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你不认识的521个字(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你不认识的521个字(9)
401、燐:同磷。

一种非金属元素,有白磷与红磷。

肥料的磷肥,生物体内的磷脂。

这里的燐指磷火。

俗称“鬼火”者即是。

402、圹:音kuang4。

《说文》,堑穴也。

就是墓穴的意思。

403、塍:音teng2。

田间的小堤,田埂,畦畔。

也可以引申指“界线”与“格式”,如塍区。

404、诐:音bi4。

从言从皮,段玉裁以为,凡从皮,皆有分析之意。

本义是分析辩论的意思,《汉书》:“险诐阴贼”,则指谄媚。

引申指偏颇邪僻不正道。

《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


405、惓惓:恳切诚挚的意思,惓惓之心,则情意深厚。

也作拳拳之心。

音quan2quan2。

《续资治通鉴》:“(朱)熹平居惓惓,无一念不在于国。


406、陟:音。

陟降是反义词并列。

陟本义是从低处往高处走,登高;引申为升、升迁、晋升、乃至升天、登遐。

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此处应该理解成偏义复词,意睛雯不昧之灵当在于天上而非地下也。

407、虬:音qiu2。

古代指一种有角的龙。

如虬龙。

引申指盘曲、屈曲的样子。

如虬髯、虬须。

408、轧:多音字。

伊轧,车轮辗过的声音。

409、纕:音xiang1。

佩带,名词。

也指马腹带。

又音rang3。

同“攘臂”之攘。

410、觯:音zhi4。

也是古代酒器、礼器。

比尊小,或有盖。

盛行于商末周初。

《礼记·礼器》:“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以上见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411、漉:音lu4。

