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的性质》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钠的性质》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钠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单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以后研究其他物质的性质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法。
笔者想通过《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新教材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案例实录
案例二,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分组做教材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光泽。
将钠暴露在空气中,继续观察钠切面颜色、光泽的变化。
教师强调:1.钠用镊子夹取;2.在干净的玻璃片上进行切割;3.注意观察实验现象;4.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胆小,怕做实验,不敢动手;还有些同学由于切得很小心、很慢,所以
当他再看断面时已经没什么明显的变化……在总结时,同学们除了说出主要的物理性质之后,有些同学还提出了剩余的金属钠为什么还可以放回原瓶。
还有同学说,放置一段时间后,断面变潮湿了,并出现了小气泡。
由于这位同学的提醒,很多学生都予以响应,说明大多数学生都看到了这个现象。
我首先对提出该问题的同学予以表扬,称赞他观察认真细致,鼓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
接着提示大家说:虽然这么多同学都看到了,但在课本中对这点并没有进行描述,说明在这里并不能马上解决。
同时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一步了解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我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要求大家自己查课本,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给以解释。
就这样,平稳地给予了过渡。
点评:1.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以后在遇到随机意外事件时要沉着、冷静,对学生的问题如果不能立即答复,也不能轻易否定。
可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号召所有学生在课下通过一起查资料、一起合作、独立学习、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
2.通过这个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和他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了钠的物理性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起来,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