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形自动控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6-7
13
由上述条件和体积不变定律,在原料板形良好 的前提下,保证带钢轧后平直的条件为:
H h
H h
H 原料平均厚度 h 轧件出口平均厚度 原料凸度
轧件出口凸度 延伸系数
2011-6-7 14
由上式可知: (1) 带钢的平直度与凸度密切相关 (2) 控制带钢的平直度,可以通过控制带钢的 凸度实现 (3) 对于板形良好且横截面具有一定凸度Δ的 原料,为保持轧后平直,应使轧后带钢横截面 也具有一定的凸度δ,而且
2011-6-7
19
忽略带钢弹性变形,并认为轧辊和带钢间作用 的负荷及变形对称,则轧辊有载辊形凸度曲线 可以表示为:
1 f Wb FWb (DW 0 DWT DWm )u 2 2
其中:
u b/ L
b 工作辊与轧件接触长度 L 支撑辊辊面长度
2011-6-7 20
板形自动控制
2011-6-7
1
板形自动控制
板型:用于描述成品带钢的翘曲程度 主要指标:
横向:成品带钢的断面形状(凸度、楔形等) 纵向:成品带钢的平直度等
2011-6-7
2
10.3.1 板形的数量表示方法
(1) 凸度
绝对凸度CR:为带钢宽度方向中点与两侧左右标志点 厚度平均值之差。
her hel CR hc 2
h El
40mm
hel
hc
her
h Er
2011-6-7
3
(2) 楔形 左右标志点厚度之差
CT her hel
(3) 边部减薄
Er her hEr
El hel hEl
2011-6-7 4
(4) 中浪 带钢中部的压下率大于边部 (5) 边浪 带钢边部的压下率大于中部
2011-6-7
27
板形控制的主要手段有: 控制工作辊弯曲(控制J1) 控制支撑辊弯曲(控制J2) 控制工作辊热凸度(控制ΔDW ) 上述手段都可改变X的取值,使板形良好线簇沿 纵坐标平移 通过平移,可实现对板形的控制
2011-6-7
28
P
C
C
G
7
B A
E
2 ) K0
E
2
0 0
P2 P1
KP (X
G
KP (X 7 ) K0
D
h
h2 h1
H
2011-6-7
29
带钢随厚度的增加,维持自身平直的能力越强 在P-h图上,板形良好的条件是一个区间 h越大,区间越宽 所以h越大,板形对轧制压力的波动越不敏感
2011-6-7
30
P
Pi
Kp—轧机横向钢度系数[t/mm]; KS1—工作辊弯辊钢度系数[t/mm]; KS2—支持辊弯辊钢度系数[t/mm]; KW—工作辊凸度影响系数; KB—支持辊凸度影响系数; K0—原料凸度影响系数。
2011-6-7 22
上式等号右边首项和末项为不可控因素 J1 、J2 、ΔDW 、 ΔDB 为可控参数 J1 –工作辊弯辊力 J2 –支撑辊弯辊力 ΔDW–工作辊凸度 ΔDB–支撑辊凸度
当X和Δ为定值时,上式是关于P和h的直线方程,对不同的 Δ,可得一簇互不平行的直线
P
C
G
8
7
6
5
4
3
B
E
2
A
E
2 ) K0
1 0 0
P2 P 1
KP (X
G
KP (X 7 ) K0
D
h
h2
h1
H
2011-6-7
图10.22 带钢板形良好线簇
25
原料凸度Δ变化对板形的影响
2011-6-7
5
延伸率分布与板形的关系
μ
中浪
μ
边浪
2011-6-7
6
表示板形最常用的四种方法
用相对波峰值表示 用松弛系数表示 用张力差表示 用板形参数表示
2011-6-7
7
(1) 相对波峰值表示法(波形表示法)
Rr Lr
平直度
Rr 波幅 Lr 波长
2011-6-7
32
带钢轧机板形控制技术
用于改变轧辊辊型,如CVC、PC及VC等 改变支撑辊与工作辊边部有害接触长度及辊系刚 度,HC、UC等 弯辊装置(正弯辊)
2011-6-7
33
CVC系统(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
瓶状辊型的工作辊在相对向里或向外抽动时,使空载辊 缝形状发生变化。
Rr
Lr
8
(2)松弛系数表示法(相对长度差表示法)
L( x) L0 ( x) L0
( x) 松弛系数
L0 带钢横向基准点轧后长度 L( x) 带钢横向任意点轧后长度
2011-6-7
9
国际通用表示带钢板形的单位为,一个I单位相 当于松弛系数为 105 当假设带钢浪形可用正弦曲线表示时,平直度 与松弛系数的关系为:
由前面分析可知,板形控制,可控制带钢凸度来 实现 带钢凸度取决于轧辊有载辊缝的形状 因此板形是否合格与轧辊有载辊缝的形状有关
2011-6-7
18
有载辊缝形状由下列因素决定: 工作辊的原始辊型ΔDW0 工作辊的热辊型ΔDWT 工作辊的磨损凸度ΔDWM 工作辊的弯曲挠度fWb 工作辊的压扁变形FWb
( x) 0.25 2 2
2011-6-7
10
(3)张力差表示法
T ( x) T0 T ( x) T0 E ( x)
E 带钢的弹性模量 T0 带钢横向基准点上的单位张力 T ( x) 带钢横向任意点上的单位张力 T ( x) 张力偏差