漉池,使池水干涸,这是本义。

漉湿即淋湿,义为水渗入渗出。

漉鱼即用网捕鱼,漉酒即用筛过滤酒。

最后一个义项最常用。

滤纸也可称漉纸,滤网也叫漉网。

412、醁:音lu4。

美酒。

413、醑:音xu3。

古代用器物漉酒叫醑,是去糟取精的过程。

《诗小雅伐木》“有酒醑我”。

也可以代指美酒。

414、醽:音ling2。

美酒。

醽醁,美酒名。

《西京杂记》:“陈王自创醽醁酒,流光泽泽,三杯醉人。


415、觇:音chan2。

偷偷地看。

军事上就叫侦察。

《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蒲松龄《促织》中亦有此字:“惊起觇视,宛然尚在。


416、夭阏:阏,音e4。

本义是遮拥、阻塞的意思,引申为遏止、抑制。

词语有阏塞、阏绝、阏积、阏住、阻阏、阏制、阏密、阏抑。

门扇与闸关也叫阏。

在匈奴单于之妻曰“阏氏”这一译名中,读音yan1。

这里也读如yan1。

夭折、夭亡的意思。

417、倩:多音多义字。

读音qing4时,是动词,请,借助,借。

如倩人,一般指请托他人、借助他人。

倩笔或倩代即请人代笔。


qian4时指容貌美好的样子,如倩影、倩女离魂。

多形容女子。

《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倩笑即美笑。

倩语即女子笑语。

作人名讲时读qian4,但注意倩的本义即男子美称,后引申指美。

称多了转移指女子。

古代男子以倩名者不少,如东方曼倩、魏倩、萧长倩,今之“倩”字多用于女子名。

此处“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倩即请,风廉即风神名。

418、偃:音yan3。

从人,动词,本义是向后仰面倒去。

与仆反义。

《吕氏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偃寝即仰卧。

这里的偃然而长寝,意思是永远地倒下、长眠了。

引申为倒伏,如“草上之风必偃。

”又引申为停息,止息。

如兴文偃武。

419、窀穸:音zhui1xi1。

本义指墓穴,引申或指埋葬。

420、敔:音yu3。

古乐器名,又称“楬”。

形如伏虎,奏乐将终,击敔使演奏停止。

《说文》:敔,禁也。

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

《释名》:敔,衙也,衙,止也,所以止乐也。

椌楬,音qiang1jie2。

以上见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421、唼喋:音sha4die2。

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音,也指鱼或水鸟吃食。

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422、筼筜:音yun2dang1。

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叫筼。

陕西洋县有筼筜谷,所产之竹名筼筜,后指生在水国这的大竹子。

或泛指大竹子。

423、霾:风中夹杂尘土叫霾,后引申指天空阴晦不明。

如阴霾。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

”则通于埋。

424、裔:音yi4。

本义指衣服的前襟、袖子、衣服的边缘。

后引申指边远的地方、后代。

四裔,相对于四方荒远之地。

诗礼名族之裔,是后代的意思。

425、翛:音xiao1。

叠音翛翛,本义指羽毛残破。

这里用翛然,也是破败无生机的意思。

古代翛我在常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如说“翛然物外”。

疑此翛然实同“萧然”,下文香菱说这地方空落落地,就是解释翛然有含义。

426、芰:音ji4。

本指菱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算是菱的俗称。

一般分两个角叫菱,四个角叫芰。

“芰荷”则指出水的荷花,也说芰茄。

427、啻:音chi4。

不啻一般是不止、不只、不下于的意思。

这里犹如如同、等同的意思。

常说不啻、何啻、奚啻。

不单用。

第八十七回薛宝钗与黛玉书:“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


428、卤:卤人,是卤莽的人的简单说法。

卤,本义为盐碱地,引申为盐,为调味汁。

化学上是一类元素的合称,叫卤族元素,简称卤素。

卤莽,本义即盐碱地的野草,后通鲁莽,指粗野、急躁、轻率的人。

429、鲫:鱼名。

音ji4。

古又名鲋,音fu4。

头小、体扁、背隆、尾窄,是一种淡水鱼。

出于庄子的成语有“涸辙之鲋”,比喻急难需要救助的人。

过江之鲫,比喻随大流赶时髦者极多。

出于东晋“过江名士多于鲫。


430、黧:音li1。

黑中带黄的颜色,常代指老人。

这里的黧鸡当近于乌鸡。

以上见红楼梦第七十八至八十一回
431、颟顸:音man1han1。

注音皆平声,实则后字往往读轻声。

指内心则糊涂,说行为则马虎。

432、晌:此字大家都认识。

音shang3。

本地方言把中午叫晌午,把中午前后叫晌午,把上午叫前晌,把下午叫后晌,是“晌”即是正午,也是白天。

红楼梦中宝玉所说之晌午,我觉得倒像是下午或者午后。

现在说歇晌,一定是午后,而说一晌儿、半晌,则指一段时间。

433、饯:音jian4。

本义指设酒食送行。

一般说饯行。

动词。

这里用作名记,指用蜜糖等浸渍制成的食物,如果果饯、蜜饯等等。

434、辘轳:音lu4lu0。

安装的井架上用以汲水的绞盘。

古名桔槔,见前。

也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现在也指其他用途的绞盘。

辘字从车,本义是纺车。

叠用“辘辘”形容车声。

动词指车轮碾过。

双音词“辘轴”,属于石器,也说“碌碡”,压场用的一种家具。

词语有“辘轴退皮”,指非常怪异的事儿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435、炯:音jiong3。

《说文》:炯,光也。

炯炯是光明的意思,常用于目光。

如目光炯炯,炯炯有神。

单用也可指人心地光明,如炯介、炯然。

明显则说“炯尔”。

436、螫:这个字有异读。

正音:shi1。

口语中读zhe1。

蝎蜂等用尾部尖剌剌人叫螫。

广义则所有被毒虫或毒蛇咬剌都叫螫。

这里用“蝎蝎螫螫”的,末读轻声。

比喻见一点小事就中过分惊奇过分操心而咋咋唬唬的。

这个词红楼梦中多用。

第五十一回宝玉关心睛雯,晴雯忙回身进来,笑道:“那里就唬死了他?偏你惯会这蝎蝎螫螫老婆汉像的!”第五十二回病补孔雀裘时睛雯也是用此词说宝玉的关心。

不用你蝎蝎螫螫的,我自知道。

第六十七回赵姨娘得了宝钗送给贾环的东西,“忽然想到宝钗系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呢。

自己便蝎蝎螫螫的拿着东西,走至王夫人房中。

”红楼梦以外,少见用此词。

437、衄:音nv4。

本义为鼻出血。

引申指出血、血气上升。

指人则畏缩畏退、军事上常指挫败、失败。

如小衄其锐,就是挫其锋锐的意思。

438、奎:音kui1。

奎的本义是胯,《说文》:“奎,胯也。

”段玉裁注:“奎与胯双声”。

属于通假现象。

奎蹄,比喻狭小的境地。

天上二十八宿,其一为奎,是西方白虎七星之第一星,古人以为主文运,故往往用奎代指文运,文苑之事往往用“奎”借代。

凡与文章文字有关的事儿,为示郑重,前加“奎”字。

特指皇帝题的字叫奎章。

朝廷文苑所在叫奎垣。

奎壁,是奎宿与壁宿的全称。

二宿同主文运。

这里说贾妃寝宫“奎壁辉煌,琉璃照耀”,相当于说文采辉煌。

439、阃:音kum3。

本义是门槛,古人讲究“迎送不逾阃”。

因为门槛即门限。

特指城郭之门槛。

都城之界限。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后来再引申便指阃以外的将军,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当然也可以指阃以外的内臣、内人。

这里的闺阃,就是闺房以内的意思,也说阃帏,阃奥则指深宫深闺。

可以简作阃,即妇女之居处,由此再引申,指女子。

如阃令,即妻子的嘱咐或命令。

阃德,即妇德。

阃政即一家的内政;阃范即妇女的风范。

440、不稂不莠:稂,就是狼尾巴草。

莠,就是狗尾巴草。

虽近似禾苗,但危害禾苗。

比喻不成才、不成器、没出息的人,尤其是晚辈、儿孙。

稂莠与不稂不莠同义。

后此词演化而成不良不莠,又说良莠不齐,反而指好的与坏的参差不齐了。

是语言误用渐渐扶正的现象。

以上见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至八十四回
441、愠:音yun4。

《说文》:愠,怒也。

古人说恼羞成怒,这个愠的意思就兼有恼与羞两个方面。

各有侧重,就是两个义项。

《论语》首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关汉卿《金线池》:“引得些鸳鸯儿交颈和鸣,忽的见了,愠的面赤,兜的心疼。

