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
培养对策
摘要:在普遍重视智育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
况不容乐观。

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较一致,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两
极分化[1]。

回家以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未知数,所以孩子生
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家庭。

必须从家庭寻找突破口,家园协作才能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此,我对幼儿在家自理表现及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以寻找教育的切入点,采取有效的家庭指导策略,达到家园协作共同培养幼儿自
理能力的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以达到改善当今大班幼儿生活
自理能力现状的目的。

关键词: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归因分析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
(一)多数幼儿发展水平一致,存在两极分化
幼儿普遍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一致的,但也有发展比较迟缓和发展比较
靠前的两极分化情况[2]。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影响着幼儿生活自理
能力的发展。

一些家长有着较强的培养意识,所以这些家庭的幼儿的生活自理能
力发展的比较好,而一些受到家庭过度保护的幼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明显
地落后于其他幼儿的平均水平。

由于当今社会中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
在家里好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足够的机会得到锻炼,而在幼儿园更是缺少专门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因此导致了发展情况不是很好
的结果。

(二)缺乏摸索探究的精神,容易遇难放弃
大班的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还不太喜欢自己摸索,
当他们不能顺利地达到自己期望做成的事情后,便很容易放弃一件事,部分幼儿
在起床后不会自己叠被子,当他们尝试着两三次还是依旧叠不好的时候,往往就
会将被子胡乱地揉成一团,而不是选择继续尝试。

遇到这种情况,她们也只是摆
弄摆弄便向教师或者保育员阿姨求助了。

(三)依赖成性,没有主动自理的积极性
多数幼儿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长期被捧在手心上就使得幼儿对
家长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也失去了自己动手的兴趣。

多数家长都尽量不让幼儿
做家事,一点小事都不让染指,甚至有些幼儿的牙膏都是爸爸妈妈给提前挤好的。

很少有幼儿会自己系鞋带,每每提醒他们鞋带松了的时候,他们直愣愣地盯着自
己的鞋子望了望,一开始会试图弯下腰去尝试自己系鞋带,但是当摆弄了两三次
还是没能如愿以偿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询问教师应该怎么系鞋带,而是不管不顾,继续玩耍,稍微有点小聪明的幼儿会把一双鞋带团成一个线球,然后直接塞
进鞋子里去。

(四)幼儿自身忽略自理能力的发展
班上许多幼儿每周都有两三天在放学后或者周末要去兴趣班,并且多数
幼儿还报了两三个兴趣班,学围棋,跳水,舞蹈,古筝,钢琴,拼音,轮滑等的
幼儿比比皆是。

这些幼儿也许是受了家长观念的影响,对于自己擅长的才艺感到
很骄傲,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别人自己会唱歌,会下棋,会跳舞等,然而面对生活
中的一些自理方面的小事,他们却是无从下手,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些幼儿依旧
只是一味的炫耀自己的才艺,却不屑花点功夫完善自己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归因分析
(一)家长受“隔代亲”的影响溺爱幼儿
现在的家长溺爱幼儿,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觉得幼儿体质差,舍不得让幼儿做家事,即使对幼儿提出要求往往也不能坚持,尤其是祖辈间
的“隔代亲”现象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当今普遍都是独生子
女的家庭,幼儿在家长的无微不至的照料下都会产生依赖心理,失去了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积极性。

(二)家长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淡薄
如今的家长尽早为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太淡薄,常常忽视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多数家长都觉得幼儿还太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用这么早就刻意地去培养,等他们长大自然而然也就能掌握了。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在该阶段中这些能力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学会的,而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就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关键期是幼儿的能力最容易培养的阶段,这期间如果不加以好好利用,家长真的会追悔莫及。

(三)家长缺乏足够的耐心
家长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也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状况的一大因素。

有很多家长在教幼儿的过程中都会嫌麻烦,有时候幼儿一次两次做不好,他们就没有了耐心,或者嫌幼儿动作慢做不好,或者就嫌幼儿给自己添乱,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所以幼儿一定要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

(四)家长偏重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
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荼毒,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普遍现状是家长往往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文化知识的培养。

多数家长都是一面倒地偏重智育,片面地在幼儿的知识技能等方面投入巨资大力栽培,却把幼儿本该掌握的最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给忽视了。

多数家长由于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幼儿的文化知识和才艺等的培养上,也就极少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了,这也导致了如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普遍都很薄弱的不良现状。

(五)亲师不能达成有效合作
一方面,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他们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觉得一旦把幼儿送进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就都是由教师全权负责了,幼儿在园里学习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都是教师直接导致的,与家长自身并没
有什么关系。

