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问题审视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第3期2 0 2 1年5月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 Science Vol. 43, No. 3
M ay. 2 0 2 1
文章编号:1004-3624(2021)03-0027-06
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问题审视与对策
賡文豪,王怀华,任玉梅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认为:我国城市马拉
松热现象主要体现在赛事数量、参赛人数与举办城市持续“井喷)赛事规模不断扩大,申办赛事城市居高不下等。

究其原因: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美誉度和城市知名度等发展营销诉求;提升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诉求以及马拉松爱好
者超越自我诉求三者共同催生了我国城市“马拉松热”。

存在不足: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还存在着粗放管理、风险管
理不足以及参赛人员猝死等问题。

建议:提升赛事管理能力,探索符合城市自身实际的城市马拉松赛管理模式;加
强赛事风险管理,强化赛事安全保障机制;加强赛事医务监督,构建全程移动救助体系;同时跑马者亦需加强自我保
护,量力而行。

关键词:城市体育;马拉松热;问题审视;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 m arathon fevern in Chinese cities
LIAOWen-hao,WANGHuai-hua,RENYu-mei
(Institute of P. E,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marathon fever in China. Research conclusion:the hot phenomenon of urba Chin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number of events,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host citie ing. The r easons are as follow s:to promote the city image , reputation and popularity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marke--
ing appeal;sports i ndustry development demand;and marathon enthusiasts beyond self demand;the three together
gave birth to the "marathon fever" in China's citi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tensive management, inadequate risk
management,and sudden death of participants in urban marathon events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vent management , explor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urban marathon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
uation of the city;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event,strengthen the security mechanism of the event;
strengthen the medicll supervision of the event,and build the whole process Mobile Rescue System;at time,the runners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self —protection and do what they can,
Key words:urban sports;marathon fever;problem survey;countermeasures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马拉松运动逐 渐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弘扬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

城市马 拉松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遍布我国各大中 城市。

马拉松从最初的小众运动,发展到现在的大众参与,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城市体育运动。

城市热 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马拉松爱好者辗转各地参于 各类赛事。

一个接一个的城市马拉松赛轮番开跑,俨然已成为一种城市马拉松热现象。

城市为何热衷 举办马拉松?民众又为何乐于参与?在马拉松热背
基金项目: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休闲体育产业)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城市公共休闲体育空间结构研 究(XXTYCY2016B14)
收稿日期=2020-11-12
作者简介:廖文豪(1980—),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27 *
第43卷第3期浙江体育科学2021年5月
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对马拉松 热现象描述的前提下,深入马拉松热背后,探寻中国 城市马拉松热的原因,并对我国城市马拉松热背后 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为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持续 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城市马拉松运动发展概述
众所周知,马拉松源于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

在现代奥运会复兴之初,顾拜旦就建议将其列为奥 运会竞技项目。

1896年的现代首届奥运会上,马拉 松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并一直延续至今。

但 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并非仅局限于奥运赛场,更多的 是走向了城市。

1897年4月19日,在美国东部城 市波士顿举行了首次城市马拉松赛,由此开启了城 市马拉松运动发展的序幕。

马拉松运动开始从奥运 赛场走向城市,并逐渐在世界各大城市生根、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一种运动、文 化和生活。

时下,国际著名城市如波士顿、芝加哥、纽约、柏林、伦敦、东京等等,都有着自己的城市国际 马拉松赛。

相对于国际城市马拉松赛,我国城市马拉松赛 起步较晚。

1981年,北京首次举办城市马拉松赛 事,至今已有39年。

在2010年以前,城市马拉松运 动发展不温不火,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马拉松运动逐渐升温。

大连、上海、厦门、杭州 等城市相继举办了自己的国际马拉松赛。

特别是进 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发 展进入快车道。

无论是赛事数量、还是参赛人数或 赛事规模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马拉松从一个纪念英雄士兵斐里庇得斯的古希 腊奥运项目,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地流行的城市 长跑运动。

