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主题学习整合备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
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
丛书:①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2)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 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 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 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 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 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 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基本特点: 讲究真实,记录典型的事例,适当发挥想象,用一些传神的细节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
任务二:感知人物形象(共19分钟)
要求:1.采用速读的阅读方法;
2.阅读过程中必须圈点标画; 3.依照“任务一”相关知识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藤野先生》(阅读6——23段)
性格?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12分钟)
课次
2课时
课型
单元导读课
内
容
备课人
荆华南
单元导读+文学常识+字词积累 《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
2课时
分析人物形象
葛宪勇
2课时
表达方式赏析
《回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谢营营
1课时
分析写作手法
《列夫.托尔斯泰》+《琐忆》
王金国
2课时
群文阅读课
课本《美丽的颜色》+主题丛书的几篇文章
王亚闪
2课时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 有了。
学习目标
1.领悟托尔斯泰普通外表下所蕴含的高尚人格 与情操。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指导课A课 任务一:回顾课文,赏析手法(5分钟) 1.回顾七年级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思考作 者是怎样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 2.明确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 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 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 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 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 刻的印象。
(一)小组展示:(约9分钟) 《藤野先生》(或《列夫· 托尔斯泰》)第X自然段的XX内容属于XXX描写,展现出人 物XXXX的性格。 (二)精讲点拨:(约6分钟)
1.观看微课,解答疑难点;
2.重点语段分析。
任务三:强化训练,学以致用 (约18分钟)
1.阅读《列夫· 托尔斯泰》第6—9自然段,分析人物形象,并探究表现人物何种品质? 2.完成“习学卷子”相关习题。
三、巩固知识,当堂检测(15分钟) 1、对重点字词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进行巩固。 2、采用小组互问互答、默写的形式进行。
故人难忘形飞扬 ——人物形象分析课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
明天中学 葛宪勇
学习目标
1.能够分析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典型事件 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第一课时
一、熟知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要求:带着下列几个问题,通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 《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四篇文章。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然后小组合作,总结问题答案: ①《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情?试为每件事拟一 个小标题。 ②《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 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③概括列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 2、分享阅读成果,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第一课时(A课)
任务一:基础知识梳理(3分钟)
(一)“散文”与“传记”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
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来分析人物形象;
②通过故事情节、典型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③通过侧面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四:当堂测练(共5分钟)
写100字的片段,通过外貌与动作描写展现班内某位同学的某种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B课)
任务一:复习回顾,衔接新旧 (6分钟)
小组讨论A课中相关任务,快速回顾两篇文章。
任务二:探究手法,技巧点拨 (共15分钟)
吹嘘(xū) 沸腾(fèi) 咽喉(yān)
文绉绉(zhōu) 庶祖母(shù)
绰号 (chuò) 吹笙(shēng)
摹画(mó)
舔去(tiǎn) 2、字义
眼翳(yì)
侮辱(wǔ)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 照。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 情。 不逊 :傲慢无礼。逊,谦虚。 诘责 :责问。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第二课时
一、掌握文章中的字词、文学常识(10分钟)
要求:
1、再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字音、字形、字义, 并在文中加以标注。
2、圈点勾画,随文积累文学常识。
二、对下列重点字词、文学常识进行识记。(15分钟)
1、字词: 驿(yì )站 系(jì )住 瞥(piē)见 匿(nì )名 教诲(huǐ) 芦荟(huì ) 畸(jī)形 诘(jié)责
任务三:合作交流(共12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任务二相关任务 要求:
1.3号、4号先发言,1号、2号做补充; 2.小组长在笔记本上及时记录; 3.讨论内容要有条理,语言表述要清晰、完整。 教师总结,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如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
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双线主题)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 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 生活体验。 2. 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典型事件、侧面描写 等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议 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 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 注重细节等特点,学习相应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
1.作者先写托尔斯泰极度平凡甚至丑陋的外表, 又写了其高贵的品格两者是否矛盾呢?为 什么? 2.《琐忆》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对于鲁迅 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呢?
任务四 交流展示、教师总结(10分钟) 任务五:习学卷子,当堂检测(5分钟)
任务三: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1.组内讨论:任务二中的第1,2个小任务。
要求:小组长组织:3、4号先发言,1,2号再补充。做好记录笔 记
2.交流展示: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任务四:学以致用,灵动笔尖
小练笔: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写一写对母爱感触,班
内交流。(不少于100字)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议到真处情自来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回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 其中的情感。 2.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并分析 其表达作用
任务一: 通读文章,整体把握
1.回忆五种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2.浏览课文P28《回忆我的母亲》,默读丛书P137《我
任务二:略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琐忆》 (8分钟) 任务三:精读课文(15分钟) 一、自主学习: (1).《列夫.托尔斯泰》,请找出写‘抑’(主要为 外貌)和‘扬’(高贵精神品质)的的句子。(红、 蓝色笔标注) (2)《琐忆》,文章开始时作者口中的很多 人以及作者认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 近人情,甚至刻薄) (3)《琐忆》,最后,通过哪些事,作者认 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热情但不失严 厉)
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
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 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 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 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 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 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发红的样子。 3、语文知识 (1)回忆散文: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 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 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 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 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
写作指导课
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
任菲菲
重点分析
课文 重点
《藤亲》 理解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 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文章,能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2.熟练掌握文章中的字音、字形、字义,积累语文知 识。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杳(yǎo)无消息 深恶(wù)痛疾 油光可鉴(jiàn) 绯(fēi)红 髭(zī)髯(rán)鬈(quán) 广袤(mào)无垠犀利(xī)禁锢(gù) 滞留(zhì)颔(hàn)首 尴尬(gān gà) 黝黑(yǒu)炽热(chì)锃(zèng)亮 简陋(lòu) 炽热(chì) 溶液(yè) 触目(chù) 猝至(cù) 踱步(duó) 窒息(zh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合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主要是回忆性散文、传记。 本单元的双线主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 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语文要素: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 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事件描写等。还可以从文中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 鉴赏能力。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 2、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藤野先生是一个怎 样的人。
《列夫· 托尔斯泰》(阅读1——5自然段)(7分钟)
3.说一说:这一部分是通过哪些方面对列夫· 托尔斯泰进行描写的,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特点?
的母亲》,
标划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可用铅笔在两侧试做 分析旁批。
任务二:品味语言,对比阅读
1.理解以下句子含义
2.分析其表达效果和情感
【提示:从画龙点睛,刻画人物形象,升华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文:①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
何人吵过架。 ②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 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