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知识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知识网络】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与我们生活联系很紧密,又是新教材中增加的知识,尽管不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却成了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一般会涉及到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试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多种考查题型,试题考查时的特点一般会“高起点、低落点”
化学与生活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3.掌握相关化学式计算。

二、命题落点:
1.直接考查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如例1。

2.进行探究性实验考查,如例1。

3.考查食品及安全类问题,如例3。

4.利用化学式计算解答图表题和标签题,如例2。

【典例精析】
一、考查蛋白质、糖类(淀粉)、脂肪、维生素等:
例1:(2005年·潍坊市)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
试纸。

(实验仪器自选)
反应的是()
A.金属镁B.氯化钾C.氢氧化钠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将维生素的性质与酸的通性相结合的一道综合题,先探究了维生素C的酸性,通过猜想,提供了相应的试剂,让同学们设计实验并验证酸性溶液。

从提供的试剂中我们可以找到两种确定溶液的酸性的试剂: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还有一种隐藏的试剂:无色酚酞试液,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无色酚酞试液不是只能检验溶液的碱性吗?的确是这样,不过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先构造出红色溶液,如果维生素C显酸性,当滴加时,维生素C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红色褪为无色,同样也能证明维生素C显酸性。

设计实验时还要注意,原来维生素C是固体,一定要将它配成溶液,方可进行实验,具体方案如下:①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②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pH试纸变红色或pH小于7;③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把维生素C的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中;红色消失。

因为溶液显酸性,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反应,因此第3小题是A、C两个答案。

第4小题则讨论另一个问题: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因为所取用的碘的淀粉溶液是等量的,反应的维生素C量也应当一致,当所加滴数越多,说明含量越低,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滴加的次数是20滴,比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滴加的多,说明放置时间长,维生素C含量就会降低。

答案:(2)略;(3)A、C;(4)①新鲜的西红柿;②维生素C缺乏的病人要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要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二、综合考查营养物质:
例2:(2005年·沈阳市)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支柱。

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
从该说明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富含蛋白质的是;富含油脂的是;富含维生素的是。

解析此类试题一般会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来考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素及其营养功能。

以图示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各种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根据信息和给定的食物表格联系已有知识,并能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盲目性,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鲜鸡蛋;精炼食用植物油或奶油;脱水青菜或橙汁。

三、考查食品中的问题:
例3:(2005年·南通市)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用硫磺薰蒸使食品增白
B. 食用加碘盐防止甲状腺肿大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D. 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解析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认识一些有毒物质和掌握抵御有害物质侵害的方法。

这些物质包括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血红蛋白结合与氧结合)、甲醛(能与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变质)、甲醇(会使人眼睛失明,过量会使人死亡)、工业用盐(NaNO2)、农业用于杀菌的波尔多液、黄曲霉素等。

答案:B。

【常见误区】
食品中的化学问题是常考问题,通过考点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到复习时要注意到以下问题:
1.对比记忆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解答时应看清试题要求,尤其是括号中的补充要求。

2.了解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常见食品添加剂及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从大纲要求来看,这部分内容考查不是太难,以识记为主,因此对重要知识点要能熟练掌握。

3.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考查时,应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只能有一个条件在变化,这样才能准确地探究出结论。

如例1。

4.化学式计算和标签类试题中读图、析意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如例2中应该看清表格中数据及标准,不认真读题,易发生错误。

【基础演练】
1.(05年·徐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这里“丝”的主要成分是()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油脂
2.(05年·衢州)下列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是()
A.误吃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B.吃过期变质的牛奶
C.误吃本身有毒的动物D.吃有农药残留的蔬菜
3.(05年·黄冈)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芬太奴中含有47个原子
B.芬太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芬太奴是国际禁用的杀伤性武器
D.芬太奴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2:7:8
4.(05年·青岛)有关机构于2005年2月18日发出警告:“苏丹红一号”可能致癌。

