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法与新RCM法试验方法对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取样
• GB/T50082-2009 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 JGJ/T193-2009评定标准中对混凝土的取样做了如 下规定: • “4.2.2 取样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应随机从同一车 (盘)中取样,并不宜在首车(盘)混凝土中取 样。从车中取样时,应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应在 卸料量1/4~3/4之间取样。4.2.3 取样数量应至少为 计算试验用量的1.5倍。”
10、试件安装
• 新标准中对要进行安装的试件的表观质量做了明 确的表述。
• 7.1.5第2条,“试件安装在RCM装置前应采用电 吹风冷风档吹干,表面应干净、无油污、灰沙 和水珠。” • 而492法中对试件的表观质量叙述没有这么明确。
11、溶液配制
• 两种试验方法都对溶液的配制作了规定,对溶液 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新标准对溶液的配制时间 做了明确的要求。7.1.2第3条第1)点“...溶液 ( NaOH溶液、NaCL溶液)应至少提前24h配制, 并应密封保存在温度为(20~25)℃的环境中…” 而492法中对此却并没有要求。 • 阴极溶液要求,质量浓度10%NaCL溶液。 • 阳极溶液要求,摩尔浓度0.3mol/L NaOH溶液。 • 显色指示剂要求,摩尔浓度0.1mol/L AgNO3溶液。 • 建议各参建单位使用合适的容器存放不同的溶液。 NaOH溶液一般不用玻璃容器存放。
• 4.当某测点数据不能得到,只要总测点数多于5个, 可忽略此测点。 • 5.当某测点位置有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使该点测 量值远大于其他各测点的平均值,可忽略此测点 数据,但应这种情况在试验记录和报告中注明。
通电完毕标示好的标准试件
破型后带有标示线的标准试件
喷涂硝酸银溶液的标准试件
• 在此试件上可以看出有明显的缺陷(碎石软弱颗粒)
4、试件制作
• 标准试件的尺寸是一致的,都是直径100±1mm, 高度50±2mm的圆柱体试件。但是制件方法有区 别。 • ① 新RCM法规定了两种种制作方法。但是都是使 用圆柱试模“宜使用Φ100mm×100mm或 Φ100mm×200mm试模。” JGJ/T193-2009评定标 准中规定了制作时间“4.3.1 试件制作应在现场取 样后30min内进行。” • ② 492法罗列了三种制件方法,分别是从 15cm×15cm×15cm试件钻芯取样、使用
• 水养可减少混凝土内的水分的蒸发,可以使胶凝 材料充分水化。
6、标准试件的加工时间
• 我们原来做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的时候,对标准 试件的加工日期也是比较困惑的,在492法没有明 确规定的情况下,我室与厦门一检测单位讨论之 后采用了原RCM法的加工日期。新标准对标准试 件的加工日期做了明确的规定:7.1.4第4条“…应 在抗氯离子渗透试验前7d加工成标准尺寸的试 件。…加工好的试件应继续浸没于水中养护至试 验龄期。”新标准中虽然没有对实体构件的取芯 件做明确的规定,但从标准中也可得出结论,即: 实体构件的取芯件也应加工好之后至少浸泡7d至 试验龄期。
试件水中养护
7、试验龄期
• 在492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新标准中有明确 的规定。7.1.4第6条: “加工好的试件应继续浸没 于水中养护至试验龄期(28d、56d、84d)。” • 7.1.5第1条“首先将试件从养护池中取出来,…置 于真空容器中进行真空处理。…”
• 从这些表述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试件的试验龄 期应从试件制作之日至真空饱水当日。
• 3.怎么判断测量数据是“远大于”?是否可 用3S法剔除?(数理统计计算均方差与平均 值,剔除≥平均值+3倍均方差和≤平均值- 3 倍均方差的测量值。)
• 4.测点数量如何确定? • GB/T50082-2009条文说明中7.1.7第5~7条中“将劈 开后的试件等分为10等份,为消除边界效应的影 响,通常只需要测量内部6等份(7个测点)的氯 离子渗透深度即可。为了消除因不均匀饱水或者 可能的渗漏引起的边缘效应一般不测量试件边缘 10mm以内的显色深度。
