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牛刀小试用古诗、声情并茂唱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二、活动准备:
1、确立编辑、朗诵、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项目。
诗词编辑与诗歌朗诵是主项,
每位同学必须参与;书法绘画可由部分有专长的同学参加;音乐与舞蹈视学生而定。
2、分组并推选出组长。
选出活动主要策划人、主持人、评委(准备好奖品和奖状)
3、演唱曲目的唱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配乐《云水禅心》)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目的:用舒缓而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情境中)[课件1]
(二)、明确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活动一:分门别类——辑古诗[课件2]
成果展示。
各组选派人员上台介绍小组编辑的古诗集,包括:诗集名,封面的设计,创意,编排,前言,后记等。
1.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课件4]
2.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课件5]
3.抒发离情别绪的诗[课件6
4. 表达哲理的诗[课件7]
5.诗中包含色彩的诗[课件8]
6.诗中包含植物动物的诗[课件9.10.]
7.诗中的成语典故[课件11]
8.看诗猜谜[课件12-16]
(目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创意的能力及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共享编书之乐)
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课件17]
赏画配诗
1.下列两幅图都是反映同一个主题的诗作,请仔细观察,说出其诗名,作者。
并简要分析哪一副画得更好。
《清明》杜牧[课件1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画上的人是谁?你能背出他写的这首诗吗?《七步诗》曹植[课件19]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你能背出他写的这首诗吗?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课件20]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请背出和这幅画相关的诗秋夕唐·杜牧[课件2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这是谁?和此画相关的诗是他的哪一首? 陶渊明《饮酒》[课件22]
(目的: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懂得表现美,创造美。
同时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让学生体验古典诗词美的意境美的意韵)
活动三:牛刀小试——用古诗[课件23]
1.名句接龙[课件24.25]
2.感悟四季[课件26]
3.话说友谊[课件27]
4.教师节致诗[课件28]
5.对前途充满自信的诗[课件29]
(目的:考察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诵读,提高对古诗词的喜爱,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积累是为了运用,在学生积累了古诗并品评了古诗后,让学生运用古诗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活动四:声情并茂——唱古诗(插入音乐)[课件30]
水调歌头苏轼[课件3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目的:配乐共唱《水调歌头》,在优美的音乐中,加深对古诗韵味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
)
四、活动结束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情感丰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生动形象,脍炙人口,灿烂辉煌;了解古诗,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古诗,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
漫步古诗苑,我们心旷神怡,我们留连忘返,让我们步入古诗的王国,让我们品味古诗的芬芳,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
五、活动反思
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进入古诗词的话语环境,在反复吟诵中得到文学和情感的浸润;在制作诗集和课堂的鉴赏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在诵读和品评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引导他们运用古诗词进行说话练习。
简言之,整个活动环节是按照“诵读—品评—制作—创作”来开展的。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预设与生成基本达到了目的,同学们较为积极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也有些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学生在鉴赏古诗方面深度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再开放些。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活动课前必须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至少一周),在这段时间里要与学生共同准备,适时进行引领指导,力求各个环节以及环节之间的衔接尽善尽美;上课的过程中,更要抓准时机进行指导与点评,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课后必须与学生一起进行及时的反思,最好对存在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形成文字,相互之间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力求每次课都有每次课的收获,每次课都比上一节课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