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科技兴海挺进深蓝》阅读练习及答案(武威2023学年高三上9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诊断考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兴海挺进深蓝
青岛西海岸新区紧扣一个“蓝”字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对9家具有示范意义的单位进行了调研走访,并召集11家涉海单位举行“科技兴海”座谈会,全面了解该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破解其高质量发展的独特“密码”。

(一)
近几年来,西海岸新区不遗余力实施高校科研院所招引计划,强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

调研组了解到,虽然西海岸新区涉海高校多、科研院所多、创新平台多,却存在着多而不统的问题,导致企业需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匹配不理想,双向赋能偏弱,大量科技成果没有形成现实生产力。

“顽疾”怎么破解?新区成立了海洋委,构建了“海洋委主导、海洋办统筹、部门抓落实、专班抓攻坚”的工作机制,吸收与海洋科创相关的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共同议事决策,形成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海洋经济管理体系。

同时,设立1亿元高校校长基金、1亿元重大科技专项,出台股权激励十条等政策,深化校城融合,补齐科创短板。

高效的体制机制加上密集的政策红利,让新区的科创能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目前全区已集聚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9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380家,高新技术企业882家。

(二)
近期,位于青岛胶州湾隧道附近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正迎来一股建设的热潮。

“我们正在对这条‘巨无霸’进行码头舸装和系统调试,预计很快将实现交船。

”站在“国信1号”船体旁,项目技术总工程师王伟堂略显轻松地吁出一口气。

历时一年多,这条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的建设终于进入了尾声,这也意味着全封闭、游弋式中国深远海养殖的新篇章即将拉开帷幕。

2019年,随着大黄鱼等高价值鱼类需求的急速提升和近海养殖的不断增多,青岛国信集团联合中船、中国水产科研院等单位,开始大型养殖工船的建设探索,为支持其科研创新,政府拨付了 3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通过联合攻关,“国信1号”成功下水,运营后可实现全年无污染不间断商品鱼供应,对拓展我国深远海养殖空间、促进渔业智慧化发展意义深远。

如今的海西湾,已从传统的船舶海工制造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和自动智能方向发展。

世界最大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 P70、我国首座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
1号”等一系列高端船舶海工产品从这里驶向全世界。

2021年,新区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294.7亿元,同比增长48.1%。

(三)
“缺少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较低;产业高级化程度有所欠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四级调研员宋蔚一口气列出了全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四大不足。

在全面剖析了海洋医药产业生态后,新区政府推出“链长制”工作部署,绘制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1个图谱”和“13张清单”,形成产业链条全景图;同时,强化存量培育,鼓励抱团发展,公布了 9项支持产业发展政策,通过高质量发展奖励和国有资本参股等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先行先试。

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让“领头雁”纷纷脱颖而出:正大制药引入管华诗院士团队和邓子新院士团队,其中一类海洋新药BG136即将出炉;聚大洋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合作研发海洋寡糖,原料产值可从每吨10万元跃升至200万元;华大基因以537人的科技队伍,打造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家海洋基因库……2021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超过30%。

(四)
日前,调研组从薛家岛码头出发,乘坐渔船行驶数十公里来到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腹地。

薛清海告诉调研组,海洋牧场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海域生态。

2011年以来,他们已累计放流鱼苗1300万尾,投放鲍鱼苗1368万头、海
参苗680万头。

驱车行驶在新区282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所到之处美不胜收……但是,几年前的海岸线也曾“伤痕累累"。

石雀滩的变化得益于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截至目前,新区已拆除清理岸线130公里,修建了78公里的蓝湾路慢行系统和沿海视觉通廊。

每年到了候鸟迁徙的时候,丹顶鹤、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等珍稀动物频频光顾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

当然,现代化的海洋生态保护离不开科技创新。

“以前审批一宗海域,得跑好几个部门,真是要累断腿,如今海洋智慧管理平台上线,效率倍增。

”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项目办主任李勋告诉调研组。

节选自《光明日报》
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西海岸新区有科研先天优势,但企业需求与科研院所成果匹配不理想,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形成现实生产力。

B.大型养殖工船的建成促进了渔业智慧化发展,满足了市场高价值鱼类的需求。

C.作为西海岸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头雁,正大制药不但研究出了新药BG316,还让海洋寡糖的产值提升了 200万元。

D.海洋牧场的建设和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让曾经“伤痕累累”的西海岸变得美不胜收,每年都有大量候鸟迁徙到此处的湿地公园。

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海岸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破解海洋经济发展的顽疾,让新区的科创能力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B.“国信一号”成功下水不仅拓展了我国深远海养殖空间,也促使我国传统的船舶海工制造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和自动智能方向发展。

C.新区政府在剖析海洋医药产业生态后,打出政策“组合拳”,让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实现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的增长。

D.西海岸新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统筹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全方位培育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可以赋能区域蓝色经济发展。

6.(6分)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形成现实生产力”错,原文为“大量科技成果没有形成现实生产力”。

B.“满足了”错。

原文是“运营后可实现全年无污染不间断商品鱼供应,对拓展我国深远海养殖空间、促进渔业智慧化发展意义深远”,是否满足了市场高价值鱼类的需求,文中并未提及。

C.“提升了200万元”错,原文为“聚大洋和管华诗院士团队合作研发海洋寡糖,原料产值可从每吨10万元跃升至200万元”。

故选D。

5.B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国信一号’成功下水……也促使我国传统的船舶海工制造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和自动智能方向发展”错。

“‘国信一号’成功下水,运营后可实现全年无污染不间断商品鱼供应,对拓展我国深远海养殖空间、促进渔业智慧化发展意义深远”在材料(二)第四段;“如今的海西湾,
已从传统的船舶海工制造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和自动智能方向发展”在第五段。

可见“国信一号”下水和我国传统的船舶海工制造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发展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B。

6.①国家(西海岸新区政府)政策的支持。

为促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西海岸新区政府不仅给予政策红利和专项资金支持,还构建、推出了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部署。

在政策支持下,龙头企业引领西海岸经济高效发展。

②科技助力。

高效的体制和新的机制的形成,提升了科创能力,使其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都为西海岸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③生态修复。

海洋牧场和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不仅改变了西海岸新区海岸线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海域生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湿地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