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自然地
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散布下限。
以下图为依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候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散布表示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位置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域。
其主要缘由是 (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清楚,水热条件好
解析:甲位置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纬度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热条件好,故森林生长条件较好,林线高于其他地域。
答案:D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散布,其主要缘由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枯燥
解析:乙位置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域,纬度较高,多冻土发育,在河谷和平地地域,冻土层深沉,不利于树木根系的发育,而有一定坡度的山地,排水条件良好,不利于冻土的发育,利于树木根系的发育,故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
答案:B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
结合图1、图2,完成3-4题。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要素是水分
C.春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路途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用是坚持水土
解析:结合银杏树生长习性及北京气候特征判别,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答案:A
4.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天文环境的全体性
解析:南京纬度较低,银杏树叶由绿变黄时间较北京晚,这反映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变化,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反映。
答案:C
弗雷泽岛,又译为芬瑟岛,长122千米,面积1 620平方千米,隔着狭窄的大砂海峡与澳大利亚大陆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
岛上有四十多个海水湖泊镶嵌在茫茫的沙丘中。
因散布着世界面积最大最新鲜沙漠,且沙地上生长着种类单一而茂密的植物,1992年,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读弗雷泽岛位置表示图,回答下面5-6题。
5.弗雷泽岛上的自然景观属于( )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读图剖析可知,弗雷泽岛位于南回归线左近大陆的东侧,终年受来自陆地的西北信风的影响,再加上地形对盛行风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该地海域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降水较多,再加上该地纬度较低,温度较高,因此发育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景观属于热带雨林带,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6.弗雷泽岛上沙地组成物质的来源最有能够是( )
A.岛上河流携带泥沙冲积而成
B.大陆风化物被洋流搬运堆积而成
C.岛上岩石在临时干旱的环境下风化构成
D.海浪掀起海底泥沙堆积而成
解析:弗雷泽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由数百年前大陆南方的山脉受风雨剥蚀末尾构成,风把细岩石屑刮到陆地中,又被洋流带向北面,渐渐堆积在海底;冰河时期海面下降,堆积的岩屑显露海面,被风吹成大沙丘,后来海面上升,洋流带来更多的沙子。
故答案选B 项。
答案:B
以下图表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散布。
读图,完成下面7-8题。
7.该山地能够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解析:该山南北两侧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地处温带内陆的天山山
脉契合条件。
答案:B
8.该山地( )
A.北坡降水少,雪线高
B.北坡热量条件差,森林带面积比南坡小
C.自然带4土壤较自然带3土壤肥美
D.自然带9降水量最大,自然带1降水量最少
解析:天山北坡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北坡水分条件好,森林面积大;自然带4较自然带3植被更好,湿度更低,构成土壤无机质的枯枝落叶更多,而分解作用弱,无机质储量更高,土壤更肥美。
答案:C
读我国局部相对高度在 1 000 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下面9-11题。
9.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解析:依据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
答案:A
10.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亲密的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海拔
解析: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散布的山地主要散布在东部地域、西部没有针叶林散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降水量,故C正确。
答案:C
11.以下山地中针叶林散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
A.莽山 B.武夷山
C.神农架 D.宝天曼
解析: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相似于外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别同一自然带散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那么针叶林散布下限海拔最低。
答案:D
二、综合题(56分)
12.读南美洲局部自然带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20分)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称号。
(4分)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表达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2分)
(3)剖析C自然带狭长的缘由。
(4分)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地相反,试剖析其构成的缘由。
这表达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6分)
(5)说出D自然带的称号及其构成缘由。
(4分)
解析: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A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
C由于沿岸秘鲁暖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挠作用,自然带十分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左近。
乙地纬度本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迎风坡上,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构成了热带雨林带。
D处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构成了温带荒漠。
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纬度地带性热量
(3)沿岸秘鲁暖流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挠。
(4)处在西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中央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D自然带的称号为温带荒漠带。
因其处在安第斯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出现焚风效应,构成了荒漠景观。
13.读图及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26分)
资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时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阔的草原和平地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构成了不同时节应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移游牧方式。
资料二:天山自然带表示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表示图(图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6分)
(2)天山自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剖析其缘由。
(10分)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进程,并复杂评价转场放牧的益处。
(10分)
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详细类型及散布海拔角度比拟。
第(2)题,留意效果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剖析。
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表示图即可回答,留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基本缘由。
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厚,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散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域,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空中积广阔,草场散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厚,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茂盛;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
异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域、时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单一。
(3)夏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平地)草甸、草场放牧;春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夏季在山麓牧场(应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只可以充沛应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维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继续开展。
14、阅读非洲气候散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散布图,回答以下效果。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散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剖析其缘由。
解析:自然带完整、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雪线南北坡高度差异等三个现象的缘由,运用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乞力马扎罗山在赤道左近,所处的纬度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带散布完整;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西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散布的海拔下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要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