随着赛事的不断发展,马拉松项目也在 不断分化。

如今,除了传统的全程马拉松(42. 195km)外,衍生出了半程马拉松、四分马拉松(QuarterMarathon)、10km、5km、迷你马拉松、亲子 马拉松等多种赛程以及针对残疾人的轮椅马拉松,轮滑爱好者的轮滑马拉松等赛事内容,且之前因疫 情影响,将线下马拉松运动搬到了线上。

城市马拉 松的快速发展和赛事设置的多样化,激发了全民参 与城市马拉松的热情。

愈演愈烈的城市马拉松热现 象,已成为中国全民健身运动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力 量
2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的具体表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 *28 *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数量和参与 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态势。

另外,在国家政策松绑、顺 应经济发展及消费观念转变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 的城市开始积极申办或筹备各种马拉松赛事[1]。

在 多维度因素的影响下,促进了我国城市“马拉松”赛 事持续“热”增长,同时“马拉松热”在近年体育赛事 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2.1赛事数量持续“井喷”式增长
从1981年到2000年的30年间,我国只有7个 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

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以 来,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进入快车道,赛事数量逐 年攀升。

据统计,2011年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城市马 拉松赛事22场、2012年33场、2013年39场、2014 年51场、2015年134场。

2020年5月,中国田径协 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数据 亦表明:2019年,在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 地区)的所有地域内共举办规模赛事1 828场,较 2018年增加247场,同比增长15. 62%。

其中经中 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共计357场,较2018年增加 18场。

此次数据不包括由于疫情开展的线上马拉 松赛事。

目前,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尚处于快速发展阶 段,2019年的1 828场赛事数量并不是城市马拉松 赛事最终纪录。

随着马拉松热的持续升温,城市马 拉松赛事数量还将进一步攀升,在一定的时间内,我 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数量还将保持增长态势。

2.2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数逐年暴增
1995年,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促进大众健身,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

随着我国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 日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健 身中来。

在城市马拉松赛热到来之前,在我国都市 工薪阶层、白领以及大学生中,已兴起“夜跑”、“路 跑”健身热潮,城市马拉松正好迎逢了跑步爱好者的 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厦门、北京、上海、珠海、兰州、扬州、香港等七大城市国际金标马拉松赛事规 模不断增大,早已成为万人马拉松,其中厦门国际马 拉松更是突破7万人规模,北京马拉松也突破3万 人规模。

2019年全国共举办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 事357场,其中A1类赛事234场,A2类赛事96 场,(类赛事27场参赛人次712. 56万,较2018年 的583万增加了 129. 56万,同比增长22. 22%。

与 追求比赛成绩和争金夺银的竞技马拉松不同的是,城市马拉松赛事更注重民众参与,专业选手只占很
廖文豪,王怀华,任玉梅: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问题审视与对策
小比例,更多的是马拉松爱好者。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参与城市马拉赛事,然而赛事资源有限,部分知名城市马拉松比赛呈现 出一席难求现象。

2014年9月,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出现230万人秒抢! 8万参赛名额的火爆场面。

2014年北京马拉松报名首次采用“抽签摇号”的方 式,成为国内首个采用“抽签”参赛的城市马拉松赛 事。

2.3申办赛事城市居高不下
2019年,是中国马拉松运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的重要年头,也是以马拉松运动为代表的中国大众 田径运动落实《体育强国纲要》实施方案的基础之 年。

城市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发展已经近四十年,从 首届北京城市马拉松到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马 拉松,越来越多的城市热衷举办马拉松。

随着中国 体育产业的纵深推进以及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 深入,201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文件,“取消 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鼓励社会力量办 赛”[2],给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松绑,彻底激活 了城市和社会力量的办赛热情。

在国家“放、管、服”政策的激励下,马拉松运动 整体呈现健康、稳定、蓬勃发展的局面。

随之而来的 是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城市马拉松赛 事出现“井喷”现象。

2015年11月8日,仅这一天分 别就有:武夷山国际马拉松赛、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 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北京鸟巢半程马拉松赛、湖 南韶山半程马拉松赛、酒泉戈壁超级马拉松赛6个 城市开跑+]。

