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韩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
• 关心百姓 • 身为言官,一向恪尽职守。当时关中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
遍地。然而当地官员却瞒报灾情,谎称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韩愈闻言拍案而起,痛陈昏官之过,却不想被对方反咬一口,遭 贬出京。之后因为皇帝执意迎佛骨入宫供养,他再次直言进谏, 因此触怒君王,直接被贬到了千里之外的潮州。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并未让韩愈的一腔热血 变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驱鳄鱼、易民风,为百姓谋福祉。 当地人民感念他的功绩,使得“潮州山水皆姓韩”。
十一岁的韩愈再次挺身而出。一篇《论佛骨表》便横空出世,言 辞犀利。 • 韩愈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 臣不怨悔!”其结果可想而知,天子震怒,欲将韩愈处以极刑,幸 得官员、布衣求情,才勉强保住性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论佛骨表》早晨进谏,晚上韩愈就被贬到千里之外的潮州。
• 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 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 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 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 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 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生平经历
•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 年(792年)登进士第。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 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 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 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 乱”,升刑部侍郎。
• 他性格甚怪。其思想源自儒象,却有离经叛道之言从儒家正统自 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而又相信天命鬼神。他为 “书文运动”发起者之一。善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口语。后 人对他评价甚高,尊之为“唐宗八大家”支首。与杜甫并称为 “杜诗韩笔”。
作文素材
• 赤诚之心 • 传统文化中士人的最高理想便是“修身”“治国”“齐家”“平
•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 “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 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 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
人物成就
• 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 后代有较大的影响。 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 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 大都写得平实顺畅。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 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首·其一》。
•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 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 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 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 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人物成就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 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 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时人有“韩文”之誉。
•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 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 韩愈为人所行之道,及其为文所明之道,都可从他一生实践得到 证明。
人物成就
经典名句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 凡法始立必有病。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作文素材
• 刚正不阿 • 在朝堂上,韩愈依然故我。当时,唐宪宗信封佛教,迎
奉佛骨,还将迎奉佛骨一事昭告天下。韩愈一听,觉得 有违民意,不顾圣上震怒,便立刻上表《谏迎佛骨》。因为 这件事,韩愈深深地得罪了唐宪宗,直接被贬至潮 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说的就是这件 事。 • 他这种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性格,为他带来磨难也为 他带来信念。
作文素材
• 坦率耿直 • 他幼年凄苦,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长大。虽然读书勤奋,满腹
才学,但是韩愈的仕途却十分坎坷,屡试不第,最终是受人举荐 才得以做官。在任期间,他针砭时弊,时常“不平而鸣”——诗 人李贺因父亲名字与“进士”犯讳而不得科考,他立即撰文驳斥 此等谬论;天子因笃信佛理、欲迎佛骨入宫,他不顾个人安危, 极力劝谏。 • 韩愈字“退之”,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总是恪守原则,从未 退让过一次。北宋范仲淹有云:“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韩愈 终生为正义呼号奔走,仗义执言,堪称一代贤臣。
作文素材
• 艺术价值 • 身对于艺术作品而言,技巧塑形,个性铸骨。形固然重要,但如果
没有个性作为依托,就像没有骨架、空有外表的皮囊。 • 六朝骈文,文藻何其华美,却无法掩饰内容的空洞。韩愈发起古文
运动,力倡散文体,主张文以载道,得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振文风,"起八代之 衰"。技巧可以积累和因循,但多姿多彩的个性创新才是艺术最 宝贵的特质。
废弃以辞害意、无病呻吟的骈文,提倡简洁明快的文风。在这场 运动中,韩愈功不可没,他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 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 大道,对后世的文坛影响深远。 • 韩愈强调文以载道,重视作家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教化作用。 他的文章亦如其人,字字如珠如玉,堪称宗师之作。后世对他评 价颇高,苏轼曾赞他“文起八代之衰”。
作文素材
• 文人风骨 • 文字破土于思想,思想养护于品格。作为官员,韩愈一生
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尝尽困苦与颠沛的滋味;但作为文 学家,他的文章率真有力,并曾言:“不畏义死,不荣幸 生。” • 韩愈的气度为其文字增添了力量,他的作品亦彰显了他 的致诚高节。正所谓“性灵彰道著,文骨载风仪。”
作文素材
天下”,而要实现这些远大的理想,首要的是在这纷繁世界中始 终保有一颗赤诚的心,如此,才能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免于迷 失,选择正确的道路。 • 韩愈曾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有高尚的品德和端正的心态,我们才能不偏离梦想的航向,实现 独特的自我价值。
作文素材
• 家国情怀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韩愈一生的信仰,此时五
感谢聆听
• 重用人才 •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不仅在文学的成就卓越,提了“唯陈言
之务去”等观点,掀起一股文学改革风潮。除此外,韩愈主张不 拘一格选拔人才,推荐选拔各种人才。 • 韩愈用人既不避亲,也不避仇。韩愈为朝廷推荐了很多才,如孟 郊、李贺、张籍、以及贾岛等人。韩愈的人才观在当时具有很大 的先进性,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曾经提过“折之为技贱且劳 者也”,“坊”是指当时的粉刷墙壁。韩愈认为粉刷墙壁这种手艺, 是卑贱而且辛苦的。可见韩愈对体力劳动者有偏见。
• 从韩愈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能够捕捉到哪些关键词?
• 1.勇于创新 • 2.坦率耿直 • 3.关心百姓 • 4.艺术价值 • 5.文人风骨 • 6.重用人才 • 7.刚正不阿 • 8.重视教育 • 9.诚实守信 • 10.反对守旧 • 11.赤诚之心 • 12.家国情怀
作文素材
• 勇于创新 • 到唐代中叶,他与柳宗元二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
• 他在百越蛮荒之地栽下了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潮州的好学崇 文之风兴起并且延绵千年至今。
作文素材
• 诚实守信 • 韩愈生活在一个动乱和腐败的时代,各种道德和人性的败坏和堕落
都比较普遍。但是他却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始终以正义、 诚信和责任心作为指导行动的准则。 • 他言必信、行必果。他从未被金钱、权力或者名利所蒙蔽,他一生 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品德。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并在诸多思想争鸣和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冷 静分析的态度。他的思想和行动、他的正直和诚信,一直是我们 学习和崇敬的榜样。
人物素材——韩愈
高考作文专题
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
习
目
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
标 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
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
人物简介
•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 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 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 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 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 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 治家 、教育家。
作文素材
• 反对守旧
• 他三岁丧父,受兄嫂抚养。三位兄长相继早逝,后竟连侄子十二 郎也在他四十岁时病逝。年未四十,“而视芜芜,而发苍苍,而 齿牙动摇”。他就是韩愈。他二十岁进长安考进士,三考不中。 任监察御史期间,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赋税,被贬为阳 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仕途不甚得意。
作文素材
• 重视教育
• 乍任潮州刺史,韩愈目睹如此“夷獠杂地”州学荒废,“人吏目 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遂向礼 部呈报《潮州请置乡校牒》,立意传授儒家“礼乐”之本,教化 潮人“仁义”道德以修身正己明正道而不“踰矩”。为此,延师 兴学育人是关键:“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经费 不足,韩愈将治潮八月所有之俸禄悉数捐助学校,以推动乡校办 学,开启了潮州好学传道之风。“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 赢余,以给学生厨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