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中的赠予和交换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中的赠予和交换感想
在我们人类学中,经济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也应运而生。

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习俗各异,经济学对每个地方来说都可能是陌生的。

我虽然身处广东这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土地上,但是却没有感受到多少来自祖国南部那种深入骨髓般令人沉醉其中的商业气息。

所谓“赠予”就是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或生活资料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共用;或者得到别人提供的某些帮助,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赠予”,目的都是让彼此双方获益。

在实际生活中,赠予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是免费赠送;二是有偿服务。

它包括了许多诸如金钱的直接付出、食物、住房、工具、书籍等间接付出(并且只限于实物)。

而交换则更侧重于商品,例如消费品,奢侈品之类的非实物的物质,它使你拥有一样东西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另外一件东西。

比较特殊的是,人们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通过相互合作达成公平互惠的结果。

因此,当代关系理论家弗里德曼认为:“任何关系均有一个预期—回报假设。

没有哪个双方或单方会抱着‘搭便车’的心态,无条件地付出。

他们之所以愿意与另一个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正是看中了对方的某种潜力或优点。

若要长久维持下去,必须按照某种程度给予一定的补偿。

”“补偿”也叫做“交换”。

交换即是指以实物或劳动力或精神财富进行的转移,通常又被称为“资本流动”。

总体来讲,交换都是有偿的。

因为每次的交换都需要以另一方的实物支付为基础,如果没有等量的交换,则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

再举一个例子,这几年很火爆的淘宝网购。

买卖双方在完全
信任的前提下建立起了彼此依赖性很强的契约,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进行交易。

交易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繁荣,拉近城市间距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全民创业等等……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工厂倒闭了,农民工纷纷选择返乡务农。

我想,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的。

试问在电脑前打字挣钱容易吗?而且还不稳定!为什么呢?因为这份工作对身体素质和思维敏捷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刚开始都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做。

后来竞争太激烈,工厂招不到员工,都变着花样找临时工。

时间长了,手脚不协调就算了,眼睛也快跟不上机器节奏,视力急剧下降。

渐渐地人人都知道在淘宝开店能赚钱,收入颇丰。

有谁甘愿放弃那一笔笔工资低廉的死工资,纷纷奔赴网络购物,或远渡重洋购买大批货物摆到集市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