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语言(儿歌)《小雨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下语言(儿歌)《小雨珠》教案:小班下语言(儿歌)《小雨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班下语言领域的儿歌《小雨珠》。
儿歌内容如下:小雨珠,滴答滴,
落在地上,溅起花。
落在花朵上,花儿笑哈哈。
落在树叶上,树叶点头哈。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儿歌《小雨珠》的歌词,能够独立唱出来。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使他们在唱歌过程中能够做到音准、节奏准确。
3. 通过儿歌学习,让学生了解小雨珠的特点,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儿歌《小雨珠》的歌词,能够独立唱出来。
难点:培养学生唱歌时的音准和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雨滴手偶、花朵、树叶等道具。
学具:学生歌曲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扮演小雨珠,用手偶道具展示小雨珠落在地上、花朵上、树叶上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小雨珠的特点。
2. 儿歌学习(1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熟悉歌词。
(2)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儿歌。
(3)教师针对学生的唱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3.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选取一首与《小雨珠》类似的儿歌,如《小水滴》,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儿歌的结构和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
(1)学生自主练习唱歌《小雨珠》。
(2)学生分小组进行儿歌接龙,锻炼歌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
板书题目:《小雨珠》
板书内容:
小雨珠,滴答滴,
落在地上,溅起花。
落在花朵上,花儿笑哈哈。
落在树叶上,树叶点头哈。
七、作业设计
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儿歌《小雨珠》的歌词,并唱给家长听。
2. 家长协助学生录制一段唱歌《小雨珠》的视频,下节课分享给
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
拓展延伸:
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小雨珠,让学生亲身体验儿歌中所描述的情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
可以引入其他与自然相关的儿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大自然。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重点解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儿歌《小雨珠》的歌词,并能够独立
唱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
跟唱、个别指导等,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纠正唱歌时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1. 朗读儿歌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应带领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对歌词产生直
观的感受。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词。
2. 跟唱练习
在学生对歌词有一定熟悉程度后,教师可以使用钢琴伴奏,引导
学生跟唱儿歌。
跟唱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唱歌时的音准和节奏感。
3. 个别指导
在学生唱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唱歌情况进
行个别指导。
对于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耐心纠正,确保学
生能够唱准儿歌。
二、难点解析
1. 音乐教学手段
(1)示范演唱:教师用标准发音和准确的节奏演唱儿歌,为学生提供榜样。
(2)钢琴伴奏:教师使用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把握音准和节奏。
(3)音乐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节奏接龙、音高猜猜等,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2. 课堂练习
(1)分组练习:学生分小组进行儿歌练习,互相交流和指导,提高唱歌能力。
(2)课堂展示:学生自愿上台展示唱歌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家庭教育延伸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家门口进行唱歌练习,家长协助记录学生的唱歌视频,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通过家庭教育延伸,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唱歌能力。
4. 课堂评价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课堂评价。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音准、节奏、发音等方面。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继续
一、重点的继续解析
1. 歌词的熟悉程度
教师应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跟唱练习,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可以通过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他们对歌词的熟悉程度。
2. 歌唱技巧的培养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歌唱技巧进行细致的指导,如呼吸控制、声音共鸣等。
可以通过示范、模仿、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3. 情感表达的引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小雨珠》的含义,鼓励他们在唱歌时表达出对小雨珠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可以通过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难点的继续解析
1. 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问题,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可以通过一对一指导、小组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各自的音乐障碍。
2. 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应组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音乐体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家庭作业的合理安排
教师应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如唱歌练习、音乐欣赏等,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 定期评估与反馈
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