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意义上的国债是在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其他城市共和国中首先出现的。从那时起,国债席卷整个欧洲,一 些民族国家,如西班牙、法国和荷兰都开始发行国债。在数百年的国债实践活动中,西方社会产生了种种国债理 论,并且很自然地发生了各种的争论。由于利益得失等各种因素的原因,也就形成了反对与支持国债两种主要观 点,也就使得国债理论构成了财政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理论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及国家财政赤字的出现而产 生的理论
01 相关简介
03 简介Βιβλιοθήκη 目录02 发展演变
国债理论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及国家财政赤字的出现而产生。国债的产生使国 债理论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相关简介
国债,即国家公债、债务的简称。国债是国家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向外国政府及 国内外银行直接借款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具体来说,国债有益论的最根本的论据就是国债对于一国经济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扩 大就业,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外部环境。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他力求结合当时 经济和社会现实,从根本上找出一条拯救资本主义的道路。结合他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是按照以下逻辑来阐 述其国债有益的观点的:凯恩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经济衰退和严重失业的原因,归根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即消 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他认为,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并且由于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因此 随着产出增长,收入与消费的缺口必然会越来越大;由于投资支出受商业预期的影响很不稳定,因此就会出现投 资需求的不足,同时又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从而无法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最终促进投资的增加。总之,在他看来。一部分国民收入将从社会再生产中“漏出”,从而 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而市场是无法依靠自身作用自动调整、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可以说,不同的流派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针对与国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国债的经济效应)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萌芽时期。但是,各个流派对国债的基本观点依旧存 在着巨大的分歧。
发展演变
一、20世纪30 年代以前的西

二、20世纪30 年代以后的西 方
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债理论主要是以古典经济学家的国债理论为代表,他们对国债基本上持否定的态 度。大部分人坚持国债有害的观点。尤其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反对国家对市场和私 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与此相对应,在财政领域,他们坚持平衡预算,认为通过举债为支出融资则会使支出的成 本和收益的不那么紧密,从而导致政府行为约束的减弱甚至丧失,而这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性是巨大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越来越明显,尤其是1929年至1933年大危机的爆发,动摇了 经济学家们对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机制的信念,客观上要求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健全财政政策,要 求政府干预经济以尽快摆脱危机、实现复苏和更进一步的发展。这种认识反映在国债理论上,就是大多数经济学 家对国债的态度开始由否定转向肯定,由认为国债有害于经济转向认为国债可以有益于经济,尤其是在凯恩斯的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下,终于为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社会所接受。
简介
与西方国债理论相比,中国国债理论的产生明显地要晚得多。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产生国债的 理论和实践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导致货币信用关系发展迟缓,应债思想和应债来源匮乏, 缺乏国债发行的经济基础;人身的依附关系、封建君王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使得国债发行难以想像。新中 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曾举借过内债和外债,但当经济学家还没来得及着手研究这一问题时,政府就中断了这一 实践。在其后长达20多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国度内,是不可能产生正确的国债理论的。只有在80年代改 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债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经济学家才真正开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研究这一错综复杂的难 题。诚然,经过这些年来我国国债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我国国债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 展,但同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发达一样,我国的国债理论还不太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谢谢观看
早在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就明确提出了国债有害的观点。此后,许多古典经济学家也 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国债有害的观点,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萨伊。概括起来 说,这些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国债有害论的主要论据包括以下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当国家支出由举债来支付时,就是把该国的一部分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抽出来转用 于非生产性的国家财政支出,这样势必影响该国经济的发展。他指出:“当国家费用由举债支出时,该国既有资 本的一部分,必逐年受到破坏;从来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若干部分年生产物,必会被转用来维持非生产性劳 动。”他还指出:“最初债权者贷与政府的资本,在贷与的那一瞬间,已经由资本的机能,转化为收入的机能了, 换言之,已经不是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者,而是用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者了。就一般而论,政府在借入那资本的 当年,就把它消耗了、浪费了,无望其将来能再生产什么。”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萨伊首先区别了私人借债和政 府借债的区别,他指出“个人借贷者与政府借贷者有这个大区别,即一般地说,前者为着有利用途而借资本,后 者为着非生产性消费或开支而借资本”。随后,他批判了那种国债不过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把国家搞贫 困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