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立志
6发愤立志
![6发愤立志](https://img.taocdn.com/s3/m/75bc68a7d1f34693daef3e5a.png)
生字词
发愤 仗着 拜访 老朽 尊敬 脑门 文豪 渐渐地 第一页 盖世无双 呆若木鸡 恍然大悟 聪明机敏
立 志 读 尽 人 间 书
发 愤 识 遍 天 下 字
苏东坡的表情、神态
• 苏东坡脸上立刻红一阵、白一阵, 脑门上汗涔涔的。 •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等缓过神来,他才恍然大悟,赶忙 添了几个字,重新写了那副对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6 发愤立志
读 尽 人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 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 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 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 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 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东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 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 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 光。
发愤的意思
![发愤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b2362febb4cf7ec4afed04e.png)
发愤的意思
【拼音】:fā fèn
【解释】:发愤,指下决心;立志;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
1、勤奋;决心努力。
2、发奋振作。
3、发泄愤懑。
4、激起愤慨;激于义愤。
5、犹含恨。
6、发奋学习。
指用功努力的读书。
【近义词】:努力、勤劳、勤勉、勤奋、勤苦、发奋、奋发、立志、
【反义词】:气馁、消沉、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造句】:
1、有些青年人很想在事业上发愤上进,但为了细故,往往会于一夕之间,抛掉事业,而去迁就环境。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水蚌坚韧不拔,忍痛磨砺,孕育珍珠;史迁坚韧不拔,含垢忍辱,发愤著书;苏武坚韧不拔,吞毡饮雪,边关牧羊。
4、一旦我知道了他喜欢我,我就会放弃这些谋划,转而发愤图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女朋友。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6则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6则](https://img.taocdn.com/s3/m/ab11eda3aa00b52acec7ca46.png)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6则(1)发愤立志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
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
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2)岳阳楼岳阳楼,在岳阳城西,“八百里洞庭”湖东岸,遥望群山,景色秀丽,为唐中书令张说守此州时所建。
三国时,东吴于洞庭湖上操练水军,便在这里观兵。
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真是水天一色,湖中波光粼粼,渔帆点点,远山苍茫,缥缈云间,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成为历代的游览胜地,文人、学士赞美题咏,多不胜数。
在岳阳楼门口,有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情景交融,并与《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呼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很高的。
清道光年间云南罗平县人窦兰泉所撰、何绍基书写的一副长联(一百零二字),更是岳阳楼对联中的佼佼者,历来脍炙人口,其联云: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doc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cf45fc8083c4bb4cf6ecd19b.png)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1、学会6个字,认识4个字。
,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识记四个词聪明机敏、盖世无双、呆若木鸡、恍然大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苏东坡两副对联的前后的变化,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苏东坡的生平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对联,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吗?2、有一副对联口气特别大,我们来看看。
(出示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知道这副对联的意思吗?知道谁写的吗?他就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
3、有谁知道他?跟大家说一说。
4、教师简介苏东坡。
5、后来苏东坡对自己的这副对联很不满意,在原来的对联上分别加上了两个字发愤、立志(板书课题)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看究竟。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3、出示词语。
依仗渐渐页码脑门呆若木鸡送客4、指名读课文,顺势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2、出示两副对联,改3、读一读对联,针对课文的内容,你想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探讨呢?(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动对联?)4、默读课文,找出他为什么写上一副对联,后来又为什么改动?把自己的看法说说。
(师巡视)5、同座交流自己的所得。
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出示对联,生读上节课同学们对苏东坡为什么改动对联作出了讨论,这节课我们全班同学了交流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引导探究,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评价:怎样来读这副对联呢?)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苏东坡的神情,体会他当时得意的心情。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f03551a58da0116d17496f.png)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课文以两幅对联的前后变化为主线,讲述了苏东坡年轻时因聪明机敏而骄傲自大,后受到一位老者善意委婉的点拨,明白了学无止境,发愤立志的道理,终于成为了中国大文豪的故事。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名人故事,让人受益非浅。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苏东坡由“骄傲”变得“谦虚”的心理,我主要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出“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认识4个字。
