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课文积累与阅读理解。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曹刘。
______。
--《南乡子》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
--《己亥杂诗》
(4)在《泊秦淮》中,诗人借题发挥,对豪门贵族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在《木兰诗》中,表现战争之久,战况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讨论,学校团委会作出了同意张华等五位同学加入共青团的决定。
B. 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小红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 能否独立思考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D. 他踌躇了一会,决定终于还是自己送我去。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搏,
才能取得成功。
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
B. 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一种妙手回春
....之感。
C. 有的老师抓住课文中无关主旨的几句话大加发挥,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是小.
题大作
...。
D. 历史上多少忠臣义士,死心塌地
....,进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4.与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晏子使楚》--晏子反击楚王针锋相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C. 朱自清--《背影》--集中表现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D. 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B. 花木兰像飞一样的度过了关隘和山岭。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6.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端xiáng,②suǒ屑,③无精打cǎi,④hān然入梦
7.语文实践活动
①阅读下列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
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
“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
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
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
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有观点,有分析,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80字
②针对“低头族”现象提出两点建议。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8.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
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
选择了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9.古诗文阅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形象鲜明地描写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______和______。
(用原文回答)
(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0.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缚______ 则为枳______ 晏子______ 非所与熙也______
(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词
①齐人固善盗乎______
②缚者曷为者也______
③谓左右曰______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面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回击?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11.课内现代文阅读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
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背影》节选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这句话用的两种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 (2)“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分别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3)父亲买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这里是否矛盾?为什么?
(4)“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真是夸自己聪明吗?为什么这样说?
12.课外阅读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
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
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
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
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
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
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
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
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
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
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______ 的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②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3.请以“你是我最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你从“尊敬”“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海内存知己;儿女共沾巾;生子当如孙仲谋;吟鞭东指即天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
答案:
(1)海内存知己儿女共沾巾(重点词:己)
(2)生子当如孙仲谋(重点词:仲)
(3)吟鞭东指即天涯(重点词:鞭)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重点词:隔)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
别字。
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
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
句要深刻理解。
2.【答案】A
【解析】
A、没有语病;
B、句式杂糅,可将“使”去掉;
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D、语言赘余,可将“终于”去掉。
故选:A。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此题作答,可结合语意的理解辨析。
3.【答案】D
【解析】
A.使用有误,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
的憾事。
B.使用有误,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C.使用有误,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处理。
D.使用正确。
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
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
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答案】A
【解析】
A.有误,《晏子使楚》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A
【解析】
A.无修辞;
B.夸张;
C.比喻、对偶;
D.拟人。
故选:A。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修辞运用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写文章过程中要
注意恰当运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考查的热点内容,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要注意掌握其含义及作用。
6.【答案】答案
①端详;
②琐屑;
③无精打采;
④酣然入梦
【解析】
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练习。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形近字,根据具体语境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重点练习。
7.【答案】①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
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只需根据材料中反映出的低头族的问题发现自己的看法即可。
观点明确,表意清晰即可。
②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建议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还要注意对方的身份。
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①低头族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从而忽略了与他人的正常交流,带来了信息进代的无礼与冷漠,
②一,放下手机等电子设备,也家人或朋友多做交流。
二,到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解析】
第一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
第二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
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8.【答案】长河;跋涉;成功;付出
【解析】
经分析例句,仿句的内容是选择路上所遇的困难,句式是“选择了什么,你也
就选择了什么困难”,语意连贯,句式正确即可。
答案示例:选择了长河,你也就选择了跋涉。
选择了成功,你也就选择了付出。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要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即可。
9.【答案】风飘絮;雨打萍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
“山河
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这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破碎的国
家飘摇不定比喻成“风飘絮”,把自己坎坷的经历比喻成“雨打萍”。
诗中第二联,形象生动地比喻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两个短语是:风飘絮、雨打萍。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整首诗的主题思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
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答案:
(1)风飘絮、雨打萍。
(2)人难免有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
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
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
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
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本诗是一首律诗。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0.【答案】fù;zhǐ;yàn;xī;本来;同“何”,什么;身边的大臣;莫非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读音依次为:fù、zhǐ、yàn、xī。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固:本来。
②句意为: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曷:通假字,同“何”,什么。
③句意为:对身边的大臣说;左右:身边的大臣。
④句意为: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缚:绑。
诣:到…去(指到尊长那里去).句意为: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②句中重点词语:熙:通“嬉“,戏弄;病:辱。
句意为: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抓住
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晏子运用类比方法,用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环境(水土)对植物的影响,从而引出齐民入楚即盗,是楚
国的环境(水土)不好,矛头直指楚国。
答案:
(1)fù、zhǐ、yàn、xī。
(2)①本来;②同“何”,什么;③身边的大臣;④莫非。
(3)①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②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运用类比的方法反驳。
用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从而
引出齐民入楚即盗,是楚国的环境不好,矛头直指楚国。
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
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
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
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
老
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固:
固众人本来(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坚决(坚决)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11.【答案】外貌(肖像)描写;动作(行动)描写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句子先介绍了父亲的衣着,属肖像描写;接着写父亲的“走”“探”都是动作描写。
(2)本题考查词语蕴含情感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赶紧”指的是抓紧时间,第一个“赶紧”拭干泪,表现我生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第二个“我赶紧去搀他”,可见我现在理解懂得父亲了,怕父亲累着,心疼关爱父亲。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
解答此题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间关系及事件,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
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个“似的”可见父亲并不轻松,但他作为父亲为儿子买来橘子,尽管辛苦,但心里是高兴的,为自己尽了做父亲的责任而高兴,所以二者是不矛盾的。
(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聪明的本义是智力超群,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里的聪明并不是本义,应是褒词贬用,句中义是愚蠢。
这里采用反语的修辞,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答案:
(1)外貌(肖像)描写,动作(行动)描写。
(2)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怕父亲累着,体贴,心疼父亲。
(3)不矛盾,艰难的是动作,轻松的是心情,艰难的动作与轻松的心情相对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4)不是,这里是反语的修辞,表现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之意。
本阅读语段出自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背影》.选段主要描写父亲到车站送我,为我买桔子爬月台的背影。
全文正是以”背影“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小事的描述,表现父子间的深情,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分为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
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
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
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12.【答案】刚强坚毅
【解析】
(1)此题考查对描写对象特点的总结。
从文段中的“冬日的午后”、“沁骨的凉”、“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等语句,可以分析出答案: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因为本文的主题是写母亲,所以,文中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