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产儿喂养问题的研究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早产儿喂养问题的研究讨论
摘要:目的:讨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问题,早期干预,降低
早产儿喂养困难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
1月住院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早产儿开始喂养后早期(1周内),易出现喂养困难;给予非营养性吸吮锻炼及微量早产奶/深度水解奶喂养,配合口腔按摩及药物治疗后,有利于存在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喂养问题。

结论:合
理的喂养可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改善吸吮、吞咽能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质量,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困难、非营养性吸吮锻炼、早期微量喂养、口腔按摩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逐渐成熟,早产儿的成活率逐渐增高。

早产儿因宫内发育不成熟,其喂养问题成为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因其神经系统、消化
系统及吸吮、吞咽相关肌肉发育不成熟,导致早产儿容易出现吸吮、吞咽困难、喂养不耐受
甚至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探讨早产儿喂养问题,本研究对住院
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喂养干预,达到改善早产儿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减少住院时间。

资料与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的早产儿随机抽取104例,对喂养情况及干预方案进
行回顾性分析。

除外有先天畸形、死亡、住院天数小于7天及转院的早产儿。

抽取的104例
早产儿中,胎龄在32-36周的82例,胎龄在29-32周的22例。

胎龄越小,喂养困难出现几
率越高,主要出现的问题为吸吮/吞咽困难、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吸吮/吞咽困难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因其面部肌肉及神经系统成熟度欠佳
所致,吞咽协调能力差,大多早产儿可表现为吸吮有力,但吞咽不协调,直接导致喂养困难,多见于开奶早期○1。

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等,诊断标准为呕吐≥3次/日,奶量不增或减少>3日,胃残留奶量>前次喂奶量的1/3,腹围增加>1.5cm/日○2。

NEC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及便血,重症可引起休克。

发生率与胎龄、缺氧、感染因素有关。

早期干预的方法:1、非营养性吸吮锻炼及微量早产奶/深度水解奶喂养;2、口腔按摩;3、配合药物治疗。

1)对于机械辅助通气的早产儿,早期可行非营养性吸吮锻炼;撤除呼吸机后于微量早产
奶/深度水解奶喂养,起始量1-2ml/次,每3小时喂一次,鼻饲,奶量逐渐增加每天每次增加0.5-2ml,待奶量大于5-10ml时改为口饲;对于无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生后第6-12小时开
始微量喂养,起始量1-2ml/次,每3小时喂一次,口饲/必要时可鼻饲,奶量逐渐增加每天每
次增加0.5-2ml。

结合静脉营养等对症治疗。

2)对于胎龄较小,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先予鼻饲早产奶/深度水解奶,配合以口腔按摩。

喂奶前30分钟予10分钟口腔按摩,每天3次,具体操作流程见下表。

3)在以上的基础上,可加用多潘立酮0.3ml/kg*次,胃管内注入,tid。

观察项目:观察早产儿每日奶量、呕吐、腹围、残余奶量、体重变化等情况。

住院期间药每
日固定时间测量体重,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及电解质)。

结果:吸吮/吞咽困难出现情况:在抽取的104例早产儿中,出现吸吮/吞咽困难的有30例,发生率为28.8%。

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有51例,发生率为49%。

NEC发生情况:出现NEC的有6例,发生率为5.7%。

以上症状开始发生于新生儿早期,给予非营养性吸吮锻炼及微量早产奶/深度水解奶喂养,配合口腔按摩及药物治疗后,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明显好转,仍有喂养不耐受的有12例。

体重增至出生体重时间10.6±2.2天,住院时间18.6±6.6天。

讨论:
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尤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表现较为直观,消化系统成熟
度影响着早产儿喂养情况,对早产儿发育甚至成活有着直接的关系。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1:早产儿的胎龄愈小,其吸吮力愈差,甚至无吞咽反射。

其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
易产生溢乳、呛咳,消化力弱,易发生呕吐、腹胀、腹泻。

针对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早
产儿的喂养应进行早期吸吮锻炼及早期微量喂养。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锻炼及早期微量喂养可
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加速肠黏膜的生长及胆汁分泌。

口腔按摩则有利于增强口腔感知觉及反馈,提高口咽部肌力和肌张力,促进原始反射建立,加快进食能力的发育○4。

多潘立酮拮抗
多巴胺受体,抑制呕吐的发生,促进上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加速餐后胃排空。

还可增
进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促进幽门括约肌餐后蠕动的扩张度,而且不影响胃液的分泌。

由于
其通过血脑屏障弱,无明显的镇静、嗜睡及锥体外系的副作用○5。

本文通过对早产儿喂养问
题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对非营养性吸吮锻炼及微量早产奶/深度水解奶喂养、口腔按摩、配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讨论,认为早产儿喂养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效率有明显的促进
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铭,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

②李梅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及早期临床观察〔J〕,论著临床论坛,2010,17,111.
○3 Boiron M,Da Nobregs L,Roux S,et,al. Effects of oralstimulation anl oral support on non-nutritive sucking and feeding performance in preterm infants〔J〕.Dev Med Child
Neurol,2007,49(6):321-340
○4兰雅平、陈喻萍、彭映华、何敏,口腔按摩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14,4(4):1214-1215。

○5梁慧芳,中国药品手册年刊(第十版)〔M〕,香港,美迪医讯亚太有限公司,
2006/2007,4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