wā;róu ;
⑵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⑶“篷”;“蓬”;“参”;“掺”;
⑷这;什么/它。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字词的释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
⑶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辨识能力。
“她”是代词,语段中的代词还有“这”“什么”“它”。
10.综合性学习
看看我们身边不少小学生都佩戴上了眼镜,视力问题值得关注。
请根据“希望学校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1)希望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3624人)
(2)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请给小学生说明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提一些保护眼睛的建议。
字数不少于60个。
【答案】(1)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也越来越高。
(2)示例:我们都知道,人们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眼睛的使用量如此之大,如果不好好保护就会使我们眼睛受到伤害;要保护我们的眼睛就要做到:1.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2.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3.做作业或玩电脑、手机的世间不能太长;4.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5.适量运动,并保证充足的水面等。
【解析】【分析】(1)考查对图标类题目的概括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观察图表中所给各个项目,然后根据图标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
该图表为“希望学校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表,从图表中可以知道,二年级的学生的近视率最低,随着年级的上升,近视率也越来越高,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最高,由此可知,随着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也越来越高。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眼睛对人生活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小学生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即可。
示例:我们都知道,人们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眼睛的使用量如此之大,如果不好好保护就会使我们眼睛受到伤害;要保护我们的眼睛就要做到:1.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2.不要在光线太暗的地方看书;3.做作业或玩电脑、手机的世间不能太长;4.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5.适量运动,并保证充足的水面等。
故答案为:⑴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也越来越高。
⑵示例:我们都知道,人们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得,眼睛的使用量如此之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