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实记四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苏东坡两幅对联的前后变化,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准备:苏东坡的两幅对联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读课后生字和生词,学习1、2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引出故事(板书:苏东坡)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吗?你对他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东坡与两幅对联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字词,要求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考生字、生词。
3、点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不仅正确而且流利。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苏东坡夸口自己读书是“天下第一”,结果一位老者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学会了谦虚,成为大文豪)三、再读课文,揭示课题1、找出苏东坡先后写的两幅对联,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相机板书课题:发愤立志)2、小组讨论:从添的四个字“发愤立志”中你明白了什么?(初步感受苏东坡由骄傲变得谦虚的态度)四、精读课文,感悟品味(一)学习1、2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为什么非常骄傲?(相机板书:聪明机敏)什么是聪明机敏呢?(聪明、机智、敏捷)(引导学生通过拆字法来理解词义)2、(贴出对联)这幅对联是什么意思?(天下的字我都认识,天下的书我都读过了)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骄傲自大)点读,表演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 发愤立志|鄂教版 (共14张PPT)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 发愤立志|鄂教版 (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dc6d6ab9d528ea80c77983.png)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喜
金
鹊
蛇
登
披
梅
彩
幸
新
福
春
来
到
6. 发愤立志
苏轼
• (1037-1101),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博,天资极高,诗文书 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 称欧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仗渐页脑鸡
愤拜朽尊豪
kuā jiǎnɡ bài fǎnɡ xiǔ zūn jìnɡ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2021/8/12021/8/18/1/2021 1:21:23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12021/8/12021/8/1Aug-211-Aug-21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 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 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你有什么体会?
苏东坡为什么要重新写那幅对联?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 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 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 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 “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 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 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 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 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 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100a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0.png)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熟识4个字。
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识记四个词“聪慧机敏、盖世无双、呆若木鸡、恍然大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苏东坡两副对联的前后的变化,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高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高傲自满。
教学预备:课前收集苏东坡的生平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教学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对联,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吗?2、有一副对联口气特别大,我们来看看。
(出示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知道这副对联的意思吗?知道谁写的吗?他就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
3、有谁知道他?跟大家说一说。
4、老师简介苏东坡。
5、后来苏东坡对自己的这副对联很不满意,在原来的对联上分别加上了两个字“发愤”、“立志”(板书课题)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看究竟。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熟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状况。
3、出示词语。
依仗渐渐页码脑门呆若木鸡送客4、指名读课文,顺势订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2、出示两副对联,“改”3、读一读对联,针对课文的内容,你想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探讨呢?(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动对联?)4、默读课文,找出他为什么写上一副对联,后来又为什么改动?把自己的看法说说。
(师巡察)5、同座沟通自己的所得。
四、小结。
其次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出示对联,生读上节课同学们对苏东坡为什么改动对联作出了争辩,这节课我们全班同学了沟通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引导探究,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评价:怎样来读这副对联呢?)引导同学看图,观看苏东坡的神情,体会他当时得意的心情。
古文观止之《六国论·苏辙》中的虚词与实词(89处注释)
![古文观止之《六国论·苏辙》中的虚词与实词(89处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c93adc577232f60dccca18b.png)
