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变换物理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对于傅里叶变换恐怕并不十分理解
傅里叶变换的实质是将一个信号分离为无穷多多正弦/复指数信号的加成,也就是说,把信号变成正弦信号相加的形式——既然是无穷多个信号相加,那对于非周期信号来说,每个信号的加权应该都是零——但有密度上的差别,你可以对比概率论中的概率密度来思考一下——落到每一个点的概率都是无限小,但这些无限小是有差别的
所以,傅里叶变换之后,横坐标即为分离出的正弦信号的频率,纵坐标对应的是加权密度
对于周期信号来说,因为确实可以提取出某些频率的正弦波成分,所以其加权不为零——在幅度谱上,表现为无限大——但这些无限大显然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用冲激函数表示
已经说过,傅里叶变换是把各种形式的信号用正弦信号表示,因此非正弦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会得到与原信号频率不同的成分——都是原信号频率的整数倍。

这些高频信号是用来修饰频率与原信号相同的正弦信号,使之趋近于原信号的。

所以说,频谱上频率最低的一个峰(往往是幅度上最高的),就是原信号频率。

傅里叶变换把信号由时域转为频域,因此把不同频率的信号在时域上拼接起来进行傅里叶变换是没有意义的——实际情况下,我们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信号进行变换,才能体现出信号在频域上随时间的变化。

我的语言可能比较晦涩,但我已尽我所能向你讲述我的一点理解——真心希望能对你有用。

我已经很久没在知道上回答过问题了,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本人在学习傅里叶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的过程中着实受益匪浅——它们几乎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识。

傅里叶变换值得你用心去理解——哪怕苦苦思索几个月也是值得的——我当初也想过:只要会算题就行。

但浙大校训“求是”时时刻刻鞭策着我追求对理论的理解——最终经过很痛苦的一番思索才恍然大悟。

建议你看一下我们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信号与系统》,会有所帮助。

1为什么要进行傅里叶变换,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傅立叶变换是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一种很重要的算法。

要知道傅立叶变换算法的意义,首先要了解傅立叶原理的意义。

傅立叶原理表明:任何连续测量的时序或信号,都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的无限叠加。

而根据该原理创立的傅立叶变换算法利用直接测量到的原始信号,以累加方式来计算该信号中不同正弦波信号的频率、振幅和相位。

和傅立叶变换算法对应的是反傅立叶变换算法。

该反变换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累加处理,这样就可以将单独改变的正弦波信号转换成一个信号。

因此,可以说,傅立叶变换将原来难以处理的时域信号转换成了易于分析的频域信号(信号的频谱),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对这些频域信号进行处理、加工。

最后还可以利用傅立叶反变换将这些频域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

从现代数学的眼光来看,傅里叶变换是一种特殊的积分变换。

它能将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个
函数表示成正弦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或者积分。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傅里叶变换具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形式,如连续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数学领域,尽管最初傅立叶分析是作为热过程的解析分析的工具,但是其思想方法仍然具有典型的还原论和分析主义的特征。

"任意"的函数通过一定的分解,都能够表示为正弦函数的线性组合的形式,而正弦函数在物理上是被充分研究而相对简单的函数类:A傅立叶变换是线性算子,若赋予适当的范数,它还是酉算子;
B 傅立叶变换的逆变换容易求出,而且形式与正变换非常类似;
C 正弦基函数是微分运算的本征函数,从而使得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可以转化为常系
数的代数方程的求解.在线性时不变杂的卷积运算为简单的乘积运算,从而提供了计算卷积的一种简单手段;5. 离散形式的傅立叶的物理系统内,频率是个不变的性质,从而系统对于复杂激励的响应可以通过组合其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来获取;
D. 著名的卷积定理指出:傅立叶变换可以化复变换可以利用数字计算机快速的算出
(其算法称为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FT))。

正是由于上述的良好性质,傅里叶变换在物理学、数论、组合数学、信号处理、概率、统计、密码学、声学、光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图像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
图像的频率是表征图像中灰度变化剧烈程度的指标,是灰度在平面空间上的梯度。

