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无为思想与企业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无为思想与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有着不同的思想视野。

管理哲学旨在提供哲学智慧,而不是创造知识。

限制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等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矛盾,都离不开智慧的指引。

对此,思考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

管理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和探索管理实践中的智慧。

智慧来自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也来自于先哲们的沉思默想。

从先哲那里获得灵感,寻找社会生活包括管理实践的智慧,是一条方便的法门。

老子,就是一个精神依然生活在我们当代的先哲。

它的无为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一、无为思想与企业社会的关系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任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这和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上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

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

有为即乱为、妄为。

“为无为”是讲以“无为”的态度去“为”。

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

老子说:“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的。

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

不是想如何赚多少钱,而是想如何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

比如恩威公司以“无为”态度参与市场经济,他们的宗旨就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他们在中草药制剂方面具有优势,而制药又是为人类解除痛苦消灭疾病的善事,他们能够做,也适合他们做。

其次,他们调查了市场,皮肤病、性病是常见病,群众需要这方面的高效药、特效药。

根据市场的需要,患者的需要,他们就开发、研制出“洁尔阴”系列产品,经过临床试验,经过千百万患者的使用,证明它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类皮肤病和性器官疾病,他们的产品自然得到群众的喜爱,受到市场的欢迎。

反之,就会被淘汰。

因为他们有为了。

他们用“无为”的思想、“无为”的方式参与市场竞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获得了成功。

因为“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也包括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为”则是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无为”。

恩威公司用“无为”来指导企业行为,从企业的宗旨到产品研制,从广告宣传到市场拓展,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到生产管理,都贯穿着“无为”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他们首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以及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这些规章制度都一一便于操作,各个岗位职责清楚,分工明确。

在用人问题上,采取自我选择,让每一个员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才干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工种。

选定之后,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其才干,施展才能。

领导者把感情运用于管理之中,帮助员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员工有差错,耐心教导,让其充分理解和认识错误的原因,同时,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住房等问题,以情感人。

这样,恩威公司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顺应了人心情感,这样何愁企业不发展?
“无为”思想要求恩威为社会提供最新最好的药品,为患者解除身心的痛苦。

按照这一要求,成立了恩威中医药研究所,集中人才物力开发和研制新药,这几年,恩威年年都有新产品问世。

恩威研制成功了治疗癌症特别是对肝癌有显著疗效的“乾坤宁”胶囊,以及治疗妇女阴道疾病的“恩威泡腾片”,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高、脑血栓有特殊作用的“心血通”、“健生力”等一系列新药,患者渴望得到的,一旦有了,市场也自然有了。

在“无为”思想的指导下,恩威公司从一个只有几十个员工、年产值几十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成年产值二亿多元、能生产多种系列中药产品、跨国型的现代化企业。

1989年,恩威公司的年产值不到200万元,1993年产值已达二亿多元,平均每年以4.5倍的速度飞跃发展。

二、“无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义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无所不为”的天地,无论你怎样去看,它都是“无为”的。

即使是在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你也仍然只会发现,整个天下、地上只是一片和气,一片清静。

天地如此之大,却找不出一点胡作非为的迹象。

一切都那么秩序井然,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一切都那么必然而然,一切又都那么坦然而然。

风是真风,气是真气,花是真花,草是真草;飞过的真鸟,留下的也是真啼。

......一派真相中,万物各居其所。

花不想成为草,草不想成为花;鸟不思成为兽,兽也不思成为鸟;万物各有本位。

欣欣向荣的真景致并非竞争而得,而是各按规律去生存,去适应,是无为而生,至清至静。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天地是“无为”的,其实万物也是“无为”的:万物都没有乱来,没有胡作非为;万物仅仅就是像万物那样。

鸟在飞,仅仅因为它是鸟;花在开,仅仅因为它是花;风吹草动,仅仅因为风就是风而草就是草;这里面没有任何“伪劣假冒”。

只有“清静”、“稳定”、“祥和”与“真”。

这种景象无论对我们企业而言还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而言,我认为都包含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对企业而言,要“无为”,方能“清静”;要“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本”,方能有“真根”;有了“真根”,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真花,结出真果。

企业应当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时代的风雨无论再大,也不过是对你的支持和滋润。

然而如果离根离本,或者是一
套假根假本,那么,时代的气候无论怎样风调雨顺,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何况,遇到疾风骤雨,你也就是被卷走的对象而已。

这就是“真根”“真本”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之所在。

这个真根就是“道”,“道”就是生天生地的浩然正气。

天地得正气,风调雨顺;国家得正气,国泰民安;自身得正气,身心健康,百病消除。

无为就是真本,万物万事有他的规律,你只有去顺应,去服从,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企业能否在环境中生存、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有没有“根”。

