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引发了业界人士的丰富想象。

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5G是一种“量子跃迁”。

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

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

业界人士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带来新生。

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

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

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

此外,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

有业界人士指出,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

但可以肯定的是,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5G时代将会颠覆什么?》,《深圳商报》2019年01月13日)
材料二:
在3GPP主办的5G标准投票会议上,全球通讯企业对于未来5G使用美国高通主导的LDPC技术还是中国华为主导的Polar技术进行了投票,胜利的一方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

(摘编自《透视5G投票风波》,《人民邮电报》2018年5月14日)
材料三:
过去几十年,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但在5G时代,美国的这种巨大优势正在丧失,甚至在无线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美国已经捉襟见肘。

在5G领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中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之所以在1G、2G通信时代发展较慢,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如今,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并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前景良好,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技术和政策上的优势同样值得关注,这些都从客观上促进了5G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5G时代,中国领先了吗?》,《北京科技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四:
虽然5G网络将改变社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商业模式时仍有诸多困难。

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

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

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

此外,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

为了满足复杂场景和垂直行业的需求,5G对于网络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给网络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

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

我们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

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

该专家表示,想要跨越这“三座大山”,构建开放、智慧和融创的5G产业环境是必须的。

(摘编自《5G商用: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月3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一上看,在高通主导的LDPC码上,绝对数量上三星拥有的专利最多,但各方都有不少的专利,各公司专利数量份额相对较为均衡,很难做到一家独大。

B.从图二上看,在华为主导的Polar码上,华为几百件的专利不算很多,但其他公司的专利数总和不超华为半数,华为在这一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C.从5G标准投票会议的结果看,各方都想把标准定在自己专利比较多的方案上,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由高通主导的LDPC胜出。

D.综合两项专利数量和投票结果,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虽然在数字通道上败北,但在控制通道上扳回一城,长远看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相比3G、4G具有“快”“稳”“密”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未来将催化出“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

B.5G既是一次技术跃进,也会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
物互联的技术理想。

C.美国正在逐渐丧失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绝对领先地位,凭借人口、市场、技术和政策上的潜力和优势,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D.5G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景让人充满期待,但在应用场景与商用化上依然充满挑战,产业链上下游通信企业必须短时间内做好冲刺准备。

3.为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我国通信行业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

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

”看那人潮如织的车站机场,看那欢乐祥和的万家灯火,看那采购年货的喜乐表情,就能明白,中国人对年文化的崇尚从未改变,中国对家的信仰从未改变。

在这个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守望梦想花开,增进文化自信,共同瞩望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和事顺。

春节,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

中国人团圆过年,本身就是中华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

不管回不回家,不管在哪里过年,春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穿透力。

春节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正如冯骥才老先生说的那样,“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

春节里团圆祥和、事亲尽孝、慎终追远、除旧布新、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代表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

人们通常把春节的风俗习惯都讲究一番,年味自然就出来了。

曾经一段时间,游戏通宵、红包攀比、酒桌奔波、奢靡享乐,一度成为冲毁春节年味的“泥石流”。

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

对待春节这一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挽救回来,恐怕就难以计算时日”。

由此而言,春节不仅是一道如何过节的生活命题,更是一道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的文化命题。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我们还需要学会过殷实的文化生活,学会取舍选择,懂得守望坚持。

面对春节,对每个中华儿女而言,应有守护传统、立根固本的文化自觉,应有凝神铸魂、探索创新的文化自信。

春节是先人留给后人的迷人文化风景,也是今人创新探索的时尚文化大餐。

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
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奔涌前行。

从反对铺张浪费、吃喝跑送,到崇尚健康、热爱运动;从注重家风家教,到学习过节、读书过年:新风新气、新文化新程式,为春节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春节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开枝散叶、赢得新生。

传统过年方式是赶年集、逛庙会,现在也盛行反向春运、旅游过年;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

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

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年味变淡、春节消失,因为春节是生活的哲学,而生活之树常新。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家团圆,共度节日良辰。

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满足味蕾或享受假期,更在于亲人的深情相拥、朋友的互道祝福,更在于触摸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价值,在安心顺心开心中拉近亲情爱情友情的距离,在忆苦思甜、继往开来中凝聚再奋斗、再出发的力量。

纵然社会变迁、时代变化、文化变革,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永远是中国人安放文化乡愁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华宁《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充满着国人对家庭、国家的期望和希冀。

B.人们春节回家过年、讲究仪式,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民族精神。

C.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学会取舍选择,应把文化生活放在第一位。

D.如今过年的魅力不在于满足吃喝及其它传统年俗形式,而在于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论述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意义。

春节是一道生活命题,更是文化命题。

B.春节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过年的讲究和仪式及冯骥才先生的话都证明了这一点。

