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语言描写指导三步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语言描写指导三步走
弋阳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宣莉萍
多年来,本人一直在订阅贵刊《新课程报语文导报》,受益匪浅。

尤其是利用“写作天地”来指导学生写作,颇有成效。

在七年级第29期“如何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指导下,我设计了一堂作文指导课《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侥幸获得县教研室举行的作文优质课大赛。

现将我的设计意图和思路记下,望多指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抒情和描写是记叙类文章的三大表现手法,叙述和描写又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中,老师们比较偏重于叙述方法的指导,对描写,尤其是人物语言的描写则明显关注不够,进入七年级后,在同学们写一个人物时的作文里,作文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特点写人,并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通过作文训练,我发现学生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单一,死板,读起来不富于变化,也不能和人物情感的起伏相呼应,更谈不上吸引人。

2、有少部分同学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不够真实、不太自然、不太合乎情理。

让人感觉假大空。

可能是写作的随意性以及孩子本身平时语言的随意性,孩子在人物语言描写时没关注场合情境。

3、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人物好像冷冰冰的在说着台词,没有情感。

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

可是学生写出来的人物往往公式化,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很欠缺。

我觉得如果学生掌握了人物语言描写的技巧,再联系生活和写作经验,写出较好的文章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的这一实际情况,我把人物语言描写指导分三步进行
(一)、语言描写的提示语要交替使用,灵活多变
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提示语不同,标点符号也不同。

(1)、提示语在前面(学生常用的格式)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2)、提示语在后面
“瞧你,这两天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4)、提示语在两边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

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五)没有提示语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而是随事情发展的情境出现,灵活运用提示语的位置变化:提示语在人物语言之前,在人物语言之后,在人物语言中间以及无提示语,让人读来富于变化,感觉波澜起伏,人物的特点也蕴含其中了。

学生并非不知道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但他们缺乏清晰的感悟,需要教师的点拨。

认识到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这么多,还愁他们再干巴巴地写“你说,我说”吗?
我出示对话片段,让学生添加提示语。

学生经过提示后,能够灵活运用,一学就会。

对话片段:妈,我等奖了。

孩子,你真棒!快拿来我看看。

生一孩子说:“妈,我得奖了!”
妈妈说:“好孩子,你真棒。

快拿给我看看!”
生二孩子说:“妈,我得奖了!”
“好孩子,你真棒。

快拿给我看看!”妈妈说。

生三“妈,我得奖了!”孩子说。

“好孩子,你真棒。

”妈妈说:“快拿给我看看!”
生四“妈,我得奖了!”孩子说。

妈妈说:“好孩子,你真棒。

”妈妈又说:“快拿给我看看!”
生五“妈,我得奖了!”
“好孩子,你真棒。

快拿给我看看!”
(二)、语言描写要符合身份,展示个性,注意场合。

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
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
这两个例子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我通过这两个例子引导学生明白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如果不符合,会给人很假的感觉。

文学大师老舍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又点不着时就会说:“唉,真倒霉,连根火柴都点不着。

”相反,一个性子急躁的人就会把火柴往地上一扔,高声叫道:“他妈的。

”这说明人物的语言要能体现人物的个性。

我充分利用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明白这一点。

比如《故乡》中少年闰土的天真活泼、中年闰土的麻木木讷、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尖刻市侩,无不从人物语言中体现出来。

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尽量写出人物个性语言。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请同学思考:“你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在课堂上、下课时、在家里会怎样呢,说的话一样吗?”
课堂上不见课本:(他小心翼翼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里?)
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语文书哪去了?谁见了我的语文书啊?书!书!)
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啊!我的语文书飞了!快来帮我找找!)
这一内容都是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通过这个小片段让学生明白了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当然,既要有全体学生达到的基本要求,也要有层次、有坡度地分类要求。

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后,我让他们把自己丢书的情况用文字语言描绘出来。

(三)、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从而刻画人物性格。

一个人在说话时总有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如果写人物语言时把这也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学生作文:星期一下午大扫除时,七(2)班的李小明擦完窗户,端着一盆刚刚涮完抹布的水向楼下走去,不料,刚走到楼梯拐角处,与迎面正上楼的一个八年级大姐姐撞了个满怀,脏水洒了对方一身,水盆落在了地上。

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大姐姐说:“没关系”。

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说:“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

”“还是我给你洗吧。

”李小明说。

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

说完,大姐姐走了。

我让学生读一读这段对话,读完后大家都笑了,我让他们说说为什么笑,学生也发现问题:一是提示语单一;二是人物对话没有神态动作,语言冷冰冰。

然后让学生添加神态动作,指导他们想象人物说话时会有什么表情和动作。

学生修改如下:
李小明充满歉意地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
“没有关系。

”大姐姐温和地说。

“你看,”李小明用手指着大姐姐的脏衣服说,“你的衣服。


“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

”大姐姐摆摆手笑着说。

李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给你洗吧。


“不用了。

”大姐姐低头捡起水盆递给李小明说,“快去忙你的吧。


修改后提示语的位置有了变化,其次添加了神态动作,将小明的诚恳和大姐姐的宽容性格表现的更鲜明生动,最后还将对话描写分段,使文面更整洁。

学生作文中习惯用陈述句,不知如何添加描写,于是我又将一陈述句依次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将内容充实展现给学生看,让他们知道如何把平淡语言写真实具体些。

她骂他是懦夫。

1、她骂他道:“你真是个懦夫!”
2、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个懦夫!”
3、她早已被气的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个懦夫!”
4、其实,她早已被气的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还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个懦夫!”
四个语段依次添加了语言,语言动作,语言动作和神态,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

这样层层添加,学生较容易掌握。

我班一同学在教室踢球,打破了日光灯管,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

班会课处理后,我针对这一情境,顺势请同学们进行对话描写。

选择较好的进行展示,
要求:用a、b、c、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a:“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幸灾乐祸的人)
b:“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不诚实的人)
c:“我看你还是快去自首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幽默的人)
d:“那不是自投罗网吗?”(固执的人)
e:“我有办法了,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

(恶作剧的人)
这一学生写的很好,语言个性鲜明,为了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我指导他添加神态动作等,并将两篇稿子张贴出来,让学生品评。

“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a幸灾乐祸地说。

(幸灾乐祸的人)
b拍着小明的肩膀说:“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弄破的呢?”(不诚实的人)
“我看你还是快去自首吧,”c清清嗓子双手操在背后,装模作样地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幽默的人)
d:“那不是自投罗网吗?”(固执的人)
“我有办法了,”e挤眉弄眼地说“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哈哈… ”(恶作剧的人)
通过这三步指导训练,学生在写人物时再也不会干巴乏味,人物形象也生动丰满许多。

当然,人物语言描写还须注意许多,我只是希望这些简略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能够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对于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