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 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
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现象
(1)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
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2)时间的差异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总是比西边的时间早。

比如,当北
京是上午 8 点时,东京已经是上午 9 点了。

5、速度
(1)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每小时 15°。

(2)线速度
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到两极点为零。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公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约为 365 天,也就是一年。

4、轨道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5、产生的现象
(1)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附近。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
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在北半球,一般把 3、4、5 月划为春季,6、7、8 月划为夏季,9、10、11 月划为秋季,12、1、2 月划为冬季。

而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
正好相反。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和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昼夜等长。

南半球的情况则与北半球相反。

(3)五带的划分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北温带和南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之间存在
一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约为 235°。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
的往返运动。

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 月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 1 个回归年。

四、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方时和区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为了方便计时,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经度 15°。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西经 75°到东经 75°为零时区,零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零时区以西依次为西一
区至西十二区。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1 小时。

例如,东八区和东九区,区时
相差 1 小时。

2、日界线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当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一天;当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不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运动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4、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产生季节变化,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密切相关。

5、对生物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迁徙等活动。

许多动物和植物的行为都与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地球运动的规律相适应。

总之,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自然现象,它对我们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适应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