C.本文第三段列举了一些不健康的过年活动,以此来论证春节重视文化意味的必要性。

D.本文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层层递进地论述,于篇末点明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透过春节期间人潮如织、灯火祥和、喜采年货等情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家、对年的那份深情。

B.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但现代人又探索出新的春节文化,赋予了春节新风气、新程式、新内涵。

C.最令人感到忧心的不是物的败坏,而是文化精神的败落。

物一旦败坏可能引发文化精神的彻底败落。

D.无论是与家人团圆、和亲朋相聚,还是奔跑去逐梦、行走至远方,春节永远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

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年才及冠
..,志业大成。

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尤重之。

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

召对思政殿,赐金紫之服。

戚里诸亲,与权臣往来,德裕嫉之,上疏论之曰:“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
以为甚弊伏乞宣示宰臣,其驸马诸亲,今后公事即于中书
..见宰相,请不令诣私第。

”元和时,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

润州承王国清兵乱之后,财用殚竭。

德裕俭于自奉,留州所得,尽以赡军,虽施与不丰,将卒无怨。

诏浙西造银妆具二十事进内。

德裕奏曰:“臣伏准今年赦文,常贡之外,不令进献。

上弘俭约之德,下敷恻悯之心。

”时准赦不许进献。

逾月之后,征贡之使,道路相继。

故德裕因诉而讽之。

事奏,不报。

敬宗疏远贤能,昵比群小。

德裕倾心王室,遣使献《丹扆箴》六首。

帝虽不能尽用其言,命学士韦处厚殷勤答诏,颇嘉纳其心焉。

文宗即位,以德裕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

德裕乃复葺关防,缮完兵守。

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请以城降。

时牛僧孺言新与吐蕃结盟,不宜败约,乃诏德裕却送悉怛谋一部之人还维州。

监军王践言入朝,言悉怛谋缚送以快戎心。

上颇尤僧孺。

泽潞节度使刘从谏卒,
其侄稹擅总留后,三军请降旄钺。

德裕曰:“泽潞国家内地,不同河朔。

前后命帅,皆用儒臣。

若不加讨伐,则藩镇
..相效,自兹威令去矣!”初议出兵,朝官上疏相继,许之继袭,而宰臣四人,亦有以出师非便者。

以至平殄,皆如其
算。

五年,武宗上徽号后,累表乞骸
..,不许。

(节选自《旧唐书·李德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
B.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
C.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
D.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访闻/近日驸马辄至宰相及要官/私第唯是泄漏禁密/交通中外/群情所知/以为甚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及冠称男子满二十岁,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的礼节,表示已到了成人的年龄。

B.中书是中书省简称,中书省是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掌管制令决策,中书令为长官。

C.藩镇是唐代朝廷设置的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后来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

D.乞骸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休的一种说法,“致仕、解印、下车”等也可表示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胸怀大志,才能超群不凡。

他幼年时就有宏大的志向,竭尽心思努力学习,充任学士,草拟了很多重要的诏令文书,穆宗推崇他并给以奖赏。

B.李德裕生活节俭,深受将士拥护。

府库财用拮据,他躬身俭约,尽量减少开支,把节余的财物全部供养军队,尽管所给不甚丰足,将士却并无抱怨。

C.李德裕关心国事,直言进谏皇帝。

因敬宗疏远贤能,亲近小人,他向朝廷献上《丹扆箴》六首,进行劝谏,皇帝
采纳了部分建议,赞许他的用心。

D.李德裕富有远见,维护朝廷威严。

节度使刘从谏病逝,其侄刘稹要求袭任节度使,宰相都认为出兵不是好办法,他主张征讨,最终平定了刘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贡之使,道路相继。

故德裕因诉而讽之。

事奏,不报。

(2)监军王践言入朝,言悉怛谋缚送以快戎心,上颇尤僧孺。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注)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

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

传九篇,即今文《尚书》。

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作者积郁于心的“惆怅”。

B.“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怀抱。

D.“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

2.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6、按要求填空。

(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__________)《扬州慢》)
(3)《登金陵凤凰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陆贾《新语•慎微篇》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之意来表达自己的忧虑。

7、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

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过巧妙构思,可以制成书签、折扇、手机壳、行李牌…… 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
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不少于 100 字)
8、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

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

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

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

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写现代诗,用对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法。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戏精,网络流行语,最早用来赞美很会表演的人。

现在多指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地点,通过追逐热点、模仿他人或用夸张的表情、动作等表演,来活跃周围气氛或者吸引他人眼球、获得更多关注的人。

对于戏精的看法,有褒有贬:有人认为,生活太乏味,自己给自己加点戏,快乐又有趣;也有人认为,带着面具通过浮夸的表演获得存在感很难获得真正的愉悦和认同。

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B
3.①在全球推动非主流频段,提高产业链成熟度;②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协同发展;③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④改变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提高网络灵活性;⑤做好行业融通,了解行业需求,与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联合创新;⑥变革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使之与技术体系适配。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