已知“苏丹红一号”是系列染料之一,其化学式为C16H12N2O 。

下列关于“苏丹红一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氧化物
B.其组成中含有氮分子
C.它的分子里C、H、N、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8:6:1:1
D.“苏丹红一号”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8:3:7:4
5.(05年·沈阳)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 蒸馒头时加适量的纯碱
B. 制香肠时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 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
D. 运输海鲜品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6.(05年·泰州)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18个“世界无烟日”。

据报道,目前全球有13亿吸烟者,中国就有3.5亿人吸烟,每年有12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占全球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人数的1/4。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要远离烟草,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香烟烟气中只有尼古丁有毒
B.市售香烟通常装有过滤嘴,所以吸烟对人体无害
C.吸烟只影响自己的健康,不影响他人的健康
D.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比氧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7.(05年·潍坊)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A.家居装饰好后应立即入住
B.变霉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使用
C.硫酸铜有毒,但可用少量的硫酸铜消毒游泳池
D.合格的火腿肠中含有防腐剂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食用
8.(05年·厦门)下列习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是()
A. 只喝优质蒸馏水
B. 均衡摄入糖、蛋白质、维生素、水等营养素
C.教室多开窗,以吸入新鲜的空气
D. 不吸烟,以避免摄入有害物质
9.(05年·宿迁)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以下各组中不属于毒品的是()
A.冰毒、杜冷丁 B.毒鼠强、敌敌畏 C.吗啡、摇头丸 D.海洛因、大麻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不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B.通常情况下,植物油称为脂肪,动物油称为油
C.二氧化碳是有机物
D.废旧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的最大困难是塑料的分类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命题落点
化学元素与人体关系密切,其中常量元素中的钙、微量元素中的碘、铁、锌、氟、硒会成为中考试题的考点,一般会以考查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缺少后引起的危害为主:
1.直接考查常量元素:钙、钠、钾。

如例4。

2.考查微量元素:铁、碘、硒、锌、铝、氟,如例1、例2、例3。

3.考查元素含量的化学式计算:如例3、例5。

【典例精析】
1、考查碘元素:
例1:(2005年·四川自贡)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导致成年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缺乏下列元素中的()
A.钙B.锌C.铁D.碘
解析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不同年龄的人影响不同,幼儿缺少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解答:D。

2、考查铁元素:
例2:(2005年·贵阳市)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其主要原因是()
A.铁锅含有碳元素B.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C.传热慢、保温性能好D.烹调后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解析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少后会引起贫血,因此使用铁锅时食物中带入人体需要的铁元素,达到补铁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加入少量的食醋效果会更好。

答案:D。

3、考查锌元素:
例3:(2005年·江西省)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Array少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每人每日适宜摄入量为10mg~15mg。

下图为“XX牌锌补
品”的说明书,请分析回答:
(1)指出该“锌补品”中含有营养素的—种物质是_____
(2)若服用这种“锌补品”补锌,根据你的年龄,相当于
每日补锌_______mg;
(3)你认为“不宜超过推荐量”的理由是:_________。

解析例5也是一条标签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将标签
的说明读懂,不宜急于答题。

第1小题难度不大,要找
含有营养素的物质肯定是要从[主要原料]中找,葡萄糖、鸡蛋蛋白粉均可;第2小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中学生是超过10岁的,所以[服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4粒,而每粒中含锌1mg,即8 mg;第3小题是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个度的问题,不宜少,同样也不是越多越好,无论是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都会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答案:葡萄糖(或鸡蛋蛋白粉);8;微量元素摄入理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或以免超过每日适宜摄入量等)。

4、考查钙元素:
例4:(2005年·沈阳市)人体中生命必需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缺少某
种元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A. 碘
B. 铁
C. 钙
D. 锌
解析 这一部分内容考查需要我们去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一般会以考查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缺少后引起的危害为主。

其中常量元素中的钙、微量元素中的碘、铁、锌、氟、硒会成为中考试题的考点,复习时应加以留心。

答案:C
五、考查铝元素:
例5:研究表明,Al 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
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

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 mg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 kg 面粉中加入l g 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 4)2·12H 2O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l g=1000 mg)。

