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语文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10富有的是精神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富有的是精神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曙.
光(shǔ) 塑.造(sù) 戊戌..(wù)(xū) 前瞻.
(zhān) 苛.求(kē) 支撑.
(chēn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应⎩⎪⎨⎪⎧应.急(yìng)应.届(yīng) (2)别⎩⎪⎨⎪⎧别.人(bié) 别.扭(biè) (3)漂⎩⎪⎨⎪⎧ 漂.
亮(piào) 漂.白(piǎo) 漂.
泊(piāo) (4)宿⎩⎪⎨⎪⎧宿.舍(sù) 一宿.(xiǔ)星宿.
(xiù) 2.语境辨析法 (5)在不停地猜度.(duó )中,他们度.
(dù)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6)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部队首长与.(yǔ)战士们一起参与.
(yù)了最艰苦的劳动。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sh ǔ(曙)光 sh ǔ(暑)假红 sh ǔ(薯)
(2)⎩⎪⎨⎪⎧欢xīn(欣)q í(颀)长分xī(析) (3)⎩⎪⎨⎪⎧前zhān(瞻)sh àn (赡)养ch án (蟾)蜍
(4)⎩⎪⎨⎪⎧高yǎ(雅)幼zhì(稚)w éi (维)护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走马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的放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副其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空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
后多指大致地观察一下。
(2)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3)名称或名声和实际相符合。
(4)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理解辨析
(1)发表·发布
二者都有“公开宣布”的意思。
但“发表”着重指向集体或社会公众表达(意见、看法等);也可指公开出版或在刊物上刊登(文章等)。
“发布”着重指向外界正式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多用于官方正式场合。
(2)抱怨·报怨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报怨:指对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说话做事从来都是光明正大的,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中伤他人。
( )
(2)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
....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 )
(3)旅游在人们心目中不再是走马观花
....地参观景点,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旅行的质量、接受服务的水准以及出游的体验和感受。
( )
(4)不要报怨
..,更不要拒绝老师提供的那一串长长的书单。
( )
【答案】(1) ד无的放矢”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使用不合语境。
(2)ד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用在此处属于褒贬失当。
(3)√(4)×老师不能算是被怨恨的对象,所以此处应改为“抱怨”。
[常识·速览]
谢冕,生于1932年1月6日,福建福州人。
当代著名学者。
曾用
笔名谢鱼梁。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大
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
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
其学术
专著有《文学的绿色革命》《中国现代诗人论》《新世纪的太阳》《论二
十世纪中国文学》《1898:百年忧患》等十余种。
另有散文随笔《世纪
留言》《流向远方的水》《永远的校园》等。
本文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迎新会上的演讲稿。
谢冕先生针对当前文学出现“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的现象,针对当前人的精神家园贫瘠的状态,针对北大学生容易出
现的“聪明绝顶,目空一切”的毛病,从现实、历史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北大应有的精神。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谢冕先生在这次演讲中,精辟地阐述了北大精神的实质,语重心长地劝导学子要把握好人生机遇,珍惜大好时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未来人生夯实基础。
同时要固守心灵的净土,追求一种精神的富有,充实自己的人生。
[文脉·梳理] 富有的是精神
⎩⎪⎪⎪⎪⎨⎪⎪⎪⎪⎧开头⎩⎭
接受财富
迎来曙光意义责任主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谈谈文学谆谆教诲结尾⎪⎧⎪⎫物质较差警示启迪
【答案】 ①经受洗礼 ②学好语言 ③精神富有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中“你们将以此为营养”一句中“此”主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精神财富和20世纪民族忧患的洗礼。
2.第二段中“你们正是在这个流产的变法失败100年,也是京师大学堂成立100年的前夕来到这里的”一句“流产”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戊戌变法的失败。
3.“我设想此时此刻的你们,一定是在巨大的欢欣之中感到了某种沉重”一句中“欢欣”和“沉重”指的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欢欣”指的是考上北大,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
“沉重”指的是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
4.第四段中作者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学的专业教育是真正打基础的阶段。
5.作者在第五段中告诉北大学生,进入北大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习做人,研究学问;做人第一,研究学问第二。
二、阅读课文第6~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这句话的实际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
7.第7段文字作者强调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水平高低的根本因素是学习。
②学习不能偷巧,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创造。
③善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8.请简要概括第8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述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9.“书呆子”“聪明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书呆子”不是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两脚书橱”,而是指能抓紧一切机会埋头苦读,动脑思考,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学子。
“聪明人”也不是指通常所说的那种脑瓜机灵、反应敏捷的人,更不是指那些投机取巧、耍小手段、玩小聪明的人,而是指有理想、有目标,并能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
10.概括第12、13两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学好语言,包括外国语言和本国的现代、古代汉语,还要学写毛笔字,认识繁体字。
11.试从这几段文字中选一两句话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
”“中文系学生不能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朴实无华而又不失文采,语气自然亲切,语言平易朴实。
三、阅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文学的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学习文学,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要把文学当成事业去创造、去发展、去发扬光大,而不是把它当作手中的玩物。
13.文章题目说“富有的是精神”。
为什么说“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北大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丰富,北大出过许多学者和革命者,有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都有着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作为北大学生在北大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