如:大面积的沙漠在图像中是一片灰度变化缓慢的区域,对应的频率值很低;而对于地表属性变换剧烈的边缘区域在图像中是一片灰度变化剧烈的区域,对应的频率值较高。

傅立叶变换在实际中有非常明显的物理意义,设f是一个能量有限的模拟信号,则其傅立叶变换就表示f的谱。

从纯粹的数学意义上看,傅立叶变换是将一个函数转换为一系列周期函数来处理的。

从物理效果看,傅立叶变换是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其逆变换是将图像从频率域转换到空间域。

换句话说,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是将图像的灰度分布函数变换为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傅立叶逆变换是将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变换为灰度分布函数
傅立叶变换以前,图像(未压缩的位图)是由对在连续空间(现实空间)上的采样得到一系列点的集合,我们习惯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空间上各点,则图像可由z=f(x,y)来表示。

由于空间是三维的,图像是二维的,因此空间中物体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关系就由梯度来表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像得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对应关系。

为什么要提梯度?因为实际上对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得到频谱图,就是图像梯度的分布图,当然频谱图上的各点与图像上各点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使在不移频的情况下也是没有。

傅立叶频谱图上我们看到的明暗不一的亮点,实际上图像上某一点与邻域点差异的强弱,即梯度的大小,也即该点的频率的大小(可以这么理解,图像中的低频部分指低梯度的点,高频部分相反)。

一般来讲,梯度大则该点的亮度强,否则该点亮度弱。

这样通过观察傅立叶变换后的频谱图,也叫功率图,我们首先就可以看出,图像的能量分布,如果频谱图中暗的点数更多,那么实际图像是比较柔和的(因为各点与邻域差异都不大,梯度相对较小),反之,如果频谱图中亮的点数多,那么实际图像一定是尖锐的,边界分明且边界两边像素差异较大的。

对频谱移频到原点以后,可以看出图像的频率分布是以原点为圆心,对称分布的。

将频谱移频到圆心除了可以清晰地看出图像频率分布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分离出有周期性规律的干扰信号,比如正弦干扰,一副带有正弦干扰,移频到原点的频谱图上可以看出除了中心以外还存在以某一点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亮点集合,这个集合就是干扰噪音产生的,这时可以很直观的通过在该位置放置带阻滤波器消除干扰。

额... 近期信号已经上完这一部分,补充一下小卫的材料
1. 关于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的关系
傅里叶级数一般是指针周期时间信号变换成频谱信号的方法。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分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强度,比如噪音成分往往可以分解出频率较高的正弦波,那么如果能将这一部分去掉,所获得的便是原始的信号。

但实际中遇到的往往不是周期信号,因而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傅里叶级数就显得比较无力。

一种较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对非周期信号,将积分周期延展至无穷。

在原有傅里叶级数中,系数c = (1/T)*int( f(t)*exp(-jwt) , -T , T )。

将T乘至等号左边, cT = int(f(t)*exp(-jwt),-T,T),同时定义频谱X(jw) = cT,并将T 延展到无穷,于是就成了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实际是将傅里叶级数的离散频谱扩展为一个连续的频谱。

2. FFT
应该来讲没有FFT的发明,也就没有离散傅里叶变换今天的地位。

在计算机傅里叶变换中涉及复数乘法和复数加法,复杂度大约在O(h^2)量级,因而这样来讲也就影响到实际的变换速度,比如x(N)是一组1024个点的序列,那么传统的DFT就需要做1024^2的运算。

FFT方法是没什么变动,其主要是应用虚指数的对称性(又称为蝴蝶法则),将N序列拆分成两组N/2的序列,那么对于一个N/2序列,DFT计算时间为(N/2)^2,然后再用N次运算将两个N/2序列整合成N的傅里叶变换形式,如此递归下去,直到序列划分成两两一组(也就是说序列必须是2^k个点,否则要进行补全)。

一般这样的算法复杂度就变成O(NlogN),而且序列越长,计算节省度就越大。

例如离散傅里叶变换,假设共10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都有直流分量和无穷多个正弦分量叠加,但是这10个点种的正弦分量频率分别对应相同。

则FFT图像上,把10个点对应频率的模(变换后的)相加,便得到频谱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