• 1.试件制作按照新标准的要求是否以后全部采用 Φ100mm×100mm或Φ100mm×200mm试模,而取 消现在使用15cm×15cm×15cm抗压试件钻芯取样? (条文说明P121“7.1.4第2条 规定可使用两种模具成 型试件。”)试验过程中发现现场实体构件取芯 件与从抗压试件取芯件,氯离子扩散系数存在着 较大的差异。是否跟从抗压试件取芯有关? • (采用圆柱试模) • 2. 怎么判断明显的缺陷?我们在试验过程中发现 碎石中的软弱颗粒抵抗氯离子扩散的能力极差。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储存10%NaCL溶液密闭容器
储存 NaOH溶液的密闭容器
12、温度要求
• 新标准中对试验室温度和溶液初始温度、最终温 度要求与492法要求截然不同。 • ① 新RCM法要求试验室温度为(20~25)℃ (7.1.3),溶液温度(20~25)℃,初始温度、最 终温度测量的是阳极溶液,即NaOH溶液,要求 温度计或热电偶的精确为0.2 ℃ 。 • ② 492法对试验室的温度要求是(20±5)℃,测 量NaCL溶液的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没有精确度 的要求。 • 这点特别需要大家注意。
14、氯离子渗透深度测定
• 新标准中对渗透深度的测定做了详细的说明,不 同于492法的是对渗透深度数据的测量个数和异常 数据的剔除。需注意以下几点(7.1.7): • 1.等分试件直径断面10等分。标准中要求喷涂显色 剂后再等分,因为显色剂属强氧化剂,操作起来 不是很方便,建议在破型之前用蜡笔标出。 • 2.喷涂完显色剂后,15min后观察颜色,测量渗透 深度,精确到0.1mm。 • 3.当某一测点被骨料阻挡,可将此点位置移到最 近未被骨料阻挡的位置进行测量。
• • • • • • • • • •
下面从以下17个方面跟大家探讨新标准试验方法 1、试验方法的名字 2、试验原理 3、取样 4、试件制作 5、试件养护 6、标准试件的加工时间 7、试验龄期 8、真空饱水 9、试件高度和直径的测量
• • • • • • • •
10、试件安装 11、溶液配制 12、温度要求 13、电迁移试验 14、氯离子渗透深度测定 15、经验公式 16、结果评定、数值取舍 17、检验结果
13、电迁移试验
• 新标准中把这个试验过程叙述的相当明确,以区 别于原来的RCM法。跟492法是相同的。 • 开启电源,调节电压到30±0.2V,记录每个通道 的初始电流,根据初始电流,确定试验电压和通 电时间。对应关系如表7.1.6初始电流、电压与试 验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赘述了。
初始电流与所加电压及时间关系表
• Φ100mm×100mm试模标准方法成型和现场构件 钻芯制件。
• 从上面可以看出新标准把制件的方法统一为使用 圆柱试模制作。
5、试件养护
• 对成型后的试件如何养护,两种方法也存在着一 些差异。 • ① 新RCM法规定“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 覆盖并移至标准养护室。试件应在24±2h内拆模, 然后应浸没于标准养护室的水池中。” • ② 492法对新成型试件是否水养未做强行规定,只 是说“进行标准养护”。
新标准氯离子扩散系数试 验方法宣讲材料
厦漳跨海大桥中心试验室
前言
• 1. GB/T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 试验方法标准》和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 检验评定标准》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 准中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测试规定了新 的试验方法,简称RCM法,为了区别于JTG/T 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 范》附录A中的RCM法,在下面的表述中简称新 RCM法。 • 2. 厦漳项目自开工以来测试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 系数性能的试验方法一直采用《厦漳跨海大桥海 工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导书》附录B:混凝土氯
1、试验方法的名字
• ① 新RCM法全称叫做: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 (或称RCM法)。 • ② 492法叫做:混)。
2、试验原理
• 新RCM法中虽然没有做相关叙述,但是从试验过 程可见与492法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外加电场的作 用使试件外部的的氯离子向试件内部迁移。经过 一段时间后,将该试件沿轴向劈裂,在新劈开的 断面上喷洒硝酸银溶液,根据生成的白色氯化银 沉淀测量氯离子渗透的深度,以此计算出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系数。
8、真空饱水
• 两种试验方法对真空饱水这个试验步骤要求相同。 即:抽真空3h,真空饱水1h,常压饱水18±2h。
