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7认识太阳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认识太阳》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的是一个大火球。

2、了解太阳体积很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引发新想法。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过程中的愉快。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太阳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哺育万物生长。

太阳是什么样的?
新课讲解:
一、太阳是什么样的
1、先找几位同学说一说对太阳的认识情况。

2、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3、各小组将对太阳的认识进行疏理,选取代表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交
流。

二、要强调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做好记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达到成果共享
资料一: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

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层。

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

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γ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

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

日面许多现象,如米粒、超米粒、黑子等都产生于对流层。

而外层大气里的一些剧烈活动(耀斑、冲浪、日珥的变化等)及太阳风等的动力也来自对流层。

资料二:太阳是一个发光的等离子体球。

它的年龄约50亿年,现正处于“中年阶段”。

太阳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8108千米。

太阳主要的参数是:半径为696105千米,质量为19891030千克;表面有效温度为5770K,中心温度约1.5107K;平均密度1409103千克/米3,中心密度约16105千克。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

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

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

三、提出问题。

在活动一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对“太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简单总结,然后,让学生提出新问题:“关于太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四、对问题进行疏理、筛选
学生可以将问题说出来,也可以写在纸条上呈现出来。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问题,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共同组成一个合作小组。

五、制定研究计划
合作小组的同学根据所选定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如何探究该问题,并对小
组成员进行分工。

实施探究活动。

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思考与结论
各小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七、表达与交流
给予学生二次交流的机会:一是各小组先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要求全班同学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如诗歌、漫画等进行总结,获得新认识,以“现在我们对太阳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为题,再次展开汇报活动。

八、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教师引出“你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对所选取的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汇报。

拓展活动: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持续进行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