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备考黄金30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
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
……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综上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答案】
(1)内容: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专门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
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2)克利斯提尼。
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
(3)原因: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
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
(4)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监督作用;借鉴吸收政治文明成果。
【解析】
试题分析:
(1)关于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可结合材料一中的“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来概括。
而监督的加强恰说明了君主加强了官员的控制,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3)关于原因,学生回答出新闻媒介对政府的制约即可。
而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一个是由监察官员为主体;而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
注意提问的是监督主体,不要回答成客体,如官员和最高权力者。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回答出: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官员监察和民众监督相结合。
从材料二中可得出: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
此外,从材料三中可得出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表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
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
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是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
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各有何优越性?(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答案】(1)周:分封制优越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秦:郡县制优越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3)表现:“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
原因:①中国:政治: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②希腊: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莫定了经济基础。
【解析】
(2)据材料二提到,“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即
可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3.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利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由集体领导,至少有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政之父”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材料二中“集体领导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4)材料四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国政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2)制度: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
作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
(3)“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保证了中央集权。
“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
(4)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或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唐朝的中央政府部门不是由一个机构来构成的,而是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构成,这是典型的三省六部制。
它的作用教材中给出明确的说明,结合教材来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所谓的“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实就是讨论联邦制和邦联制的问题,到最后,美国选定了联邦制,也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讨论的是权力分配的问题,也就是美国所采取的三权分立原则。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三权分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联邦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实质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
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
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
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
“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
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于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的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政治制度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及弊端。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答案】(1)不同:君主专(独)断(君主专制);集体决策(民主决策)。
(2)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影响: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意义:形成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弊端: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外行治国”;民众易受少数政治家的蛊惑与控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4)认识: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各有利弊(或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之间应该互相借鉴。
【解析】
(2)第一小问,先从材料中总结其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材料三说明民主制度的优点,根据“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就冒失开始行动。
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进行归纳。
材料四
说明其弊端,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整合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5.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美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和31个不到4000人口的选区共取消143个议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席;北方郡选区,获得65个议席;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13个议席。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这一主题”。
(12分)(要求:从三个角度论述,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
【答案】角度一:政治变革离不开对思想现代化成果的吸收如:美国吸收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理念;美国传承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角度二:政治变革往往受经济现代化的推动如: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角度三:政治变革可以推动现代化的进程如:英国议会改革推动君主立宪制完善;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角度四:政治变革的领导力量会影响到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如:旧势力掌握现代化领导权导致德国发动两次
世界大战。
(每个角度4分,三个即可)
【解析】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政治变革·影响因素
6.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材料二
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由集体领导,至少有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2)材料二中“集体领导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作用。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4)材料四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国政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2)制度: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
作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
(3)“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保证了中央集权。
“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
(4)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或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得出人民主权,“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得出法律至上,“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得出任人唯贤。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可结合联邦制回答,“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可结合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回答。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现代化领导力量”应是资产阶级,而德国却是容克地主贵族掌握,故称为“错位”,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
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
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
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答案】
(1)①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
②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3)理解:①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或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掌握,回答时注意全方面把握。
政治上从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和颁布《临时约法》方面回答;经济上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回答;思想上从民主共和观念角度回答即可。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其实也就是结合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共和政体并没有失败?失败的其实只是一代人,即失败的只是资产阶级这一代人?材料二指出中国建立的共和政体是建立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并非是共和政体不行。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及评价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什么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