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试卷模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
中文系 新闻专业 本科 2012 级
《新闻采访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3—2014 学年 第二 学期闭卷120分钟
得 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预测性新闻
□2、新闻策划
□3、交叉采访
(
可拆分区
)
(不可拆分区)
题号 一 二 三额 ┄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核分人 复核人
得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1、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和作用?
□2、简述新闻采访观察法的基本要求?□3、简述如何拟定采访计划?
□4、简述新闻采访中抓新动向的具体内容?
得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结合实际论述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的意义和内容?□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采访中问出精彩问题及提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得分
四、拟定采访提纲(每小题 35 分,共 35 分)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份采访提纲,提纲内容应包括:
1、采访主题(5分)
2、采访对象(10分)
3、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0分)
4、问题设计(10分)
女子为办免费高中沿街乞讨去企业募捐被狗追
这是山村里的一间小屋,只有三面墙,另一面用尼龙布围着,遮挡风雨。

屋里住着爷爷奶奶和孙女,一家人衣衫褴褛。

看到这种情景,来家访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立即将外衣脱下来披在了奶奶身上。

陪张桂梅一起来家访的北京青年志愿者殷鉴和吴天,从没见过这样的贫困家庭,两人呆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忘了汽车后备箱里有一袋捐赠给这家人的衣服。

“难以想象一个阳光活泼的女孩竟然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


两年多来,像这样“难以想象”的情况,80后的殷鉴和90后的吴天见到了许多。

他们跟着张桂梅去了很多村寨,到学生家中家访。

他们还跟踪采访了女高在校师生以及从女高走出去的大学生500多人,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并以学生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成了30个人物的自述体报告文学。

不过一开始,殷鉴和吴天并没想到自己能够坚持两年。

当初,他们从职业围棋运动员转行做编剧、师从著名编剧王宝社,后来被王宝社“驱逐”到云南,并要他们“起码待一年”。

但是他们一待就是两年,而留住他们的就是校长张桂梅,“真的想为张老师做些什么”。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的校长,也是那个曾经在北大百年礼堂让季羡林先生流泪、感动了全中国的“校园妈妈”。

她创建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曾在华坪县民族中学等学校从教30年的张桂梅,常把工资和各种奖金拿来贴补家庭贫困的学生,1997年,她被查出癌症,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眼见许多山区女孩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娃,她还是放弃了退休生活,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此举遭到了不少人的议论,无奈之下,为了办学校,张桂梅决定去乞讨。

接连四五年,每到寒暑假,张桂梅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到昆明的大街小巷乞讨。

她把各种荣誉证书晾出来,但依然时常遭到鄙夷:“挺大岁数的,还干这种骗人的事。

”有时,她到一些企业去募捐,人家就放狗追着她跑。

张桂梅常常委屈地哭完了又接着乞讨。

直到2008年,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三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终于建了起来,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每一笔捐款的来源。

在这所学校,课本、住宿、校服一切都是免费的。

2011年7月,女高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尽管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高考上线率竟是100%。

张桂梅管理学校的方法,让殷鉴和吴天眼中含泪。

今年57岁的张桂梅,无儿无女,每天跟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背诵《弟子规》,合唱《红梅赞》。

早上5点半她第一个走到教学楼,把门打开,晚上11点半最后一个走出教学楼再把门锁上。

学校里的杂活,她都跟着干,学生们当面叫她老师,背后叫她“老大”。

学生宿舍从不锁门,学生的洗漱用品、床铺被子整齐洁净,水泥地面被擦得反光,吃过饭的碗干净得几乎不用洗。

为了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

殷鉴和吴天来后,跟着张桂梅走在弯曲的、艰险的、风光各异的山路上,去家访成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曾经有一段时间,殷鉴和吴天不明白张桂梅坚持家访的意义有多大。

“山路曲折难走,有时一天只能家访一个学生,而几年来张老师已经跋山涉水,家访了400多位学生。

”吴天说。

但跟着张桂梅家访了两年,他们渐渐明白了。

吴天记得,一位曾想退学的女生在张桂梅家访劝说后,坚持了下来。

后来,这个女孩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出去读书的那天,全村300多人站满了她家四周的山坡,手里拿着鸡鸭为她送行。

“这个女孩背负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更是一个村庄的命运”。

家访过程中,他们还了解到,村民最怕两件事:一怕生病,二怕上学。

有的因为女孩得了阑尾炎就退学了,有的跟着村里的伙伴外出打工,还有的因上学路途遥远而辍学。

“这里很多家庭支撑孩子读书的想法,就像几根细细的柱子撑起的凉棚,脆弱得很。

”殷鉴说。

两年多来,殷鉴和吴天去了很多村庄,每一次家访的情况,影像、照片、文字,都被他们记录了下来。

这些资料被张桂梅称为“女子秘密档案”锁在柜子里,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女孩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是想给学生留份资料,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一个家庭里,母亲总是最辛劳的,如果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家风,那张老师就是一个学校的校风。

”殷鉴说。

去年暑假一次去家访的路上,有人背张桂梅过河,不小心摔了一跤,张桂梅折了两根肋骨,检查时又发现肾上有肿瘤,医生建议她尽快到大城市就医。

但张桂梅只是托人要了民间的土方子,每天敷药在患处,因为“舍不得离开学校一天”。

事实上,张桂梅已经病得很重,她每天要服用大把的止疼药和消炎药,经常头疼,厉害的时候,她在想“把脖子以上一刀切下去,该有多舒服”。

她有时觉得自己“就像雪人一样,一旦太阳出来,随时都会化掉”,但她又从不向病魔妥协,因为她想“再等等,再看一届学生走出去。


但无论多么疼痛,她在学生面前总是精神抖擞。

“她是靠意念支撑着。

”殷鉴说“和张桂梅相处的时间越长,殷鉴和吴天就越心疼这个“小老太太”。

尽管在这里没有一分钱工资,甚至因为“什么都没有”和女友分手,但殷鉴和吴天从没后悔。

他们在学校洗衣做饭、拖地扫地、割草修枝、兼任学校食堂员工和保安。

“想为张老师做些什么,想让更多人了解张老师为之倾尽心血的学校。

”殷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