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
“意象”类型?
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像,诗歌创作就是意象的组合,通过意象组合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诗歌意象组合通常是同类型意象的并列或递进式组合。

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空山”,“新雨”,“晚”,“秋”,几个意象。

“山”是“空”的,空是空旷,空灵的意思,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意思。

“雨”是“新”的,新是新鲜的意思,最近发生的事,又有空气清新的意思。

“晚”是时间,傍晚,“秋”是季节,秋季。

颔联“明月”、“松”,“清泉”、“石”,几个意象。

新雨后是雨刚刚停,明月初升,月光照射在松林之间。

清澈的泉水淙淙流在陡峭嶙峋的山石之中。

这一联正中苏轼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是对首联意象的演绎,颈联是对颔联意象的递进,“竹”、“浣女”,“莲”、“渔舟”,由景物进入人物,用倒装逼手法,因为浣女回来而竹林里发出喧哗之声,由于渔舟入港莲花形成躁动。

这里用的竹、莲都是美景,浣女、渔舟都是下层劳动人民,表现王维对官场厌恶,对人民亲近的立场和感情。

这里的意象都是正用的。

竹是“四君子”之一,诗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

但也有大诗人反用这个意象,如“黄芦苦竹绕宅生”。

尾联就两个意象“春芳”,“王孙”,用春芳与首联“秋”对比,说明春芳自己“歇”了,春光不再,但秋色仍好,王孙可以留在这里,进一步表达诗人对山居的热爱之情。

以上用一首诗讲意象的并列,递进关系,另外还有对比关系。

对比关系有两种,一是句内对比,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都是乐景意象,但紧跟的是“溅泪”,“惊心”又是悲景意象了,这样的意象对比强化了悲剧气氛。

又如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是残酷的,“黄花”是悲哀的,但后面跟着一个“香”,意象陡然转变,变成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还有一种对比是句间的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典型。

还有毛泽东“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种是放射性组合,就是首联定下意境基础,后面用各种意象来解释,配合这个意境。

如白居易《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第一句就写宫女夜里睡不着,哭湿了罗巾,接下来三句都围绕这个意境表达,第二句前殿歌声响起,君王另有所爱,第三句是抱怨“我还没有老呀,怎么就没有恩爱了呢?”最后一句写倚靠着熏笼,坐到天亮。

意象组合的方式各种各样,写诗就是把意象组合好,构成意境。

意象类型很多,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分为思念类、悲伤类、怀古类、闲适类、欢愉类,很容易查到,不再啰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