没有“根”,环境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知道,这个“真根”、“真根”并不是说想有就能有、想弄清楚就能弄清楚的。

每个企业,每个企业主,要想弄清自身是花还是草,是哪一种花、哪一种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现实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对自己认识不清的现象发生。

一些企业、企业主因为过分“有为”,反而误解了自身,把自身放在不适合的“品种”和“位置”上去了。

结果,相当于自绝于环境,就像鱼过分“有为”而蹦到了岸上一样。

这样怎能生存和发展呢?
万物清静无为才可以回归根本,据守根本。

做到原本是什么,就安然于是什么。

是花就开,是鱼就游,是猴就跳。

办企业也是一样,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要设法让自己知道,不能错误地以为可有七十二变,好像什么都能做,那样做必然是“妄为”多多,很危险。

怎样才能明白自身的根本之所在呢?只有通过“清静无为”。

“无为”而至“清静”,“清静”中更加“无为”,更“无为”,就更“清静”;朝这个方向努力,直到心地澄彻,从心灵上得到“正本清源”,才能搞清楚自身究竟真的能做什么。

才能为企业行为找到“根”。

这一点可以叫做:清静无为以求自见根本。

从社会角度看,企业界的清静无为,更有大利益可谈。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看大自然就知道了。

大自然的清静无为,表现在万物各居其所,互不相争;万物中每一物都守着自己的本份,才构成了气象万千而又和平安宁的大千世界。

如果世间万物皆不居其本位,万物都妄图离开自己的本来位置,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样,整个企业界大大小小的企业,门类不同的企业,如果都不知道本位是什么,都不安于本位,都处在无休无止的“妄为”之中的话,社会将是什么样呢?真是不堪设想。

对现代企业界,我理解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特别是我们的社会管理者,更当给予足够重视。

这个问题就是:在和平时期,整个企业界中企业行为怎样,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换句话说,和平时期,社会生活是稳定,还是动乱,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界的企业行为及其趋势所决定。

这是现代条件下,和平时期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然而又很重要的问题。

道理很明显,和平时期,人们生活的内容一是建设,二是消费。

而这两大内容都从不同角度联结着一个中心,即企业行为。

因此,可以说,企业行为是我们和平时期社会生活的中间枢纽。

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说,企业的“清静”,直接带来社会生活的“稳定”,企业的“无为”(不“妄为”,不“乱为”,不“乱套”)直接带来社会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发展。

相反,企业如果没有“清静”可言,企业行为如果十分混乱,企业如果受妄想支配,背离企业的天职(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陷入对表面利益的直接纷争的话,那结果必然是破坏社会的“稳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企业过分有为,是社会之灾。

......
一句话,无论从企业自身讲,还是从社会与企业的关系讲,“清静”、“无为”才是当今企业的正道。

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真花真果。

偏离“清静无为”,只会出现失去“真根真本”、“假花假果”铺天盖地而来,席卷“真相”世界,导致“伪劣”繁荣,引起社会动荡的灾难性结果。

<2>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

“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

真正的“无为”,应该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哪些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

“为”与“不为”要以人生大觉大悟为依据。

我们通常说的“为所欲为”,其“为”的依据就是“欲”,这是一种情形,是完全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中心,不考虑社会,不考虑他人,不考虑任何法则,不考虑社会后果的“胡作非为”。

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典型的、极端的“有为”。

个人如果进入“为所欲为”的境地,其结果不说大家也都很清楚。

由“为所欲为”而脱离人间大道,自己走上灭亡之路的人生故事可以说一点也不少,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的教训,为众人所记取。

个人“为所欲为”是背离大道的事,那么,企业“为所欲为”是不是也是背离大道的事呢?当然是。

企业在这一点上完全与个人一样,其命运的演变与把握,都有一个是否合于道的关键问题。

企业的所有行为如果依据的是企业自身之“欲”的话,情形和性质与个人的“为所欲为”并无两样。

企业的“为所欲为”,与个人的“为所欲为”相比,其危害更大,灾难性更强,更应当早一些觉悟和防范。

因为企业行为比个人行为有着更广泛的活动领域,而这些领域直接联系着社会万众的切身利益。

企业如果“为所欲为”,必然是践踏社会公理、公德,不择手段,以损害社会、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前提,满足自己难以填平的欲壑......这种情形,我们说就叫做“有为”。

企业陷入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走上了断送自己的道路。

老子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现代管理无疑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科学理念是管理的基础。

但是,在这种科学的背后,老子的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

不过,老子的智慧不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方向的指引。

实践老子的无为理念,首先应该准确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

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司其职、协力前进。

管理者不置身于琐事,不费力于枝节,而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组织的共有价值观,在平和自然的气氛中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