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家教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减缓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
(1、2周) 1、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小班幼儿在入园前夕,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如:自己吃饭、大小便、洗漱、穿脱衣物、安静睡觉等。
独立能力强的幼儿能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加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幼儿与人交流,逐步消除幼儿对陌生人的恐惧感。
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开朗、自信的性格,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正确送幼儿入园的态度
家长应正面引导幼儿,切莫说“反语”。
如:如果不听话就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来教训。
这样会产生负面效果,幼儿的心理上会对幼儿园蒙上一层阴影。
家长应鼓励幼儿坚持上幼儿园。
4、多与教师交流
教师是幼儿在园一切行为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家长想要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焦虑行为,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教师。
多于教师沟通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表现、行为,针对某些消极行为,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给孩子自信心的法则
(3、4周)
1、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
2、赞扬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
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开心小游戏,而且要注意所花时间的质量往往比时间的长短更重要。
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妈妈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
5、创造各种家庭活动项目,比如小朋友聚会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承担某些特殊任务。
6、孩子喜欢别人需要他的感觉,给他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家具,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7、尽可能创造让孩子阅读的机会,同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并发表孩子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评论。
8、要让孩子自信,妈妈自己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
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倾听最重要。
你的倾听会使孩子认为你很在乎他的观点和看法。
10、要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你没有实现诺言,孩子会感觉似乎他自己做错了事情。
节约教育
(5、6周)节约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女儿吃饭掉米粒儿,我捡起来送进嘴里,女儿说有细菌;女儿挑三拣四,剩下的饭菜我全吃了,女儿说会传染疾病。
我说,妈妈懂,但妈妈必须这样做!女儿不解,我就乘机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告诉她妈妈小时候吃不到白米饭,菜里没有油水,身体缺营养,所以个子没长高。
感情丰富的女儿马上就投来了同情的目光。
见女儿动容,我又给女儿解释早被她背熟了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义,女儿的眼睛亮闪闪的:“妈妈,我以后不浪费粮食了!”经过多次这样的思想教育,女儿吃饭不撒米粒、不挑食、也不剩饭了。
节约教育,要体验劳动的辛苦,感知赚钱之不易。
女儿的水彩笔是红色的,还没画完就闹着要买24色的,我的条件是用完了再买;女儿的油画棒短了,我给她套上钢笔帽儿,用完了再买!女儿不服却无奈。
一天夜里,女儿起床起夜,发现妈妈还在写字,大惑不解。
我说,这月的工资给宝宝交学费,买吃的,全用完了,所以妈妈的要加班翻译资料,挣钱了给你买水彩笔和油画棒!女儿感激得直亲妈妈:“妈妈真辛苦!画笔用完了再买吧!”
平时在家,我注意勤俭。
洗完衣物的水用来冲马桶,洗完脸的水用来拖地,淘完米的水用来洗碗,既环保又卫生还省钱,做这些的时候我有意讲给女儿听。
家里虽有洗衣机,我却很少用,除非大件才机洗,其他都用手洗。
女儿心疼地说妈妈真辛苦,用洗衣机你就轻松了!我告诉她,手洗虽累,但洗得干净,而且省电省水,省出来的电费钱、水费钱就可以给你买故事书了。
女儿若有所思。
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女儿慢慢学会了勤俭:上完厕所问一声有没有洗过衣服的水;别人忘记关灯,她去关上;画笔用到不出水才扔掉;画完画的白纸反面继续画……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说的大概就是这个理。
培养孩子好习惯应从“小”做起
(7、8周)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懒惰、依赖性强、不懂礼貌、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总有大人跟在后面说,有些父母有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可就是不见效。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教育中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没有把劲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
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专家表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
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从“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家做起。
专家表示,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父母要不怕反复。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之进餐篇(9、10周)
首先从明确要求开始,给幼儿规定了用餐时的具体要求:
1. 吃饭时小脚要放好,身体尽量挨着桌子,吃饭时眼睛要看着碗,不能东张西望,要一只手拿小勺子,一只手扶着碗。
2.保持桌面地面干净,不干净的老师要让他马上收拾干净再继续用餐,饭后老师要及时监督检查看看有没做到“三干净”。
3.用餐时要专心,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以让他们开小会,因为一旦说起话来他们肯定就没完没了,如果有什么事情想和朋友说的就赶紧吃完饭搬椅子到一边去谈。
4.吃饭时要大口大口吃,不可以含在嘴里大半天都不嚼一下。
5.不可以挑食,鼓励幼儿尝试各种菜肴。
6.吃完饭后,要求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碗和小勺子放到指定的篮筐里面,然后自己拿小毛巾擦干净嘴巴。
7.吃得不多是小班幼儿的一大特点,根据幼儿的食量进行饭量的调整,要求每一位幼儿不许剩饭倒饭。
小班倾听习惯的培养
(10、11周)一、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二、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小班幼儿可选择画面大、文字少。
故事简短、有趣易懂的儿歌和故事。
小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有的幼儿不能理解语义内容,从而影响了倾听。
