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丹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罗丹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岳玉武
【摘要】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增生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7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摩罗丹滴丸9 g,每天3次,疗程12周,对照组未行其它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9例,占90.7%;对照组总有效50例,占7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临床症状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11.4%,对照组为32.0%,差异显著(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抗HP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增生的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纯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45)008
【总页数】2页(P988-989)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摩罗丹
【作者】岳玉武
【作者单位】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蒙医中医医院急诊科,内蒙古赤峰025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缓慢而顽固,治疗棘手,反复发作易诱发癌变。

我们采用摩罗丹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年龄32~66岁。

入选病例均经胃镜及活检后病理检查证实为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增生,诊断标准参考1990年世界消化病学会悉尼系统分类法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类标准:主要表现为黏膜呈苍白色或灰白色,弥漫性或呈灶性分布,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而平坦,外观黏膜薄而透可见蓝紫色血管纹;黏液湖缩小或干枯;有些地方因小凹上皮增生而显示颗粒状小结节。

上腹部疼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呈间断或持续性发作,规律性不明显;有时伴腹胀、返酸、嗳气等。

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64例。

治疗组54例,平均病史4年,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64例,平均病史 4.2年,平均年龄4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选病例均在电子胃镜下取病变部位黏膜活检,做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

均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程7 d。

在上述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摩罗丹滴丸9 g,每日3次,疗程为12周;对照组未行其它治疗。

此时,复查胃镜并检测幽门螺杆菌。

随访入选患者2年,观察其临床症状的复发情况,通过胃镜及其它相关检查手段排除是其它恶性病变的可能。

1.3 结果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①痊愈:无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完全正常。

②好转:临
床症状明显缓解,对日常生活无影响,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略显苍白,胃黏膜活检示轻度增生;③无效:临床症状、胃镜及黏膜活检与治疗前无明显好转甚或恶化。

HP阳性判定标准。

行胃镜及活检后病理检查证实为HP阳性,且治疗前2组HP阳性率无差别。

临床症状复发的标准。

随访患者2年内再次或多次出现无明显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返酸、嗳气等,上述症状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再次进行治疗,尤以疼痛及反酸参考价值较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49例,占90.7%;对照组总有效50例,占78.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HP根除率比较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并取活检做快速尿素酶检测,治疗组HP阳性患者2例,HP根除率达96.2%;对照组HP阳性患者6例,其根除率90.6%。

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临床症状复发率比较
本实验中随访能长期配合研究的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的复发率情况,治疗组出现临床症状复发者有5例,复发率为11.4%;而对照组再次复发者达16例,复发率为32.0%,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别 n 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54 40* 9 5 90.7*对照组 64 36 14 14 78.1
表2 两组HP根除率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别 n HP阴性 HP阳
性 HP根除率治疗组 54 52 2 96.2*对照组 64 58 6 90.6
表3 两组临床症状复发率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别 n 临床症状复发率治疗组 44 5 11.4%*对照组 50 16 32.0%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较常见且顽固的消化系统疾病,据报道:在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13.8%甚至更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胃黏膜腺
体萎缩。

在纤维胃镜问世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本病的诊断和病理组织学研究取
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至今仍末完全阐明,尤其治疗更是棘手。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较难逆转,若反复发作易癌变,尤其伴中、重
度不典型增生者[1]。

研究表明,胃癌是一个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多步骤进展的过程,在形成恶性肿瘤之前常经过多年的癌前病变[2]。

目前认为其病理演变过程大致为[3]: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有报道胃癌前病变人群95%的癌变所需时间大约为:萎缩性胃炎 11.6年,肠上皮化生11.4年,不典型增生5.7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合并不典型增生4.5年[4]。

因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止其恶变
并且也是减少胃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治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及重点,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学属于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近年来中医界对该病的诊断、辩证施治、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
也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而且有些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采用摩罗丹滴丸联合三联抗HP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能快速改善症状。

摩罗丹滴丸为中成药,由百合、麦冬、石斛、茯苓、白术(麸炒)、乌药、三七、延胡索(醋炙)、鸡内金(炒香)、玄参、当归、川芎、茵陈、
蒲黄、白芍药等 18味中药制成。

诸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之功,现代文献报道[5]:摩罗丹滴丸中当归、川芎、三七、延胡索均有改善黏膜下血供的作用,茵陈、蒲黄、白芍药等有助于改善胃内环境,破坏幽门螺杆菌生存、繁殖的环境;茵陈具有抗胆汁反流作用;鸡内金乌药可调节胃肠道动力,增强蠕动,促进有害物质排泄;茯苓、白术除健脾除湿外,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本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短期内临床症状及HP根除率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若联合摩罗丹滴丸,效果更佳,而且后期复发率也较低,其中具体的机理有待于我们中西医结合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5.
[2]莫树生.早期胃癌 25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9):44-45.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84.
[4]杨少波,王孟薇,张子其,等.胃癌前黏膜变化的自然演变规律研究[J].中国综合临
床,2005,21(3):193-194.
[5]李春雷.摩罗丹(浓缩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C].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8:117-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