亲师之间出现了不协调,除了教师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弥补家长的缺漏处,也是因为家长不能做到自觉有效地配合教师的工作。

所以当幼儿的行为习惯出现问题的时候,双方相互推脱,任何一方都不想承担这个责任。

(六)教师缺乏培养意识
教师对保教结合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只是一味的做着教育工作,忽视了保育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缺乏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意识,也就影响了幼儿这方面的发展。

(七)教师没能有效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在园中,每天都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都是司空见惯的[3]。

其实这些活动蕴藏着极大的教育功能,但是不少幼儿园教师由于自身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等原因,并不能有效地将这些活动加以利用以达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这些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没有被教师充分挖掘出来,使得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就拿幼儿的角色游戏为例,假如一名幼儿扮演一位妈妈的角色,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干预,引导幼儿做一些妈妈通常会做的事情,比如,叠衣服,做饭做菜,洗碗,扫地等。

这样一来,幼儿在游戏中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发展生活自理能力,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培养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策略
(一)家长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负重要的责任。

家长要深刻地领悟到,他们只能是辅助幼儿进步的“拐杖”,而不能剥夺权利,左右幼儿,“双腿”长在幼儿自己身上,路是要靠幼儿自己走出来的,不能包办代替。

父母所要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帮幼儿一把,提供合理的帮助,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他们去做一切事。

事必躬亲,幼儿自己多动手是绝对有必要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鼓励幼儿多做多实践。

(二)家长应传授幼儿科学的方法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符合幼
儿在该阶段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寓教于乐,例如,把生活自理能力中包含的技巧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不自觉中就
掌握了具体的方法技能。

又比如,将系鞋带的生活技能以比赛的形式排成游戏,
使幼儿能向伙伴相互学习,在不同的游戏中主动参与,找到学习生活技能的乐趣,并乐于主动积极地学习生活技能。

还可以让幼儿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
促进自身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家长应给予幼儿犯错的机会,应耐心的支持与指导
家长应该给幼儿循序渐进的培养任务,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育不是冰凉
刻板的,而是应该倾注大量的感情的,家长一定要真心的爱着幼儿,这样才能有
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
成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不是依靠顿悟就能达成的,这势必是一个非常
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家长一定要做好长期陪伴幼儿共同进步的心理准备,摸索
中逐步掌握正确的技巧,获得真正的发展[5]。

(四)家园合作,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
家园一致性对培养幼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幼儿园和家庭用不同
的要求来给幼儿定行为标准,这样幼儿就很难才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例如定期举办家长交流会,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抓住时机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举办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成立家庭友好小组,通过这一系列渠道,可以及时
有效地让家园双方都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的表现,并通过幼儿的行为表现来不断调
整目标,这样一来,便可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五)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责任

幼儿园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成功地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
他们自身的发展愿望。

学前期是培养幼儿为人处事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
儿各方面能力的最佳时期。

教师可以营造一种适合幼儿学习的氛围,运用各种渠
道委婉巧妙地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要做个有担当的好宝贝,以此调动幼儿
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使幼儿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
例如:邀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给大班的孩子表演穿脱衣服,穿脱鞋袜,折叠被子,整理东西等简单的生活技能,然后教师在幼儿兴趣正浓的时候就该抓住准确时机
来鼓励幼儿:“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能像哥哥姐姐们那样能干!”,从
而使幼儿萌生“我也要自己动手做一做”的心理。

教师应参与到配合幼儿逐步发
展生活自理能力的工作中来,既要充分满足他们简单的被关怀的需要,又要迎合
他们日益强烈的自强自立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可以巧妙的运用幼儿歌曲,循序渐
进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简简单单就学会了各种技能技巧。

而在部
分幼儿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解说方式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的积极性,由此也使幼儿轻轻松松地发展了多种能力。

(六)教师应树立自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
教师应当好好研读《指南》和《纲要》等文件,明确掌握保教结合的理念,要意识到保育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

两者之间多有渗透,并不能
生硬地一分为二。

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配合保育员
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更应该关注幼儿基本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时
间最久的场所了,在家里的时候,幼儿的发展需要家长的督促,但是,离开了家庭,幼儿生活在一个大班级中,教师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幼儿上心了,那么幼儿的发展也就有望了。

因此,为了幼儿,每一位教师
都应该自觉保持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事事为幼儿多考虑。

(七)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每天都会进行各种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里都隐藏着较高的
教育价值,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需要他们善于发现各种活动
中蕴含的培养时机[5]。

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研究各种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例如,
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都是可以用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应当充分地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

学前阶段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来逐
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
孟苏花《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7)
[3]祁彦江《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5,(3):129-129
[4]陈晓霞《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08,(8)
[5]吴静《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5):7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