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山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山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
科目代码:437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分):
1.试解释社区工作的三个主要模式。
(30分)
2.何谓个案工作的契约关系?试引用社会工作其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去论述其对案主和社工契约关系的重要性。
(30分)
二、社工实务角色(45分)
小组动力中的组员“沟通冲突”是指什么?试举例说明社工处理组员“沟通冲突”的正确手法。
三、实务方案设计(45分):
假设你是一位青年服务的社工,正打算与街道办合作,为区内十多个‘低保家庭’举办一项集体活动。
为此,你要招募15位高中生义工,为他们设计一项义工训练,以实践为‘低
保家庭’的集体活动。
试草拟你的义工训练方案出来。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37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考试时间:1月8日下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分):
1.试解释社区工作的三个主要模式。
(30分)
答: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年将美国社区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三大模式: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策划)、社会行动。
罗斯曼的模式在西方社区工作的实践理论当中较为典型。
(1)地区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
它通过社区工作者发动、鼓励居民自己起
来关心本社区的问题,对问题作了解,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
社区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动并鼓励居民去思考问题的根源,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引发改变现状的意愿、动机、信心及希望。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居民背景比较划一、关系良好、冲突不明显,社区政治情况比较稳定,居民信任政府;社区变迁也较缓慢。
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2)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
这个模式是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
居民在这种模式中的参与比较被动,只限于对计划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社区工作者担当的是组织实施者的角色。
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模式比较常见。
(3)社会行动模式
这种模式在西方的社区工作中十分常见。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
针对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施压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
社区工作者首先要觉察到居民对某些问题的特别关切,利用这些问题去发动居民组织起来或采取一致行动。
它的主要方法有:讨论、公开辩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呼吁去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当局的关注与同情,也采取请愿、游说、游行示威、静坐等行动,以求问题的公正解决。
1987年,罗斯曼修订了他的“三大模式”,他将“三大模式”归类为“社区组织实务”,
同时又提出“政策实务”与“行政实务”,总称之为“宏观实务模式”或“宏观实务观点”。
他在这套新模式中新增了“政策实务”,是认为社区改变有赖于社会整体的政策。
“行政实务”则是认为社区的改变需要由一些社团组织,通过行政运作促成,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行政运作的规律,以达到解决社区问题的目标。
2.何谓个案工作的契约关系?试引用社会工作其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去论述其对案主和社工契约关系的重要性。
(30分)
答:(1)个案社会的契约关系
所谓的个案工作的契约关系是社会工作的接案的必经工作程序之一,从而把有需要的求助者纳入个案工作的工作程序中。
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基本上是一种契约关系,案主有需要时求助于社会工作者,经过双方达成并签订协议后,案主和工作者的关系正式建立了。
而一旦协议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契约终止,双方的联系也就终止。
个案工作的契约关系在个案工作具体开展的不同阶段均有涉及:
(1)接案或转介阶段,即个案工作具体过程的第一阶段。
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明确了服务对象的要求之后,社会工作者就需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初步探索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并与服务对象建立口头和书面的契约关系,让服务对象正式成为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
(2)签订协议阶段,即个案工作的第四阶段。
社会工作者在制订好了服务工作计划之后还需要与服务对象签订工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
对于服务对象来说,工作协议是服务对象获得合适服务的规范化的保障;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工作协议则是社会工作者敦促服务对象参与服务过程与社会工作者积极配合的必要保证。
根
据实际的需要,工作协义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服务目标;②服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③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④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
(3)服务双方签字阶段,即个案工作的第五阶段。
在实际个案工作中,通常会采用口头的工作协议方式,只要服务双方具有共同认可的工作目标、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基本服务安排就可以开展具体的个案服务活动,并不一定需要正式签订书面协议,这样契关系正式形成。
(2)保密性原则对案主与社工契约关系的重要性
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的原则;③承认的原则;④理解关怀的原则;⑤非评判的原则;⑥案主参与及自决的原则;⑦保密性原则。
以下引用保密性原则来论述其对案主和社工契约关系的重要性
①保密性原则就是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一方面个案工作者对不必要的事项不要深究,另一方面对必要的资料应注意保密。
保密的方式包括不向他人透露案主的姓名、资料;不向他人提及会谈的过程及内容;不让外人旁观。
另外,还需注意避免让不同的案主在等待约谈时相互碰面。
②通常,香港的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会遵照执行以下四个一般性的保密规定:
a.社会工作者可以同他人分享案主透露的秘密,前提条件是,必须基于一些强制性专业理由。
b.社会工作者应该完全告诉案主,在特定情况下保密是有限制的,他们也应该告诉案主获取资料的目的以及将会怎样使用这些资料。
c.社会工作者在录音、记录,或者准许第三方观察他们的活动之前应征得案主的同意。
d.社会工作者应该保护案主的资料不在不适当的场合中泄露,如在不受保护的环境或同不相干的人讨论案主的情况。
③维持保密的契约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以及有效达致助人目标的前提条件。
在寻求帮助中,案主需将一些有关自己的问题告诉工作者,其中可能包括案主内心不为人知的隐秘感受和先前的一些不良行为。
坚持保密性原则能使案主产生安全感,从而敞开心扉。
但是保密也是相对而言的,当实践过程中涉及生命、安全、法律以及机构内服务对象的工作质量、服务过程督导等环节时,再坚持强调保密恐怕也是不合适的。
二、社工实务角色(45分)
小组动力中的组员“沟通冲突”是指什么?试举例说明社工处理组员“沟通冲突”的正确手法。
答:(1)沟通冲突是指小组成员间发生意见分歧以至于争端,即小组内部所发生的互不相容的争议性行为之间的交锋。
影响小组有效沟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小组的组成时间与组员的座位安排、小组的规模、组员在小组所处的位置(权力与地位)、小组的工作目标、沟通技巧等。
(2)社工解决沟通冲突的方法
①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竞争、对任务类型的争议、对工作次序的争议、性格冲突、沟通障碍等。
②全面了解诶冲突的情况
③确定正确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