六国论宋·苏辙尝1读六国世家2,窃3怪天下之4诸侯5,以6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7西向,以攻山西8千里之秦,而9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10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11计,盖12未尝13不咎14其15当时16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17。
1.尝:<副>表示已经过去,曾经。
2.六国世家:指《史记》中记载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诸侯国。
世家,是《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体裁,主要叙述世袭诸侯国君的事迹。
3.窃:<副>表示暗中进行。
暗地里,偷偷地。
4.之:<助>表示领属关系。
的。
5.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
6.以:<动>凭借。
7.发愤:立志,下决心。
8.山西:战国时期称崤山以西的地区为山西。
秦国地处崤山以西。
9.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10.之:<代>代指上文的“不免于灭亡”。
11.之:<助>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各种关系。
可译为“的”,可根据文义灵活译出。
12.盖:《辞源》、《古代汉语虚词》、《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盖”都没有“因此”义。
这个“盖”也就是“盖失强援”的“盖”,是“因为”之义。
该句是“前果后因”的因果复句。
13.未尝:没有、不曾。
14.咎:jiù责备。
15.其:<代>表示远指。
那些。
16.当时:指过去的时日。
17.也:<语气>肯定语气。
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自己心中暗暗责怪天下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下决心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
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为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形势。
夫秦之所以18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19,而在韩、魏之郊20;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21。
三年级下语文课件-发愤立志1_鄂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课件-发愤立志1_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61a736ce2f0066f4332254.png)
老人没有说话,笑笑吟吟吟吟地捧过一本 书来。
苏东坡脸上立刻红红一一阵阵、白一白一阵阵, 脑门上汗涔汗涔的涔。
பைடு நூலகம்
小提示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发愤立志》这 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对故 事的了解,将故事进行适当的拓展。 建议大家补充苏东坡添加“发愤图强 ”四个字之后的行动。
苏东坡呆呆若若木木鸡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6发愤立志
发愤 尊敬 仗着 渐渐 汗涔涔 笑吟吟 呆若木鸡 恍然大悟
天天积累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繁华似锦 口若悬河 归心似箭 情深似海
小提示
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找出 描写人物神态和心理的句子,做上记 号。
苏东坡见这么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 问题,心中十分十得分意得,意出于尊敬,他 给老人让了座。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9、 有时候 读书是 一种巧 妙地避 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120 21/8/1 Sunday , Augu st 01, 2021 10 、阅读 一切好 书如同 和过去 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12 021/8/ 12021/ 8/18/1 /2021 2:17:4 8 PM 11 、越是 没有本 领的就 越加自 命不凡 。2021/ 8/1202 1/8/12 021/8/ 1Aug-2 11-Aug -21 12 、越是 无能的 人,越 喜欢挑 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 1/8/12 021/8/ 1Sunda y, Aug ust 01 , 2021 13 、知人 者智, 自知者 明。胜 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 1/8/12 021/8/ 12021/ 8/18/1 /2021 14 、意志 坚强的 人能把 世界放 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1 日星期 日2021/ 8/1202 1/8/12 021/8/ 1 15 、最具 挑战性 的挑战 莫过于 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120 21/8/1 2021/8 /18/1/ 2021 16 、业余 生活要 有意义 ,不要 越轨。2 021/8/ 12021/ 8/1Aug ust 1, 2021 17 、一个 人即使 已登上 顶峰, 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12 021/8/ 12021/ 8/1202 1/8/1
发愤立志
![发愤立志](https://img.taocdn.com/s3/m/f81279d205087632311212c4.png)
四、回顾内容,讲述故事或演课本剧。
1、师:让我们再来读读书,回顾苏东坡发愤读书的故事。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全文。可以同桌两个人,一个人演苏东坡,一个人演老者,随着他们去感受,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2、选择喜欢的方法再读全文。、
生1、2: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又笑吟吟地走了。
生3、4: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他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了那幅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师:苏东坡终于明白了老人对他用心良苦,他对自己以前深感后悔、惭愧,于是对对联进行了修改,一改原来的狂气,明示自己要发愤立志,谦虚好学,于是写下了这幅对联。(生齐读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幅对联也成了他毕生努力的奋斗目标,后来,他成了中国的大文豪。(出示句子:后来,他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生3:他接过书,有很多字不认识,他很着急。
师:他现在真的是非常尴尬,(出示句子::苏东坡脸上立刻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谁能读一读?
生1:苏东坡脸上立刻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师:他多尴尬呀,还有谁能读读?
生2:苏东坡脸上立刻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师:看到这种情境,你们猜猜拿到书的苏东坡此时在想什么呢?
生:苏东坡听了老人的话,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呆子一样发着呆楞。
师:看到了苏东坡的反应,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生1: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忘了送客。
生2: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忘了送客。
师:他站在那里的确是发呆发愣,连客人都忘了送,他在想什么呢?