■合作探究·
14.谢老在迎新会上谆谆告诫北大学子:“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
只有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
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我觉得“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这一口号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适合北大学子这一特定的群体。
进入北大的学子们本身就是聪明人,而按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聪明人却很容易走向歧途。
有这样一句目标鲜明的口号,必定对他们即将面对的大学生活有指导意义。
(观点二)大家都是聪明人。
在这一氛围里,没有谁更优秀,大家在一个起点开始赛跑,他们不会再额外得到老师们的青睐和推崇,这一心态的转变是必须的和困难的,尤其对于这些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再者,读书总无什么害处,总比出点什么问题好。
读书同时还可以拒
腐防变,可以静心养性,可以增长才识。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举例论证
本文紧扣“精神富有”这个中心,成功地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鲁迅、李大钊等文化名人的事例,说明了北大从来不缺少富有精神的人,论证了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的统一。
2.写法指导
运用举例论证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所选事例必须真实。
(2)所选事例必须典型。
(3)运用事例要注意叙议结合。
3.迁移运用
请你围绕“坚持未必成功”这一中心,运用例证法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议论性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君不见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青灯黄卷,寒窗苦读,口疮舌茧,兀兀穷年,每日诵习“之乎者也”,沥尽心血地坚持科举考试,然而科举考试并没有垂青于他,“结果半个秀才也没有捞着”,穷困潦倒,“断腿”而死,他失败了,败得很惨!真是“科场未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个中原因,不难明白:人生目标错误,即便坚持到海枯石烂,也必然胜利无望!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做精神的富有者
一个学校之所以久负盛名,不在于它教学条件多么良好,不在于它生活环境多么怡人,而在于它有一种先进的思想氛围。
北大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称之为先进文化的领军者都不过分,其原因在于自从北大建校以来,北大出现了多位思想领域的强者,比如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等,出现了多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才华出众的学生。
昔日的北大物质条件较差,但精神却是富有的。
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都需要富有的精神支撑着其发展。
【应用角度】“精神富有”“灵魂支撑”等。
2.精彩应用
谢冕先生在文章中指出,北大出过许多杰出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品行高洁,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
的确,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事业的成功,更在于他们精神的高贵。
唯有拥有高贵的精神,才可以为自己立下用金钱无法购置的历史丰碑,才可以永远是历史的河流里闪耀的美丽浪花。
卢梭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的确,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当把握住自己,就应当有所作为,而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拥有肥沃的精神土壤。
天生的缺陷、命运的不济、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土壤的贫瘠。
精神生活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后花园,你给它播什么种,它就留给你什么,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富足的精神只垂青那些辛勤的耕耘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的精神土壤多施肥,多浇水,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高贵精神的拥有者!
[佳作·领悟]
[训练——落实提升]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校徽.(huī)微.小(wēi)徵.音(huī)麾.下(huī)
前瞻.(zhǎn) 赡.养(shàn) 辗.转(zhǎn) 谵.语(zhān)
愉.快(yú) 逾.越(yù) 揶揄.(yú) 不虞.(y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徵.音(zhǐ),前瞻.(zhān),逾.越(yú)。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立意标新立异座落变幻莫测
原型原形毕露坚韧共商国事
风声谈笑风生苛求千头万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座落—坐落,共商国事—共商国是,千头万序—千头万绪。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
________先做书呆子,________才能做聪明人。
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________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
聪明绝顶,目空一切,这是北大学生容易犯的毛病。
我们要________这种小聪明,争取将来的大________。
A.除非然后充杜绝聪明
B.除非然后装防止智慧
C.只有然后充防止聪明
D.只有然后装杜绝智慧
【解析】“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连用;“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
“充”是“冒充”的意思;“装”是“假装”的意思。
“杜绝”指制止,消灭(坏事);“防止”指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
“聪明”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
....,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B. 他登上山顶,感觉视野开阔,目空一切....
,心胸似乎也变得博大了。
C. 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典籍,人们试图读懂她,但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许多人对她的阅读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D. 这位曾在伦敦留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上海女孩机不可失....
地打开相机拍下了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解析】 B 项,“目空一切”形容人骄傲自大,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C 项,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改为“浮光掠影”,它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D 项,机不可失: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这个词语一般只做宾语,不做定语、状语,改为“不失时机”。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中朝俄三国拟共建“无国界旅游区”,这有利于完善我国直接进入日本海的通道和东北旅游业的发展,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B .被中央文明委评为“时代楷模”的高铁成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煤气爆燃,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海排险救人,最终救出楼内十几位居民成功脱险。
C .在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却经历了一轮暴涨,股指在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翻番,一举从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成为全球最靓丽的股市。
D .谢冕教授的《富有的是精神》一文,对刚刚进入北大的莘莘学子来说,语重心长,教育意义非凡。
【解析】 A 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
B 项,“救出楼内十几位居民成功脱险”句式杂煣。
C 项,“近一年左右”,重复赘余。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