• 提醒应注意的是,请务必将试件的表面清洁干净, 尤其是试件表面的灰沙,防止碎屑、灰沙堵塞真 空容器中的管道。
9、试件高度和直径的测量
• 两种试验方法对试件高度和测量的试件和测量精 度和顺序不同。 • ① 新RCM法要求在试件真空处理之前进行高度和 直径量测,并明确测量精度为0.1mm。建议在测 量试件高度的时候不要只测量试件的一边,最好 能取2个垂直的对角4个数值,然后取平均值为试 件的高度。 • ② 492法要求真空饱水后测量试件的高度,没有要 求测量试件的直径,而且没有明确测量精度。
17、检验结果
• 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中 对同一检验批进行一组以上试验时结果取舍做了 明确的规定: • “4.4.2 对于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碳化试验、早期 开裂试验,当同一检验批进行一组以上试验时, 应取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检验结果。”
需要大家共同讨论的几个问题
• 由于测量氯离子渗透深度只需要使用劈开后的试 件一半。另一半可根据研究需要,用来……” • 正文7.1.7第6条“当…只要总测点数多于5个,可忽 略此测点。” • 这些叙述是否说明:我们在测量显色深度时,只 要满足规范操作的测点数5~7个就可以?(492法 中要求测量14个显色深度值) • (采取7个测量值) • 5.厦漳项目应该遵循多少天的试验龄期更好? • 在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中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是以混凝 土84天测试龄期来划分的。
15、经验公式
• 两种方法提供的经验公式是完全相同的。
• DRCM=0.0239(273+T)L/(U-2)t*(Xd0.0238((273+T)LXd/(U-2))0.5 其中:
12m2/s
• DRCM——混凝土的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精确到0.1×10• U • T • L ——所用电压的绝对值(V) ——阳极溶液的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的平均值(℃) ——试件的厚度(mm),精确到0.1mm
• 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方法,即:NT BUILD 492法,下面简称492法。
• 3. 新RCM法与492法有区别,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为了使各参建单位快速准确的掌握新RCM法,更 好的贯彻执行新标准,我室组织学习了新标准的 相关内容,与492法做了比较详细的比较,现将我 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旨在互相学习, 使试验过程符合新标准要求,数据翔实可靠,准 确的定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 4. 与492法相比,新RCM法对试验过程、仪器设备、 配件、环境温度、试件龄期、数字修约等方面做 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使试验方法更加容易统一, 试验结果更具可比性。
• Xd
——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平均值(mm),精确到0.1mm • t ——试验持续时间(h) • 公式中对各个参数的定义十分明确,而且对精度要求也是比较 详细的。
• 只有严格按照新标准的规定去试验,使用这个经 验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才能真正反映混凝土抗氯 离子渗透性能。
16、结果评定、数值取舍
• 新标准中对试件个数、结果评定、数值取舍有明确规定, 取消了试验结果无效一项。不同于492法。 • 新标准规定7.1.8第2条: • 1. 3个试件为1组。 • 2. 正常情况下取3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氯 离子迁移系数测定值。 • 3. 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 应剔除此值,再取其余2个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92 法中这种情况取中间值) • 4. 当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取中间 值作为测定值。 (492法中这种情况为试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