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小学音乐二下《4五十六朵花》教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人教小学音乐二下《4五十六朵花》教案 (1)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
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
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
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
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
表
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芦笙调是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
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
歌曲具有苗族音乐的特点,五声羽调式。
歌曲为三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每个乐句为四小节。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
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送我一支玫瑰花》原是一首新疆民歌,由被称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改编,流传很广。
改编后的音乐欢快、热烈,表现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奔放的性格。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
趣。
《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
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对歌的演唱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天
文、地理、历史、生活常识等。
如:东蒙民歌《鹿》,民歌《对鲜花》,河北民歌《小放牛》等。
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猜调》的音乐很有特点。
第一,旋律活泼、诙谐,节奏紧凑,多用十六分音符,由慢渐快,一气呵成,只是在结尾处才舒展开来,形成歌曲的独特风格。
第二,歌曲中多次出现的si形成独特的色彩。
由于歌曲风趣、诙谐,因此流传很广,不仅有独唱,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童声合唱、钢琴独奏等。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
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其多列是哈尼语“快来”的意思。
歌曲短小、精练,音乐形象鲜明。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两个乐句的结构是成对比的,犹如一问一答。
旋律以dol、mi、sol三个音为主,暂时偏离主音,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寻求结束的愿望,直到最后一个音乐才结束到主音上,全曲一气呵成,欢快、流畅。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
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歌曲《小放牛》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五声徵调式。
第一、二乐句是上下呼应的两个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
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诙谐、活泼。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旋律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另外还有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是一段载歌载舞的对唱。
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
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
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音乐诙谐风趣。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日
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
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
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
蹈,热烈奔放。
歌曲的旋律活泼、跳跃,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原歌曲为上、下两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只有八小节,五声宫调式。
第一乐句是由两个乐节构成的乐句,这两个乐节呈问答的形式。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回应,四小节的旋律流畅,一气呵成,好象是在加强回答的语气,赞美自己的家乡。
改编后的歌曲增添了中间部分,在一个八拍的长音衬词后,首先是以主题为素材变化而来的四小节节奏紧凑的旋律,丰富了歌词的内容,然后是两小节的衬词,重复了三遍,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接着再现歌曲的第一段,形成三段体的音乐结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
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
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
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
节奏伴奏。
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
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
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
等乐器组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
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
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
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其多列》。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教学过程:
1、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
两人一组配合动作。
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
如:洗手绢、擦地等。
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
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
列》。
教师范唱。
3、学生学唱歌曲。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
你们能分辨
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
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
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
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
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
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
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
内容是
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
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
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
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
《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10、表演《小放牛》。
11、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教学过程:
1、播放有关西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
常识。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5、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