据《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 告》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均有 举办马拉松及路跑相关赛事活动。

其中浙江省以 232场的赛事数量继续位列第一,江苏省和北京市 分列二三位,分别为185场和117场。

在全国337 个城市中(333个地级行政区和4个直辖市)中,共 计300个城市在2019年举办过规模赛事,占比达 89. 02%。

其中举办过认证赛事的地级市有187个,较2018年增加15个+]。

目前,我国所有省市都有 自已的城市马拉松赛事,城市马拉松赛在中国呈现 出全面开花的局面。

马拉松运动与城市发展联系越 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城市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

时下,除一、二线城市外,众多三、四线城市也开始举 办自己的城市马拉松赛事。

3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的多元诠释
马拉松赛事的“热”起,其原因是多元的,客观 上,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主观上,既有政府、体育社会组织的推动,也有市场的拉动+]。

改革 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快速发展,为城市 马拉松赛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提 升城市形象、美誉度和知名度等城市发展营销诉求,体育产业发展诉求以及马拉松爱好者超越自我诉 求,共同催生了城市马拉松热。

35城市发展自我营销诉求
国务院在2016年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 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具有新时代意 义的战略主题,马拉松正是贯彻这一主题思想的重 要体现,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宣 传大众体育、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文明、社会和谐、本 城市对外重要的途径和窗口+]。

城市马拉松赛事之 所以受到众多城市的青睐,是因为“城市马拉松赛事 具有强大的社会资源整合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名片,是融竞技与全民健身为一体的城市节日”+]。

城市 马拉松赛事具有强大的宣传效应,能给举办城市带 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城市马拉松作为一项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单项赛 事对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促 进城市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一般城市举行 大型马拉松赛事,其影响力重大。

城市马拉松赛事 比赛时间长,参赛人数众多,关注度高,对于城市面 貌的展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品牌的宣传具有重 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马拉松赛事通过赛道的精心设 置,能够充分展示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风景以 及风土人情。

城市马拉松赛事经过媒体传播,能够 让城市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城市,有利提升城市形 象,增加城市美誉度,扩大城市知名度。

因此城市马 拉松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项城市营销活 动,对于城市对外宣传、城市文化展示、城市旅游发 展等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马拉松赛事还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全民健身 的开展。

城市马拉松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整个城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展现、促进、宣传城市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平台。

从动辄上万人 的城市马拉松赛事不难看出,城市马拉松是一项极 具号召力的全民健身赛事。

3.2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诉求
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其中的经济 因素也不可忽视。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 展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 的审批,一些城市和社会力量对举办城市马拉松赛 事更感兴趣,更多的是将城市马拉松赛事作为一项 体育产业来做。

马拉松文化所具有的健康、品牌、奥
*29 *
第43卷第3期浙江体育科学2021年5月
林匹克文化内涵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不但有引领作 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 情,这也符合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

城市马拉松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超过一般城市 体育赛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马拉松能够刺 激消费,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由于城市马拉松参 赛人数的众多,对当地旅游、酒店、餐饮消费具有直 接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城市,甚至形成了“以赛促 消”的马拉松产业消费模式。

与此同时,城市马拉松 正在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引擎”。

围绕城 市马拉松赛事,中国正在快速构建以马拉松赛为核 心的马拉松产业链。

如跑步APP、线下倶乐部、训 练场馆、跑友培训等相关服务正在不断兴起、发展、完善,专业马拉松赛事运作公司不断建立。

中国城 市马拉松赛年度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万,对跑步装备 的需求巨大,城市马拉松热直接推动了包括跑步鞋、速干衣、裤子、心率计、智能手环等跑步装备行业的 发展。

据悉,美国普通级跑友在跑步装备上平均花 费为14 358美元、进阶级跑友为56 942美元、发烧 级跑友更是高达212 872美元。

对于中国而言,拥 有数以百万的跑友,仅跑步装备产业就有数十亿的 市场前景。

3.3马拉松爱好者超越自我诉求
伴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纵深推进,2011 年,中国田径协会确立了以马拉松项目为龙头,全 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011 —2015)》的决策计 划,直接推动了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发展。