”此处愠等于“羞”。

442、楣:音mei2。

屋檐口木橼端的横板。

本地就叫檐。

古代叫楣。

又与栋梁相对,说楣栋、说楣梁,分开说,大梁叫栋,次梁叫楣,俗语说的二梁。

门楣,即门框上的横梁,引申指门第。

442、搐:音chu4。

常用词即抽搐。

本义搐为收缩、束紧。

指人体肌肉的抽搐,可以说搐动、有点儿搐。

病理上就叫抽搐,中医认为是中风的表现,叫抽风,也叫搐风。

小儿惊风比较常见,手足痉挛,只要抽搐完成即可望好了,所以说“只还没有过搐出来呢。

”口语也称畏缩不前叫搐,如说吓搐了。

扎上口袋也叫搐,如搐口袋儿要搐紧些。

443、耽:大家都知道耽误与耽搁。

耽搁与耽误的耽是迟误的意思。

红楼梦第十八回有“耽延工夫”。

第九十六回:“又不敢耽延在家”。

但此耽字意义丰富。

本义从耳,是耳朵林且下垂的意思。

如古传“夸父耽耳”,就是说夸父有个大耳朵。

基本义是沉溺的意思。

如耽乐,就是沉溺于音乐、声色之乐。

《诗经·卫风·氓》:“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女之耽兮”,多用耽,指沉迷于男欢女爱。

由沉溺引申为迷恋、嗜好、喜欢。

如耽酒就是嗜酒,耽研,就是深入钻研的意思。

这里的“耽”通于“担”,是承当、承受的意思。

如耽待即担待。

“老太太虽疼他,他那里耽的住。

”就是承当不起的意思。

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第五十四回“烟花爆竹还是耽险的”,“耽
险”就是承担风险的意思。

第六十二回“别耽心”,第七十四回“不然,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第九十一回“怕宝钗耽忧”,第九十四回“你替人耽什么忧”,第九十七回:“那炭气只怕耽不住。

”第一百零六回:“我要即时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

你到还要请大夫,可不是你为顾我反倒害了我了么。

”如此多处,耽皆同担。

444、曷:音he2,同何。

古代虚词,助字,语气词。

可以据不同语境理解成什么、怎么、为什么。

张溥《五人墓碑记》“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有时也作何不讲,同“盍”,作岂、难道讲。

如《后汉书》“曷其然哉”即岂其然哉。

此处“曷克臻此”即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445、铞:音diao4。

铞子,即煎熬药物的小锅子,药锅子。

疑通铫。

参看318解释“盄”字。

现在仅用词“钌铞儿”。

446、掳:音lu3。

三义同俘虏之掳,抓获、俘获的意思,可涉及人,可
可涉及物。

后来引申旨掠夺、敛取。

如掳钱,往往指贪污取财。

如劫持人质三人说“掳人勒赎”。

“掳嘴”,就是白吃人家的东西。

“撕掳”,相当于说拉扯住、撕扯开。

把大问题变小、小问题化了,要用的功夫叫撕掳,相当于排解,往往是暗中作法。

自此始,红楼梦多处用“撕掳”。

在这个排解的意义上,也作“撕攞”,攞,音luo2。

第九十二回:“你回去告诉他,我和你二爷说,打发旺儿给他撕掳就是了。

”第一百零三回薛姨妈道:“也得撕掳明白了才好报啊。


447、囟:音xin4。

象形字。

囟门儿,也叫脑顶门儿。

本义指婴儿初生时头部顶骨未合缝的地方。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一时失手,将酒碗掷在张三囟门,皮破血出,逾时殒命。

”第一百一十二回妙玉
被劫时:“自己坐着,觉得一股香气透入卤门,便手足麻木,不能动弹,口里也说不出话来,心中更自着急。


448、猗:音yi1。

本义从犬,是被阉割过的狗。

动词,为长大的含义。

形容词,可叠用,是美盛的样子。

用在词首可以算叹词,也可以说是前缀。

表示赞叹。

猗兰操,就是赞叹兰花的一琴曲名。

这里解释《猗》字,关键是想说说《猗兰操》。

显然黛玉是把自己比成兰花而混迹众草之中,大有不遇之感了。

《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

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

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於香兰云。


449、猇:xiao1。

《说文》:“虎鸣也。

”猇声狺语,形容恶言叫骂。

这里比夏金桂等。

又,为古地名。

县名在今山东省。

亭名在今湖北枝城市境长江东岸。

450、狺:音yin1。

《集韵》:狺,犬吠声。

叠用“狺狺”,比喻恶言攻击。

也说狺狺狂吠。

以上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至第八十七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