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有趣的磁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八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
作品登记表
姓名陈艳丽
性别
女出生
年月
19800806 籍
贯
湖北安陆曾峰男19790419
E-mail 814700735@QQ。
COM 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办公电话手机号码134********
通讯地址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大桥小学邮
编
432623
征文类别教学设计B 网上注册号职
称
小学一级
出版意向
专著□电子杂志√学术刊物√增刊□不同意□
参赛调查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
作品名称《有趣的磁现象》——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摘要
此课教学设计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
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让学生经历“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的探究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取知识。
关键词有趣的磁现象;磁性;教学案例;反思;多媒体运用.
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
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征文类别:教学设计B类
标题:《有趣的磁现象》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姓名:陈艳丽曾峰
单位:安陆市王义贞镇大桥小学
通信地址: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大桥小学
联系电话:134********
电子邮件:814700735@qq。
com
《有趣的磁现象》
-—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有趣的磁现象》是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的第二课。
本课设计了5个探究后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对两块磁铁进行探究;第四个活动是隔物吸铁的探究;第五个活动是哪里应用了磁。
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形式,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提出猜想,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了解磁铁的磁性与磁极,发现磁铁间的互相作用,建立“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了解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年级学生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建立磁铁的概念,并能利用磁铁的磁性进行简单制作.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磁铁研究的强烈兴趣,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⒈科学知识目标
⑴知道磁铁具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⑵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⒉能力培养目标
⑴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⑵在汇报交流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磁铁中哪个部分的磁性最强;两极相互靠近时的规律以及相关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
①课件
②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磁铁。
③分组实验材料:磁铁、金属物体与非金属物体若干、铁砂、小车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玩游戏吗?
想.
你们看,讲台上放有两个乒乓球,谁能在三秒内吹动这两个乒乓球谁就获胜,赢得一个乒乓球(师手举乒乓球).哪个勇敢的同学上来试一试。
游戏开始,我们一起倒数三个数,3 2 1。
游戏结束。
还有一个乒乓球没有吹动,你不能赢得乒乓球,如果你上课表现好的话,老师会送你一个乒乓球,请回到座位上去。
同学们猜猜,为什么这个乒乓球没有吹动呢?
粘住了 \ 吸住了\ 有磁铁……
秘密究竟在哪?同学们请看,后面有一块磁铁,正是它吸住了乒乓球.
磁铁的秘密可多了,你们想知道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趣的磁现象》(点课件).粘贴课题:有趣的磁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磁铁有多种形状。
(课件展示)条形、圆形、环形、蹄形、柱形……根据需要还会制作一些不规则的形状。
二、设计实验,自行探究。
实验一:磁铁能吸起什么?
1、猜一猜
刚才我们看到磁铁能吸住乒乓球,那还能吸住其它物体吗?
能……
2、玩一玩(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同学们的说法对不对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请小组长拿出实验盒中的一号袋,轻轻倒出里面的材料。
(点击课件,展示实验表一)
你们用自己的方法玩一玩,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哪些材料可以被磁铁吸起,哪些不能.实验开始。
4、实验完毕,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实验结束,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能吸起有:……
不能吸起有:……
其它组的同意这个结果吗?
同意。
那被磁铁吸起的物体,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铁制的材料或铁制的物品。
对,你真聪明。
从这个共同特点你能总结出磁铁能吸起什么?
生:说法1 能吸铁。
说法2能吸金属。
师:说法1假如说磁铁能吸起金属,你们认为对不对呢?
说法2给你们准备的材料中有哪几种金属,能吸起的是什么金属,不能吸起的又是什么
金属。
能吸起金属这种说法对不对。
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课件展示本句话)
板书:
磁性:能吸铁
磁铁
下面请小组长将实验材料装进袋中放入盒里。
实验二: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
1、猜测:磁铁两端的磁性和中间的磁性一样强吗?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能吸铁具有磁性,那你们猜猜看,磁铁不同部位磁性一样吗?
一样\不一样。
究竟哪一种猜测是正确的呢?你们想不想再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小组长拿出铁粉和磁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知道磁铁各个部位的磁性是否一样。
(生边说边示范。
)
这个方法真好!还有其它方法吗?
……
2、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各组迅速选择一种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做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课件展示试验表二)
3、实验完毕,学生汇报。
各小组先汇报一下试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方法是……
现象是磁铁越往两端吸得越多,越往中间吸得越少。
(展示磁铁吸铁粉图)
S N
吸得最多吸得最多
你观察得真仔细!
磁铁越往两端吸得越多,越往中间吸得越少。
说明了什么?
说明磁铁两端的磁性强,中间的磁性弱。
你说得很对,吸得最多说明磁性最强。
(点击课件展示)
S N
吸得最多吸得最多
磁性最强磁性最强
磁铁磁性最强的部位是两端,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一块磁铁应该有几个磁极?
磁性最强在两端,应该有两个磁极。
我们把其中的一个磁极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另一个磁极称为北极,用N表示。
(点击课件展示)
S N
吸得最多吸得最多
磁性最强磁性最强
磁极磁极
南极(S)北极(N)
板书
磁性:能吸铁
磁铁磁极:南极(S)北极(N)
磁极的探究结束了,各组的小组长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收集实验材料。
实验三:两块磁铁的探究
①猜测: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有两个磁极,假如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又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想!
先说一说两块磁铁的磁极可以怎样靠近?
下面请小组长拿出三号袋里的小车和磁铁,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么去做这个实验。
(课件展示实验表三)
好,各小组说一下实验方法。
生说演示:S极与N极、S极与S极、N极与S极、N极与N极相互靠近
(课件点击展示磁极靠近方式)
同学们按这几种靠近方式做一做,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实验结束了,各小组说说你们的新发现.
生:……
(课件点击展示实验现象)
那你们又从实验现象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
太好了,通过实验我们又发现了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课件点击展示)
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三、巩固拓展,结束本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呀?
2、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你们真的认为磁铁能吸住乒乓球吗?(随机演示磁铁是吸不住乒乓球的)
那秘密究竟在哪。
学生:有铁有订书钉……
(随机剖开乒乓球中的订书钉)
你们解释得真不错,那能不能将订书钉换成其它的材料呢?
能,磁铁。
是啊,磁铁也可以异极相吸
结束语:在生活中这种有趣的磁现象还有很多呢!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肯细心地观察、不断地探索,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9、有趣的磁现象
磁性:能吸铁
S N
磁铁吸得最多吸得最多
磁性最强磁性最强
磁极磁极
南极(S)北极(N)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反思
2012年10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孝感市第三届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与会评委的较高评价。
赛后,我也有了新的体验与感悟。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换角色。
教师仅仅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较充欲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我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玩"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亲切、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才得出来的。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玩”中发现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亲身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由于问题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探究的过程是自己设计的,结论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开拓,个性得到了展示。
3、乐于合作和交流。
小组合作活动交流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里开展各项实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为了使学生形成乐于合作和交流的沟通意愿,我及时提出了明确要求: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意见,并且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鼓励和承认。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开放、开朗的良好个性品质,获得成功与自信。
4、不唯课本,大胆创新。
在选择实验材料方面,我将第二个实验中的回形针换成了铁粉,第三个实验中的磁铁接触换成了磁车接触。
实验简单、直观、有效,不仅大大节省了有限的时间,而且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有趣的磁现象.
5、有待改进之处
在课堂上我的困惑是感到时间难以分配和把握;给予学生自由空间与课堂和谐之间的掌控;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充分体验到磁现象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借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