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语文初二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岳阳市语文初二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闲瑕辉煌缥缈淅淅沥沥
B. 蜿蜒缄默猥锁戛然而止
C. 葱笼骄奢穹顶人情事故
D. 斟酌踌躇凋零参差不齐
答案:D
解析:A项中“闲瑕”应为“闲暇”;B项中“猥锁”应为“猥琐”;C项中“葱笼”应为“葱茏”,“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母亲在院子里洗衣服,我在旁边看着,看一会儿,就跑出去,自己玩一会儿,又跑回来。
B. 在母亲的膝上,我就被迫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思考。
C.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D. 他时而朗读课文,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思考问题,显得十分投入。
答案:B
解析:B项中“严肃”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深刻”。
A项中的“就”字写出了“我”的活泼好动,也写出了母亲的慈爱;C项中的“好像”和“钢针”写出了“我”看到老班长吃鱼骨时内心的震惊和悲痛;D项中的“时而……时而……时而……”句式,
写出了他学习的专注和投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B. 桂林的山水真是美不胜收,游览的游客们在这里流连忘返,乐而忘返。
C.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次春游的计划,都争着要当组长。
D. 他整天不学无术,不求上进,只想着不劳而获。
答案:A
解析:A项“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正确;B项“乐而忘返”形容非常快乐,忘记回去,与“流连忘返”意思相近,语义重复,使用错误;C项“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其说不一,也形容饶舌,多嘴,用在此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D项“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4、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夜发清溪向三峡, ____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4)自古逢秋悲寂寥, __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其一)》)
(5)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自己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答案:(1)这是出自刘禹锡《秋词(其一)》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因此,答案为:便引诗情到碧霄。
(2)这是出自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因此,答案为:夜阑卧听风吹雨。
(3)这是出自李白《峨眉山月歌》的名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因此,答案为:思君不见下渝州。
(4)这是出自刘禹锡《秋词(其一)》的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此,答案为:我言秋日胜春朝。
(5)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自己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诗通过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观点新颖,内容深刻,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地笑了。
B. 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从不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C. 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全班同学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 桂林的山水真是巧夺天工,令人流连忘返。
答案:B
解析:A项中“忍俊不禁”已包含“笑了”的意思,与后面的“笑了”重复,使用不当;C项中“忍俊不禁”与“大笑起来”语意重复,使用不当;D项中“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形容自然景物,使用不当;B项中“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使用正确。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 。
(崔颢《黄鹤楼》)
(2)___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 , 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
答案:(1)这是出自崔颢《黄鹤楼》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这是出自杜甫《望岳》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登上山顶,俯瞰脚下,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
B. 他是个计算机天才,总能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真是独具慧眼。
C. 这篇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味同嚼蜡,令人难以卒读。
D. 这场演出真是精彩绝伦,每一个节目都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用在此处形容登上山顶后看到的美丽景色让人心情舒畅,使用正确。
B项,“独具慧眼”指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用在此处形容他能在复杂的数据中找到问题的关键,使用恰当。
C项,“味同嚼蜡”指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但此处用来形容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虽然意思相近,但“难以卒读”更侧重于形容文章写得太差,使人读不下去,与“味同嚼蜡”的侧重点不完全吻合,且“难以卒读”一般不用来直接形容作文内容本身,故C项使用有误。
D项,“精彩绝伦”指精彩美妙到了极点。
用在此处形容演出非常精彩,每个节目都让人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
第一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标题: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画线的句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中,“悄悄地”和“偷偷地”这两个词语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案:“悄悄地”表现了母亲担心自己的情绪或举止会刺激到我,让我更加痛苦,所以行动十分谨慎;“偷偷地”则表现了母亲关心我,但又怕让我知道她还在担心我,所以偷偷地听动静,表现出母亲的细心和关爱。
2、文章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去看菊花时,着意写了菊花的色彩,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文章最后一段写菊花的色彩,一方面是为了渲染出热烈而深沉的秋天氛围,另一方面则通过菊花的烂漫、生机勃勃,烘托出“我”在母亲去世后,在妹妹的陪伴下,
已经走出悲痛,开始积极面对生活的状态。
3、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案:不好。
因为“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同时,文章以“秋天”为线索,使内容更集中,结构更紧凑。
因此,去掉“秋天”两字会削弱文章的意蕴和表现力。
第二题
阅读文章:
标题:《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
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题目:
1、文章多次提到“看花”,这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案:“看花”在文中是母爱的集中体现,它反复出现,贯穿全文。
第一次,“看花”是母亲对我的提议,是母亲为了鼓励我重新振作起来,热爱生活;第二次,“看花”是母亲临终前的殷切期望,她希望“我”能像菊花一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答案:母亲是一位慈爱、坚强、细心、善解人意的人。
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即使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鼓励着儿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她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总是默默承受,从不抱怨,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感化着儿子。
同时,她也是一个细心的人,能够察觉到儿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安慰。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母亲未说完的话是什么?