早在 三十年前,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尚属专业运动员参 与的精英竞技,然则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城市 马拉松赛已完成了从精英竞技到平民健身的蜕变,马拉松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 家”。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真正将其竞技体育与全 民健身有机结合了起来。

城市马拉松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独有的超 越自我、永不言弃的马拉松精神一直鼓舞着世界各 地的马拉松爱好者。

与追求比赛优胜和竞赛成绩的 竞技马拉松不同的是,城市马拉松强调的是坚持到 底和挑战自我的态度。

马拉松赛事主要通过其形成 的物质文化现象作用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从而提升 幸福感+0]。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 生理、安全、情感与归属、尊重需求的基础上,最终是 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拉松所具备的超越自我,永不 放弃的精神,是马拉松爱好者挑战自我、证明自我和 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城市马拉松参与者从5km *30 *到10km,再进阶半马,继而全马,这本身就已达到 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最 高层次需求。

4我国城市“马拉松热”背后问题的“冷”思 考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城市马拉松“有助于建 设健康城市,活跃城市旅游,提升城市文化,有效促 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城市马拉松赛是一项对城 市有重要影响且存在潜在赛事风险的社会活动”+11]。

在我国城市马拉松如火如荼开展的热背后 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45赛事组织经验不足,尚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相对于国外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城市马拉 松赛事,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历史还很短,一些城 市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还不成熟。

像波士顿、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著名马拉松赛事,都有着相对固定 的赛事组织,整个赛事组织管理工作贯穿全年,大多 赛事管理已进入精细化阶段。

而我国城市马拉松赛 事,大多采用“短、平、快”的办赛模式,尚处于粗放型 管理阶段。

“我国体育赛事供给侧存在着管理的服务性不 足,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缺位,‘单一中心’路径依赖等 问题”+2]。

城市马拉松比赛,门槛看似不高,却能够 考验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虽然现在很多保障 措施都已具备,但在赛事过程中能否发挥效用仍需 打问号。

近两年,随着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激增,赛事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城市交通等问题也随之浮 出水面,如北京马拉松的“尿红墙”事件、2015富力 海口马拉松赛造成交通大堵塞、马拉松比赛过程中 参赛选手践踏绿化带、随地乱扔垃圾等,这些问题无 不考验着一座城市的公共管理能力。

时下,城市马拉松赛事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在一 定时间内,“三多一大”态势仍将持续。

一些新生城 市马拉松赛事,仍存在着准备时间仓促,服务保障不 到位等问题。

由于组织经验不足,管理不成熟,处于 探索发展阶段的中国城市马拉松赛,还将付出卫生、交通、环保问题等成长性代价。

4.2赛事风险管理不足,赛事安保存隐忧
城市马拉松赛是一项存在潜在赛事风险的城市 社会活动。

一般而言,“体育赛事风险是指由于所举 办体育赛事所处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和体育赛事管理者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因素影 响,使体育赛事的最终实施结果与干系人的期望值 产生偏离,并可能造成的损失”13]。

城市马拉松赛
廖文豪,王怀华,任玉梅: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问题审视与对策
由于赛程距离长,参与人数众多,比赛时间长,比赛 过程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旦赛事风险发生,最终将导致结果偏离,甚至损失。

虽然我国已有近 40年的城市马拉松办赛经验,但近两年来城市马拉 松赛“井喷式”发展,诸多城市之前并没有举办过城 市马拉松赛,城市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经验明显不 足。

一些城市马拉松赛仓促上马,并没有建立系统 的赛事风险分析、评估、应对选择与预案实施等风险 预警机制。

2013年第117届波士顿马拉松赛的爆炸事件,拉响了城市马拉松反恐警报。

波士顿马拉松赛作为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马拉松赛事之一,享有最高级别的安保措施,但在赛道长达42. 195km的马拉松赛事中,稍有疏忽,便给恐怖分 子留下了可趁之机。