其次,可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第三,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
小班倾听习惯的培养
(12、13周)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前提,它对语言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新小班幼儿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
因为这个时候的幼儿才刚刚适应幼儿园生活,情绪方面反复性比较强。
为此,我在组织幼儿活动的时候总是设计形象有趣的情节来吸引幼儿,培养他们倾听的良好习惯。
在组织语言活动《拔萝卜》时,我针对故事里面的角色设计好情景,先是出示大萝卜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进行演绎。
这时,我发现幼儿深深地被老师的生动有趣的表演所吸引,幼儿产生一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愿望,活动既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从中又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之健康护理
(14、15周)让宝贝离开家长的身边,父母们总是有许多担心和牵挂,孩子更是弱小群体,很容易就感染疾病,那么家长们有什么护理和预防的措施,能防范于未然呢?
一、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保证孩子得到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晚上早点睡觉,中午一定要午休!
二、在孩子休息和玩耍的室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
三、给孩子喂养的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并且营养均衡充分的食物。
应该荤素搭配,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不能让孩子有挑食的坏习惯。
四、幼儿园算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如果发现有小朋友感染了流感或者一些易传染的皮肤病、呼吸性疾病等,应该让这个孩子回家休养,以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哦!
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之健康护理
(16、17周)
一、家长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卫生的好习惯,不用手揉眼睛,更不把手和其他东西随便往嘴里塞,吃饭之前、上厕所之后必须洗手!
二、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多陪伴孩子锻炼身体,去公园散步,去爬山等。
三、给孩子穿戴的衣物尽量是透气舒适的纯棉材质,天气转凉了应该在幼儿园内准备一件保暖的外套。
孩子的床上用品也应该经常清洗,晒太阳杀菌。
四、让孩子远离过敏原,例如:花粉、宠物、油漆等,如果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家长应该事先告诉老师,也让孩子记住自己不能吃的东西!
五、孩子的日常用品应该和大人以及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区分,切勿和大人混用!
六、在合适的时间带孩子进行接种疫苗,以防止儿童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之幼儿教育
(18、19周)幼儿园小班,不像大班是小学教育的过渡期,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玩!可是并不是随便乱玩,而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玩,那么要怎么做呢?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可能连话都说不清楚,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在平常教导孩子讲话时,更可以把语言的训练添加到游戏中去!比如:绕口令、过关密语、街头暗号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做到更好的表达自己!
二、益智类玩具
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给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玩具,例如:积木、拼图等,让孩子的玩具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上幼儿园小班,是宝宝第一次离开家长的身边,正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好时候,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形成的生活习惯,基本上奠定了孩子以后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家长们要好好培养,不可让孩子过分依赖家长,形成好吃懒做,胆小懦弱的性格。
幼儿园小班本来就不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时候,而是在这最单纯快乐的时期,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并且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初步的准备工作,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了!
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之幼儿教育
(20、21周)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
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
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
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
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
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
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
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
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家园共育,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22周)做好幼儿的榜样。
思想家休谟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
可见习惯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情感受外界的影响大,而家长与幼儿有着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彼此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强烈的感染性。
因此每位家长都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孩子做榜样,从而使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之中,一些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便会自然的形成。
教育意见要一致。
也就是说在教育幼儿时,家长的态度要和气,教育意见要统一,不要出现两种声音,不要把家长之间教育幼儿的分歧暴露在子女面前,不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听从谁的教育。
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要一以贯之,不能“此一时彼一时”,“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也不能忽严忽松,以自己的情绪来对待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让我们正确把握教育的尺度,引导幼儿全面发展,同时积极配合教师搞好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