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精选5篇)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课
题: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
时: 一课时课
型: 欣赏课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
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
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
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
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学会分析古代建筑布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大量幻灯片的展示,对其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参与互动,加强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特点,加深对故宫的认识、了解。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学方法:1.教法:欣赏、讲解、演示(多媒体)
2.学法:欣赏、看书
教具准备: 教材,辅助资料,多媒体。
学具准备:美术课本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0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
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多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和苏州园林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
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
个院落。
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例:北京四合院
2、中国古代建筑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故宫的总体规划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
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
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幻灯片。
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的地方。
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
顶。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
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
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
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
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
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
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
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3、中国古代园林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
水式园林。
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
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三、总结:(5分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要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
四、作业布置:查阅传统建筑和故宫及古代园林的相关资料和知识,了解优秀的祖国传统建筑文化。
板书设计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2、中国古代建筑(故宫)(1)、故宫的总体规划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
3、中国古代园林(1)、苏州拙政园(2)、苏州网师园
第二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课
题: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古代建筑欣赏。
按照教材本课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色。
中国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其原因在于中国建筑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及建筑外观上的色彩运用。
在介绍过程中,由于篇幅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北京故宫、圆明园、苏州园林的图片和简略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欣赏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中国建筑风格特征与发展,从而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使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增强学习气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向往,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的了解,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原因,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建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与幻灯片展示相结合。
2.学法:欣赏,观察以及教师讲解。
教具准备: 幻灯机,古今中外著名建筑幻灯片若干张学具准备:《艺术欣赏美术》第二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安定课堂,检查学具。
二:引入新课:(4分钟)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建筑,同学们记得吗?(学生回答:……)对,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的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
我们还知道除了房子,还有纪念碑、陵墓、桥梁、广场等等都属于建筑,但是这些大都是我们现代才有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哪些建筑呢?(学生讨论回答:……)很好,大家都很认真地思考了,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寺庙、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很多种建筑体系,但很多早已中断或者流传不广,比如古埃及、古代西亚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播放几张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的图片)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这种体系是由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不承受荷载。
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妙处。
(出示建筑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可见在很多年以前,聪明的人们就已经懂得了建筑的一些窍门呀!
2、庭院式的组群部局:古代的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
一般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这里主要就讲讲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
(出示北京故宫全景图和局部图片)同学们认识这是哪里吗?这是我们的故宫!它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呢!你们看看是不是很宏伟很漂亮?那好,现在你们5个人一组进行3分钟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故宫好不好?好在哪里?”讨论完后请同学来讲讲你们讨论的结果。
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了故宫的优点,但对于它的情况可能不怎么清楚,现在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基本情况吧:整个故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屋,分成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故宫的主要建筑,比如皇帝举行大典、发号施令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前朝三大殿”以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供帝后、妃子、皇太子等生活游乐的被称为“后朝三大殿”,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
比如屋顶的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
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
3、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
我们再看一下故宫的图片,大家都看到了些什么颜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富丽堂皇。
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达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不得不为之鼓掌呀!
(三):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特色
1: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的中国古代园林(依次展示相应图片):
(1):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
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颐和园等;(2):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
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3):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多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
2:园林布局特点——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
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景区。
“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安全感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四:课堂总结:(3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知识点(……)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古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也对建筑这门艺术有了兴趣,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留心观察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动脑筋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好在哪里,你会发现其实艺术一点都不高深,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五:作业布置(2分钟):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特色?
2.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设计)
一、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中国建筑
1.融自然和人造山水为一体:圆明园、
2.欧洲建筑
杭州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3.伊斯兰建筑
2.划分景区和空间,且善于“借景”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
2.庭院式的组群部局
3.色彩的运用
第三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说课稿(整理完)
第七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各位老师、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第二册第七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
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
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
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
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同学回答:是故宫。
)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详细,证实他很注重观察生活。
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埃及建筑图片、古代西亚建筑图片、古印度建筑图片、中国建筑图片、欧洲建筑图片和伊斯兰教建筑图片。
(通过建筑图片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
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央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四面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图。
(1)(教师讲解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北京四合院图片
(2)(教师通过北京四合院图讲解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
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顿在纵轴线上。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2、中国古代建筑
提示:请同学们注重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故宫录象介绍,故宫图示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
)
(问?)请思索: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央的思想。
)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
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
教师活动: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幻灯片,教师讲解。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
(幻灯片)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预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幻灯片)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茧辜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
(幻灯片)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役后举行“献俘”的地方。
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
(幻灯片)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
(幻灯片))(通过教师讲解和观察图片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
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