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的河梦日 报”,有 国,这所 梦承“思 。载铁,
了马夜 陆冰有 游所
这报国梦,陆游做了一生!
三、知人论世,补充作品悟深情
情到深处,此梦一生
十几岁: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二十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三十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四十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五十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陆游的悲剧。
读这一句,我看到一个
的陆游。
问题二:哪些词写出作者的主观心理?试分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的才台身 牵是远在 挂陆,江 。游“阴
心戍, 底轮心 最台系 深”轮
读这一句,我看到一个
的陆游。
问题三:“戍轮台”的愿望以什么形式实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jiānɡ)卧/孤村/不自哀(āi), 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悲哀
僵卧 孤村 不自 哀,
今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 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
简评: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 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但这不是诗 人所要强调的意向,“不自哀”才是 他要坚持的信念。
3.既实写天气,又象征南宋朝廷的风雨飘摇,表达 诗__铁人__马愿__冰意__河为__入国__梦出_。来力的诗句是:__夜__阑__卧__听__风__吹__雨__,__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积累 《示儿》《书愤》《病中书怀》《诉衷情》 等诗中的名句。 2.阅读陆游的其它诗词,感受诗人爱国情怀。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61岁)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年逾70岁)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86岁)
小结
十
(处境凄凉 )→不自哀→(关怀国家)
一 月现 四实 日
对比
尚思
为国 (收复失地 )→戍轮台→(老有所为) 联想
风
雨 大
联系
夜阑
卧听 (个人生活)→风吹雨→(国家颓状 ) (双 关)
统 一 愿 望 爱 国
作
象征
情
梦 铁马
境 冰河 ( 抗金义士)→入梦来→(平生壮志)
怀
读懂一首诗,读懂一个人
你还学过陆游的哪些诗歌? 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谢谢观看
仍然想着 守卫边关 地名,泛指边塞。
尚思 为国 戍 轮台。
今译:我心里头仍然还想着替国家防卫 边疆的事。
简评: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 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他直抒胸 臆,言卫国壮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吹雨打的声音 夜阑 卧听 风吹雨,
今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 听到那狂风暴雨的声音。
简评:第三句转为实写。“夜阑卧听风 吹雨”诗人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 势,联想到大军杀敌的神威。
现实,一边却是热血沸腾的理想。在这本书上赫 然写下了两个大字,这就是“爱国”!
让我们一起再读全诗,让世界听一听我们对祖国的一腔赤诚。
解诗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点明写作时间。 大作:指雨下得很大。
诗题意思:本诗通过对冬夜村居,卧听风雨 及梦中还想为国戍边征战沙场的描述表达其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披着铁甲的战马 闯入梦中
铁马 冰河 入梦来。
今译: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 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简评:诗人心似翻江,激动之余,所思入 梦。“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的感情至 此到达高潮,表现出急于奔赴战场,奋勇 杀敌的豪情壮志和收复失地的决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抒爱国情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虚实结合的写法。
实写夜晚风雨之声,
铁马冰河入梦来。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表达爱国之志!
本诗体现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
二、抓关键词,在对比中感知诗人形象
问题一:哪些词写出作者的客观处境?试分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知“史”读诗
1190年,赤胆忠心的陆游以“嘲弄风月”的罪名 被弹劾罢官,归隐山阴故居,但抗金收复失地是他 一生无法忘怀的事情。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陆游68岁,农历十一月四日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 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大作的风雨让 他思虑万千,他既想到了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 岌岌可危的现实,内心有升腾起奔赴沙场,报效祖 国的渴望,于是写下了此诗。
思考:诵读此诗,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心情?
靖康之耻:
1126年,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 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 (今开封),皇帝被俘,北宋灭 亡,史称靖康之耻,国破家亡 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
诗人处境:
由于主张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 屈辱求和,陆游触怒投降派,自 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 村。此诗作于1192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的老人。
观大散关图有感 (节选)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qú)儒。 (23岁)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9岁)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43岁)
北宋、南 宋范围
拓展延伸
一生只做一梦 1127年,陆游三岁,金兵的铁骑踏破了中原, 攻占了北宋都城汴梁,他亲眼目睹大宋江山被金 兵践踏,百姓被外族蹂躏,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杀退金兵,收复河山”是他儿时就有的梦想。 但造化弄人,陆游一生从未得到重用,多次遭 到打击,晚年更是落魄困窘,但他却“位卑未敢忘 忧国”,一生都在想着江山社稷,魂兮梦兮,都在 征战沙场。 陆游的一生就像是一本书,一边是冰冷残酷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1、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2、他一生主张抗金。 3、梁启超评价他是“亘古男儿一放翁”。 4、他的临终绝笔《示儿》。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诗人的生平,明确写作背景; 3.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感。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 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 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 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 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 就。尤其诗歌,最为高产,是 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现存 9300多首。
1.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 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
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 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 实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 凉!
理解性默写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中借写风 雨梦境,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的两句诗是:_______ 夜__阑__卧__听__风_,吹_雨______铁__马__冰__河__入。梦来 2.道出了老迈境况,表明了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 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的诗句是:_____ _僵__卧__孤__村__不__自,哀______尚__思__为__国__戍_。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