试求:
①l g 明矾中含铝元素 mg ;
②该200 g 食品中含铝元素 mg ;
③体重为50 kg 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 50 g ,他摄入的铝量 (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

(2)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 这是一条化学式计算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和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细心审题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解题过程:
(1)①中lg 明矾中含铝元素=1000mg ×%100474
27 =57.0 mg ; ②中求200g 食品中含铝元素,从①小题和题目中分析,实际上1 kg 面粉中含铝元素57.0 mg ,故200g 食品中含铝元素=mg
1000mg 200×57.0 mg=11.4mg ; ③因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 mg ,则体重为50 kg 的同学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0.7 mg ×50=35 mg ,而一天食用该食品150 g 摄入的铝量=mg 1000mg 150×57.0 mg=8.55mg ,小于安全摄入量;
(2)生活接触铝的还比较多,例如:生活中减少铝制品的使用;少喝易拉罐饮料;不用明矾净化饮用水;不食用铝制包装的食品;不服用Al(OH)3含的药物等等。

答案:(1)①57.0;②11.4;③未;(2)①生活中减少铝制品的使用。

②少喝易拉罐饮料。

【常见误区】
标签题、图表题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中考查化学元素常见的重要题型之一,如果不认真加以应对,可能会在中考中造成丢分。

此类试题的应对策略:
解题的第一要点是要能图、表、文兼顾,有的同学失分就是因为没能将图、文相结合,或错读、漏读题中的重点提示而造成的。

其次,要能熟练运用化学式计算,如质量分数计算,含杂质计算等等,见例3、例5,应该考虑到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换算、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换算。

【基础演练】
1.(05年·徐州)国外医学界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不
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

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碘
2.(05年·青岛)为了加大环保力度,许多城市的地方法规规定,不准销售和使用的物质是( )
A .合成纤维
B .含磷洗衣粉
C .合成橡胶
D .玻璃钢
3.(05年·菏泽)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K ”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 .“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D .食用合格“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4.(05年·沈阳)人体中生命必需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缺少某种元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
A. 碘
B. 铁
C. 钙
D. 锌
5.(05年·宿迁)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A .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B .误食重金属盐后,可喝鲜牛奶急救
C .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D .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6.(2005年·黄冈市)享受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硒时,应大量食用含硒元素的营养剂
C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不宜食用
D .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作为调味品来烹饪食品
7.(2005年·四川自贡)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导致成年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缺乏下列元素中的( )
A .钙
B .锌
C .铁
D .碘
8.(2005年·贵阳)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其主要原因是( )
A .铁锅含有碳元素
B .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C .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D .烹调后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9.(2005年·广东)欧盟国家将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中易破碎,泄漏水银而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 )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10.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灾厄疾病患者的体液大多数属于酸性,应经常食用碱性食物。

根据下表的信息,这类患者应经常食用的食物是( )
A .牛奶
B .苹果
C .番茄
D .豆制品
11.
(2005年·眉山市)右图为某加碘食盐包装
袋上的部分内容,你从中得到的信息看,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 .该食盐是纯净物
B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 .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D .1kg 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mg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命题落点
合成材料是要求我们能了解的知识点,要求不是太高,考查主要侧重于识记,一般会考查以下几点:
1.考查常见的合成材料,如例1;
2.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和人造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等),如例1。

3.塑料的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白色污染”(废弃塑料的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如例3。

4.考查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如例2。

5.考查化学与生活类、综合性试题,如例3。

【典例精析】
一、考查合成材料:
例1:(2005年·江西省)我省宜春某麻纺厂生产的"XX牌"服饰以其美观大方、舒适被消费者喜爱。

该品牌衬衫的面料成分为“75%苎麻,25%棉”,请问:
(1)制作该衬衫的纤维种类属于______________(填“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2)要检验某服装是否用绦纶制成的该品牌衬衫的假冒产品,简便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识别是生活中的常识性内容,一般采用燃烧法即可进行区分,天然纤维燃烧快,灰烬少且颜色较浅;合成纤维燃烧时纤维卷缩用灰烬为黑褐色。