2011-6-7
轧出带钢凸度应为轧辊有载辊型曲线凸度的两 倍
2
'
为保证带钢板形良好,轧辊的有载辊缝形状应 满足
2 f Wb 2 FWb (DW 0 DWT
2011-6-7
h DWm )u H
2
21
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
由前面分析,带钢横向厚度差与诸多因素有关:
P 2 J1 2 J 2 DW DB K P K S1 K S 2 KW K B K0
42
2011-6-7
根据板形良好线性方程:
P KPh (X )K P H K0 P K p K p ( X ) K0
K p ( (h)) K p ( X ) P K p ( (h)) K p ( X ) K0 K0
/
2011-6-7 15
板形参数α
H 1 h
当α=0时,为板形良好的条件; 当α<0时,带钢必将出现中部浪形; 当α>0时,带钢必将出现边部浪形。
2011-6-7
16
判断板形良好的条件
2011-6-7
17
10.3.2 板形与轧辊有载辊缝形状的关系
C
边浪
B
E
Pi
Pi
F
中浪
K0
A
KP (X
)
D
h
hi
hi
hi
H
图10.23 带钢板形良好区间
2011-6-7 31
图中 CD与AE的交点E是不产生边浪的临界点 CD与AF的交点F是不产生中浪的临界点 只要轧制力在Pi΄与Pi˝之间波动都可获得良好的 板形
2011-6-7
2011-6-7
43
K p h K p ( X ) K p ( h) P K p h K p ( X ) K p ( h) H K0 H K0
Kp h K p ( X ) ( h) P K p h K p ( X ) ( h) H K0 H K0
2011-6-7
38
2011-6-7
39
弯辊装置
带宽
正弯辊力
正弯辊力
辊身长度
2011-6-7 40
K p h K p ( X ) ( h) P K p h K p ( X ) ( h) H K0 H K0
P
Pi
C
边浪
B
E
Pi
Pi
F
11
上式说明:在张力作用下,沿板宽方向上的张 力偏差与松弛系数成正比。 因此,松弛系数的分布及由此引起的板形不良 可通过张力差进行估计
( x) T ( x) / E
2011-6-7
12
(4) 板型参数表示法 从理论上讲,只有沿宽度方向上各点的压下率 相等,从而使各小条延伸率相等时,才能获得 良好的板形
2011-6-7
34
2011-6-7
35
PC(Pair Cross)辊
上下工作辊轴线有 一个交叉角,将形 成一个相当于有辊 型的辊缝形状
2011-6-7
36
2011-6-7
37
HC(High Crown)辊
在工作辊与支撑辊间加上了中间辊,通过中间 辊的抽动来改变与工作辊的接触长度及改变辊 系的弯曲刚度
2011-6-7
23
带负号的四项之和为可控制凸度,记为X:
DW D B 2J1 2J2 X K S1 K S2 KW KB
为保证板形良好,δ需满足:
H h
因此,可得保证板形良好的线性方程:
P K P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 )K P H K0
24
2011-6-7
板形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
板形设定
板形偏差
n
实际板形
2011-6-7
46
思考题
保证板形良好的条件是什么? 影响轧辊辊缝形状的因素有哪些? 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011-6-7
47
中浪
K0
A
KP (X
)
D
h
hi
hi
hi
H
41
图10.23 带钢板形良好区间
2011-6-7
根据板形良好判断 条件:
对于固定的Δ和H:
H 1 h
( h)
( h)
h
1
1
由图可知: 当原料凸度Δ变化,压下量不变时,板形将发生 变化。 要保持板形良好,压下量应进行相应的改变 Δ↑,H-h↑ 因此,原料凸度的波动,是影响成品带钢凸度的 扰动量,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料凸度的波动应进行 约束
2011-6-7 26
轧制压力P变化对板形的影响
轧制压力的变化,将导致板形发生变化 因此,从板形控制的角度看,进行厚度控制时引 起的轧制压力波动,也是对成品带钢凸度的扰动 量,需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排除
2011-6-7
44
板形闭环反馈控制
控制目的:
消除实测板形与设定板形的偏差。
系统工作原理:
以板形仪实测板形信号为反馈信号; 计算实测板形与设定板形的偏差; 分析消除偏差所需的板形控制手段及计算对应的调节 量; 对轧机的各种板形控制机构发出控制信号驱动板形控制 机构。
2011-6-7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