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1(第一、二、三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请将正确选出来,共60分)
1.“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B.祖先牌位C.青铜兵器D.皇帝宝座
2.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D内阁制
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天下一家”“大一统” B.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5.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6.“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
地。
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7.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用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8.《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9.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哪一制度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10.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11.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12.“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13.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14.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1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16.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7.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
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
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
”材料反映了()
A.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
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D.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18.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类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
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遵照了以下原则
①联邦制②分权制衡③消灭奴隶制度④民主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已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背崇尚自然则的理性精神
20、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1、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族贵族的专制统治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22、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3.下述主张出自于《资政新篇》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B.“兴医院以济疾苦……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
”
C.“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24.下列关于19世纪初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唯一方式B.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原因是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D.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5、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A.掀起瓜分狂潮B.要求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希望利益均沾
26、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7、“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28、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国家政治结构是政治史上的常见现象。
下列制度或机构主要依据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有()
⑴西周分封制⑵秦朝的郡县制⑶雅典四百人会议⑷美国联邦制
A.⑴⑵B.⑶⑷C.⑴⑶D.⑵⑷
29、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
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A.责任内阁的权利重心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30、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A.平民采取有效的方式争取自身权益B.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C.贵族让步在法律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蹇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投其所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
如是而不问,则再如前所为者,名之曰“温卷”。
如是而又不问,则有执贽于马前,自赞曰“某人上谒”者。
————唐《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
材料三宋代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
……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即省试,由皇帝临时任命主考官。
……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廷复试,称之为“殿试”,经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
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
……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注:糊名)、“誊录”。
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士6603人。
……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
(注:宋代科举考试录取时,分“正奏名”与“特奏名”两类。
经过中央省试合格的举人,称“正奏名”;因多次落地且年高而在殿试时另立名册、受到特殊照顾者,称“特奏名”。
整个宋代特奏名录取数目,大约占全体录取数的45%左右。
)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三卷和《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四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存在的现象,试说明其不利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2分)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6分)
(5)据材料四,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4分)
32.(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面两幅英、美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美国美国英国
国家元首名称总统国土
产生方式选举世袭
任职任期制终身制
权限有实权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总统首相
材料三变法运动的目标是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这深刻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是爱国、进步的……变法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是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也是清王朝内部“帝党”向“后党”夺权的斗争。
(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指出与此相关的美国和英国两国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曾经试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最终的结果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8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D A C D B A A D C C A D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C C D C B C B C B C A A
31、(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2分)
(2)现象:考生向主考投呈作品(或投卷),以博得主考的赞赏。
(2分)
不利影响:请托之风盛行,主考与中举者形成特殊关系,导致政治腐败。
(2分)
(3)严格考试程序,对科举取士过程控制日趋严密,强化对考生和考官双方的防范,以求公平。
(2分)
(4)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3分)体现“公平”、“择优”的机制原则;提高官僚队伍素质,促进官僚体制完善,加强皇权专制。
(3分)
(5)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4分)
32.(1)政体:美国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4分)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4分)
(2)说明: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自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答出四点即可得4分)
(3)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由妥协性,软弱性的阶级本性决定;袁世凯的背叛;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言之成理且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