答案:(1)天然纤维;(2)取面料少许灼烧,燃烧时纤维卷缩,灰烬为黑褐色硬块的是假冒产品(或取面料少许灼烧,燃烧快、灰烬少,呈浅灰色的是真产品)。

二、考查合成材料对人类的影响:
例2:(2005年·湖南益阳)材料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前沿学科之一。

材料一般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2005年3月28日,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所领导的课题组,因为他们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黄伯云是益阳市南县人,他和他的创新团队历经20年、7 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在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获得成功,不仅打破了欧美的垄断和技术封锁、而且性能更优。

(1)“炭,炭航空制动材料”中的两个“炭”字代表两种不同的含碳材料,由此制得的这种航空制动材料属于材料。

(2)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有优点也有缺点,请你任意写出其中的优、缺点各一种。

优点,缺点。

(3)从黄伯云的事迹中,对于科学探究,你有什么感想?。

解析例题考查合成材料的识别和优缺点以及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1小题中从提示“两个“炭”字代表两种不同的含碳材料”,再结合题干中的材料说明了它是复合材料,2、3两小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回答合理均可。

答案:(1)复合;(2)优点:轻便;难腐蚀;成本低;强度较高;绝缘性好。

缺点:白色污染;有害健康。

(3)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要有创新精神;要发扬团队精神;艰苦拼搏,才能成功;迎难而上,勇攀科技高峰。

三、考查化学与生活:
例3:(2005年·厦门课改实验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

(1)下表是一些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请再举出一例填在下表中。

(3)对于废弃的塑料制品(包含可降解塑料)宜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4)化学家从前人不合理使用化学物质造成的危害中得到启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课题有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序号)。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
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
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

(5)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新陈代谢,有益于幼儿身体发育。

最近,某品牌奶粉的含碘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你认为此批奶粉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综合性试题是化学与生活类试题一个亮点,近年来综合考查的试题在不断增加,它的特点知识覆盖面广,与生活、健康、环境等联系紧密。

本题是一条综合性试题,综合考查了酸性土壤的改良、塑料制品的防止污染、环境污染、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等问题。

第1小题是其中的难点,因为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能有许多正确答案,同学们可以使用回答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但不能是本题中提供的信息。

4242
(5)不可以;因为过量的碘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注意:本题若答可以,则要看其理由是否合理,若理由合理同样正确。

例如,让厂家回收后加入纯净没有加碘的奶粉,使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后出售,就可食用。

)
【常见误区】
合成材料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内容:了解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导电塑料;了解合成材料的优缺点;知道塑料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要注意解答开放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包括归纳类、推理类试题等等,如例2、例3。

其中开放性试题考查是最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课改后的试题特点,包括试题开放、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等等形式。

从合成材料的试题考查的特点来看,这类试题如果属于答案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对应地找出相关物质,并回答完整相应的问题即可。

其他类型的开放性试题应该综合考虑,然后再回答。

【基础演练】
1.(05年·重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
C.污水处理后排放 D.焚烧废旧塑料袋
2.(05年·苏州)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 B.聚乙烯塑料 C.生铁 D.钢筋混凝上3.(05年·泰州)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废弃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D.塑料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因此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4.(05年·眉山课改)下列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焚烧 B.粉碎后深埋
C.倾倒在海洋中 D.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5.(05年·四川省课改区)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 B.羊毛 C.陶瓷 D.聚乙烯塑料
6.(05年·宿迁)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水泥 B.塑料 C.棉布 D.不锈钢
7.(05年·苏州)聚乳酸[(C3H4O2)n]是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生物降解的理想的高分子环保材料,合成聚乳酸的原料是乳酸(C3H6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 B.聚乳酸的合成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90 D.乳酸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CO2 8.(05年·苏州)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将来只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不能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9.(05年·安徽省课改区)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

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可有效利用秸秆,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11.(2005年·泰安市)我国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