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山地的形成课时冲关新人教版(202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 山地的形成课时冲关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 山地的形成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 山地的形成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第四章第2讲山地的形成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1。
D 2.B [第1题为,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第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
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回答3~4题。
3.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4.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
解析:3。
B 4。
D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知,B处海拔比两侧的A、C 两处低,地形应该是谷地;该层沉积岩在B处埋藏最浅,说明该处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应该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易受侵蚀成谷。
第4题,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可以判断是我国江南地区。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据此回答5~6题。
5.2017年4月29日,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首次大规模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6.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
解析:5。
A 6。
A [第5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第6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
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
(导学号66636046)(2018·临沂模拟)读沿回归线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7~8题。
7.与图中丙处山地形成无关的是( )
A.岩浆活动B.断层
C.板块挤压D.背斜拱起
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甲处相比,乙处地质构造更适合建设隧道
B.图中海沟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A处可能存在油田
D.丁处岩层地质年龄最新
解析:7.D 8。
C [第7题,丙山脉处岩石属于岩浆岩,所以该处山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根据其左侧岩层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山脉位于断层上升的一侧,该山脉的形成与断层有关;根据海沟可以判断丙处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该山脉的形成与板块挤压有关。
第8题,甲处为背斜,更适合建设隧道;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处有含油岩层,且是背斜构造,因此,可能存在油田;丁处位于消亡边界,所以地质年龄不可能最新.]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
C.向斜谷D.向斜山
解析:A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
]
(2018·长沙质检)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岩块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⑥②⑦① B.⑦⑥③①
C.⑤⑥③⑦ D.④③②①
11.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解析:10.A 11。
D [第10题,图中飞来峰处的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可知⑥岩层位于原地表最上部,形成最晚,结合图中岩层的上下排列关系可知,岩层由新到老依次为③②⑦⑤④①.第11题,结合岩层的弯曲形状可以推测,断层两侧的岩层为水平的相对运动,岩层因水平挤压发生断裂,
左侧岩体向右推移上覆到原岩层的上面,形成推覆构造,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表景观.]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倚秦岭,海拔2 154。
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
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
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13.(导学号66636047)(2018·安徽宣城八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a范围的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推测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解释b区域河流形成的原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范围岩层中间为①岩层,两侧为②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2)题,从图中看出,④处为山地,结合岩层分布可判断为火山;因而图示区域岩层从③到①先后沉积,之后又有岩浆侵入岩层②,形成岩浆岩④。
第(3)题,b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为谷地;集水成为河流。
答案:(1)向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2)岩层③②①按顺序沉积;在岩层①沉积后,岩浆侵入②岩层形成④岩层。
(3)b区域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而易被侵蚀成谷地,集水而成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