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6、心中那盏灯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父亲把脸扭过来,有点儿尴尬地说: “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 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 冻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呢!”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用得非常准确, 是哪一个?
14
从父亲“尴尬”的样子,你看出了什 么?
1.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 无奈; 2.父亲想满足儿子美好愿望的歉意。 ……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认
读生字词,然后有针对性地指 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有利于巩固生字,丰富学生的
1. 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 语言积累。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 “措、颂、俗”是平舌音, “尸、疏” 是翘舌音。 字形: “施” 的右半边不要写成 “也” 。 “疏” 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
4
(慈祥)的父亲 (执意 )地要求 忍受着( 寒冷 ) ( 透亮 )的灯笼
5
执意
撩起
打磨
玻璃
炕沿
迷迷糊糊
尴尬
走街串巷
6
深入探究
1.父亲是怎样为“我”做灯的? 2.“我”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 美的灯?
7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 沿很远的地方,正打磨一块冰,姿势很 像在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 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 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3. 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
概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近孔 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位伟人身上借鉴 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同学们,你准备好 了吗? 二、深入学习课文,感悟孔子学琴的过程 1.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描写孔子对 乐曲的弹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 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在我八岁那年的春 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 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 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 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夜 的习俗。在我们看来, 那就是一种过年的兴趣 和享受。
2
3
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 大声读、轻声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2.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主要 人物是谁?
26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9 孔子学琴
1. 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考的习惯。 这个环节也是针对上一环 节学习生字新词时课堂气氛热 烈而设计的,使课堂有静有动。
2. 读完后, 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作业设计
1. 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问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 学生自由发言。
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 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 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 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 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 (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 诚爱国、很有才干……)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 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
(父亲对儿子的爱,亲情的温暖。)
“我”能用心去感受父亲,也说明 了什么? (“我”对父亲的爱,父子情深。)
20
没过几天,冰灯就化了。但是,我的心 里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盏用什么做的
灯?
21
22
1.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是父 亲用心打磨的灯,所以这也是一盏用 (心)做成的灯。 2.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凝聚 着父亲对孩子的爱,所以这也是一盏 用(爱)做成的灯。 3.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凝聚 着父亲对孩子的情。所以这也是一盏 用(情)做成的灯。 ……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 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 : 介绍端午节的 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 3~6 自然段) : 具体介绍端午 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 7 自然段) : 至今人们仍保留在 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 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 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
2.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 突出学 生的学习主体性, 体现教师教学 的指导性, 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 受孔子对学琴不断进取、 精益求 精的精神。
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
3. 谁能用“炉火纯青”说一句话?
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4.
孔子是怎样学琴的,课文的哪部分写了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9 孔子学琴
(提示:紧扣课文,也可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 还可运用课前所搜集到的《史记》中的一些说
法,使用自己的语言等) 2.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 然后派代表讲给 全班听。 五、拓展延伸 1. 孔子的学琴精神让你想起他的哪些名 言?
2. 学生自由回答。 3. 孔子有许多名言, 课前同学们已搜集了不
这个环节是的学生知识面 的拓展, 同时又使学生在办手抄 报的过程中对孔子有了新的了 解,对理解课文内容也大有帮 助。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 (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 点。 )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 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 (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 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 (热爱祖国、 不畏权贵、 坚持正义、 不怕艰难险阻、 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 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 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 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 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 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 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 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 速找出来。 指名答。 (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 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 (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 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 4.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 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 “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 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 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 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的投江做了铺垫。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
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 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 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3.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画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描写孔 子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四、复述故事 1.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 你记住 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课文重 新回顾、加工的过程。
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
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 ( 打磨、擦、停、捂 )
8
“停”“擦”“捂”……说明什么? 说明父亲一直摸着冰,冰在不 断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 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 活打磨。
9
父亲的姿势像什么?
“我努力睁开眼 睛,只见父亲在离炕 沿很远的地方,正打 磨一块冰,姿势很像 在洗碗。”
10
思考:父亲这样做要干什么?
17
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 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父亲 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 手真凉啊!
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了呢?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8
1.父亲关心的话使“我”流泪。 2.父亲冻红的手使“我”流泪。 3.父亲冰凉的手使“我”流泪。 ……
19
“我”仅仅感受到父亲手的冰冷 吗?还感受到什么?
(继续打磨冰灯笼。)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父 亲的态度,感受父亲的爱。)
11
1.“每”说明了什么? (打磨的次数多,时间长) 2.“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暖手的时间、休息的时间短)
12
想一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作者正是通过一个个传神的动作, 才使我们感觉到这段话具体、形象、生 动,同时又蕴藏着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 都知道哪些?
2.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
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 由来》 ,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内容 ?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屏) 佩戴 诬陷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 比较句子。 (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答。 ( “ 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 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 ( “想啊,想啊” “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 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
4. 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 流传到今天,
15
父亲说完,笑了笑,又拿起那块冰, 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不一会儿,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 上取暖。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儿 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盖在身上 的被子。
16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 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通过“急忙”“连连”“我不冷,我 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父亲当时的 心情。)
少,课后,我们将办一期有关孔子名言的手抄 报比赛,请同学们积极参加。 板书设计: 孔子学琴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
23
那是一盏用“ 父爱 ”做成的灯,所 以“我”觉得“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是啊,这是一盏凝聚着父爱子、子爱父 的浓浓亲情的灯,所以“我”觉得“那是一 盏最美的灯”。
24
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碰到过像课 文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
25
实践活动
同学们课后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 访,请父母讲一讲有关爱的感人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