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事件给城 市马拉松赛蒙上了恐怖袭击的阴影,恐怖袭击成为 悬在城市马拉松赛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对蔓延全球的恐怖袭击,中国显然无法彻底免疫,在众多的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中,如何提高赛事安 保,是每一个主办城市所要认真考虑并切实解决的 重大问题。

4.3参赛人员参差不齐,猝死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增多,参赛人数急 剧增加。

一些参赛选手体检往往流于形式,而通过 摇号进行参赛者选取的方式,也使得参赛人员健康 标准和身体状态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在比赛过程中 参赛人员猝死事件时有发生。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5年的11年间,我国一共发生了 16 起马拉松猝死事件。

其中2014年全年共发生4起 猝死事件,而2015年10月25日合肥马拉松、11月8日上海马拉松、11月15日上饶马拉松、12月5日深圳马拉松、12月20日福州马拉松分别各有1名参赛人员猝死。

2016年1起、2017年分别在重庆、银川各发生1起。

在这些猝死的参赛人员中大多为 中青年业余选手,有大学生、白领,还有退役士兵。

在一系列马拉松猝死事件中,“‘高估自身体 质&‘盲目追求成绩和完赛&‘对项目危险性缺乏认 识&三项基本事件是马拉松猝死发生的重点”[14]。

马拉松是一项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的长跑运动,对 于参赛人员的身体机能和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有 着较高的要求,应该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只有那些经 过长跑训练,有一定长跑基础的人才能参加。

但随 着城市马拉松赛事对业余选手开放力度的加大,加 之“媒体和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健身手段进行推广是 存在误区的”[15]。

在国内各项城市马拉松赛事中,甚至一些根本没有长跑基础的人,为了体验马拉松,盲目参赛,在一些赛事中还存着“裸跑”和“蹭跑”现 象,这无疑增加了赛事的风险。

造成猝死的原因虽 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如何提高赛事医务监管,即时对 心脏骤停者进行救助,减少甚至杜绝猝死现象的发 生,仍是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 一道难题。

5促进我国城市马拉松“热”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55提升赛事管理能力,探索符合城市客观实际的赛事管理模式
城市马拉松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市交通、环保、医疗卫生、体育、安保等多部门协同,共同参 与。

要办好一场城市马拉松赛事,“建立起一个高效 协作的赛事组织团队尤为重要”[16]。

要更好地服务 城市马拉松赛,就需要有效地整合城市相关资源。

作为城市马拉松赛的主办方,需要“通过组织和协 调,把城市里与赛事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部门,整合 成一个‘赛事服务’的系统,为赛事服务,从而达到举 全市之力举办马拉松赛的效果”[17]。

然则每个城市 客观实情不一样,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城市马拉松赛不仅需要切实提升赛事管理能力,还 需要根据城市客观实际,探索适合城市自身的马拉 松赛事管理模式。

5.2加强赛事风险管理,强化安全保障机制
由于城市马拉松存在潜在的赛事风险,加强赛 事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城市马拉松赛举办 过程中,引入赛事风险管理,建立起完备的风险识 别、分析、评估、应对、预案等赛事风险管理体系,对 于“提高赛事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和准确识别风险的 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有效地规避和化解 风险,成功运作赛事,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8]。

对于中国城市马拉松赛,还需要不断积累 赛事风险管理经验。

鉴于城市马拉松反恐警报已经拉响,城市马拉 松赛还需提高反恐意识,强化安全保障机制。

城市 马拉松赛可通过建立反恐宣传与培训体系,提高赛 事参与人员对恐怖活动的认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所在城市安保部门应针对城市马拉松赛进行反恐训 练与演习,提升城市马拉松赛事反恐应变能力。

5.3完善赛事医务监督,构建全程移动救助体系
日本东京马拉松从2007创办至今创下了“零”死亡纪录,无疑是业界安全防护的标杆。

除了日本 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外,还与整个赛事全程移动救
*3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