生1:他在想我说过我认识天下所有的字,现在我有这么多的字还不认识,我以后更加要发愤读书。
发愤立志的文言文
![发愤立志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774c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4.png)
发愤立志的文言文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晏子春秋》
晏子朝,乘弊车,驾马。
景公见之日:“嘻!夫了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子对日:“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
臣得暖衣饱食,弊车弩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
公不说,趣召晏子。
晏子至,公日: “夫子不受,寡人不乘。
”子对日:“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呒以禁之。
”遂让不受。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发愤立志_鄂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发愤立志_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c860a90722192e4436f66b.png)
6发愤立志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学会其中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聪明机智盖世无双呆若木鸡恍然大悟”等词语。
2、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了解苏轼前后态度表情的变化.3、有好的愿望是很好的,但是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光说不做,也不能骄傲自满,只有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长远的步。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了解苏轼前后态度表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谦虚的学习态度。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导入:你们还记得宋朝有一位大诗人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
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
对,他就是大诗人苏东坡。
在他年轻的时发生了一件让他受益终身的故事,大家想去看看吗?二、自由读课文:1、小声读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标好自然段。
2.自由读生字,标出生字,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格外注意的?说一说。
尊、苏是平舌音仗是翘舌音3.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4、通过刚才的读书,你都知道了什么?5、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6、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青年时的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自读课文1、2自然段。
1青年时的苏东坡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
他常常被人夸奖。
2 青年时的苏东坡十分傲慢。
①他仗着自己聪明就开始骄傲,写了一幅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边看图边指导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学着苏东坡的样子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②是呀他仗着自己聪明就出口狂言——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如果你是这时的他,你会想些什么?请你来读读这幅对联。
3看来苏东坡的口气真不小呀!看到傲慢的苏东坡,邻居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①有的人夸这家出了能人。
②有的人摇摇头,觉得他夸了海口。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太可能。
慷慨激昂的演讲稿
![慷慨激昂的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03903154b73f242336c5f84.png)
慷慨激昂的演讲稿一. 爱国、气节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
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
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
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
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 奋发、立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拓展
同学们,你们又从苏东坡的经历中学到了 什么呢?
复述(表演)课文
傲慢 轻狂 他人态度 老者求教 多字不识 发愤立志
积累好词
夸奖 骄傲 拜访 老朽 汗涔涔 发愤 脑海
聪明机敏 恍然大悟
对联 海口 尊敬 笑吟吟 大文豪 逐渐
呆若木鸡
盖世无双
发愤立志
苏轼三一班 谢洁来自 学习目标:1、学会6个字,认识4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 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识记四个词“聪明机敏、盖 世无双、呆若木鸡、恍然大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苏东坡两副对联的前后 的变化,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 莫骄傲自满。
多字不识
苏东坡的神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而那位 老人呢?他的神态变化了吗? 思考:苏东坡此时可能悟出了什么?
发愤立志
这幅对联苏东坡又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只有勤学苦练,虚心 好学,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发愤立志
正因为苏东坡痛下决心,立下远大志向,从 而学无止境,后来,才真正成了中国的大文 豪。
揭题解题,学生质疑
大家知道什么是“发愤”、“立志”吗?
(发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突出了精神受到 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 立志:树立志向;下定决心)
课文写了谁发愤立志?
(苏东坡)
他为什么要发愤立志? 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作者介绍:
(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 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 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 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苏东坡为什么写了第一幅对联?
骄傲自满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 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 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看到这两幅对联,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动对联?
研读课文
仔细读1、2自然段 别人是如何看待他这幅对联呢?
字词梳理
fèn 愤 zhàng 仗 bài 拜 jiàn 渐 xiŭ 朽 yè 页 zūn 尊 năo 脑 háo 豪 jī 鸡
字词梳理:
聪明机敏: 机智、聪慧。 盖世无双: (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之上。 呆若木鸡: 呆的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 惊讶而发愣的样子。(近义词: 呆头呆脑。 恍然大悟: 可以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 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
(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有人觉得夸的海口太大)
你们认为呢? 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夸的海口太大了。
(“遍”、“尽”)
骄傲自满
是啊,他这口气不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苏东 坡天下第一吗?(补横批:天下第一)看来, 这渐渐骄傲的结果就会是狂妄自大。而苏东 坡狂妄自大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老人求教
默读课文3——5自然段, 1. 给描写苏东坡前后神态变化的词句作记号。 2. 一位白发老人的登门拜访,让苏东坡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