答案:母亲未说完的话可能是“你们兄妹俩要相互扶持,坚强地活下去,好好儿活,
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句话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深关爱和期望,她希望子女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
第一题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造化钟神秀”的“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2、请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山间云雾缭绕,诗人的胸襟随之荡漾开来,飞鸟归林,诗人睁大眼睛极目远望,直到飞鸟归巢。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二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原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答案:制:规模。
(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答案:冥冥:昏暗的样子。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其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名著阅读(9分)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保尔在海边散步,忽然想起在临走的时候,他答应过丽达要帮助她搞一个学习小组。
可是,现在他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能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呢?
保尔站在海边,苦恼地想着。
现在他已经离开了工作,不能立刻回去,怎么参加这个小组呢?而且他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怎么出门呢?他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名的怒火。
他恨透了这可恶的病魔,它剥夺了他的健康,剥夺了他的工作,甚至剥夺了他继续为革命奋斗的权利!
但是,保尔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他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想到这里,保尔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他决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题1:保尔为什么感到苦恼?
答案:保尔感到苦恼是因为他离开了工作,不能立刻回去参加丽达的学习小组,而且他现在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无法出门。
小题2:保尔心中的怒火是源于什么?
答案:保尔心中的怒火源于病魔剥夺了他的健康、工作,甚至剥夺了他继续为革命奋斗的权利。
小题3:保尔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哪段话,让他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答案:保尔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让他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五、写作题(50分)
题目: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写作示例:
成长路上的那盏灯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都在不断地前行,追逐着梦想与光明。
在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温暖与力量。
对我而言,那盏灯就是我的母亲。
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我独自坐在书桌前,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心中充满了焦虑和迷茫。
窗外的月光冷冷地洒在我的书桌上,似乎也在诉说着冬夜的寂静与孤独。
就在这时,门轻轻地被推开了,母亲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走了进来,她轻声说:“孩子,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吧,喝杯牛奶暖暖身子。
”我抬头望向母亲,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温柔与鼓励,仿佛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
我接过牛奶,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我低头喝了一口,那温暖的感觉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房。
我抬头对母亲说:“妈,我没事,就是有些紧张。
”母亲坐在我的床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别紧张,妈妈相信你。
你一直都很努力,只要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妈妈都会为你感到骄傲。
”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前方那盏明亮的灯,它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我深知,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坎坷和艰难,只要我心中有那盏灯,我就不会迷失方向,更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母亲的那句话和那个温暖的夜晚。
那盏灯一直在我心中闪耀,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我知道,那盏灯不仅仅是我母亲对我的爱与信任,更是我内心深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解析:
这篇作文以“成长路上的那盏灯”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
了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文章以冬夜的一个场景为切入点,通过母亲送牛奶这一细节,展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
同时,文章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母爱比作成长路上的那盏灯,既形象又贴切。
在结构上,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点题,中间展开叙述,结尾总结升华。
这样的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此外,文章还注重了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综上所述,这篇作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作品,它不仅符合题目要求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