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气候资料图,回答各题。
【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2.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图,完成各题。
【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 )
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
C.下垫面D.大气环流
【2】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冰期雪线下降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D.间冰期物种锐减
3.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各题。
【1】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 )
【2】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4.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分布异常。
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P点的气温可能为 ( )
A.20℃或16℃B.23℃或14℃
C.17℃或18℃D.19℃或15℃
【2】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
A.M地:气候温和湿润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5.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西海岸某山脉植被分布,山麓年降水量高达9 000 mm。
据此回答各题。
【1】图例中的森林是指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该山地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A.东北坡
B.东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
6.下图为某岛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各题。
【1】与甲、乙两地陆地自然带相同的地区分别是 ( )
A.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C.拉布拉多高原、密西西比平原
D.刚果盆地、东非高原
【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7.下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
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 ( )
月份甲地平均降水量(mm)乙地平均降水量(mm)
A.地中海
B.印度洋北部
C.大西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
8.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各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9.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①西北多,东南少②东南多,西北少
③春秋多,冬夏少④夏秋多,冬春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人类目前为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施的工程措施是( )
A.采用滴灌B.修建水库
C.建跨流域调水工程D.建开采深层地下水工程
11.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②地形起伏③河流流向④矿产分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我国古代的诗句,往往蕴含着某种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列诗句,“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
”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3.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各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致相等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 500米B.南坡2 000米
C.北坡3 500米D.北坡2 000米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B.秦岭
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
14.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带,B:带,C: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
二、综合题
1.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__。
2.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如下图)和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左上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B:;C:;
F:;H:。
(2)E气候的成因:。
G气候的成因:。
(3)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甲乙两地所在的气候区:甲,乙 (填左上图中的字母)。
(4)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5)简述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
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
(1) 用在图上标出该地区的最高点。
(2) 判断图示地区地形分布特点。
(3) 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4)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江西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读气候资料图,回答各题。
【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A
【解析】结合题图,依据气候类型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①气候类型1月均温在0℃-零下10℃之间,
7月均温在20-30℃,由此推断该气候为北半球温带气候;①气候类型降水集中在夏季,7月降水量达到150-
200mm,由此可推断为季风气候,故A正确。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答案】B
【解析】按照上题的方法可以判定图中的②、③气候类型分别是南半球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地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般是分布在大陆的东岸,③这种温带海洋性气候因为光照不足,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比较有利,故B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
2.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
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图,完成各题。
【1】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 )
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
C.下垫面D.大气环流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地质时期指距今1万年以前,人类活动极少,故B正确。
【2】有关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冰期雪线下降B.间冰期海面降低
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移动D.间冰期物种锐减
【答案】A
【解析】冰期到来时,气温降低,融雪量减少,雪线下降,故A正确;间冰期到来时,气候温暖,冰雪融化,海
平面上升,自然带向两极移动,物种增加。
【考点】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3.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各题。
【1】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 )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南北半球大陆西岸,受季节性西风影响的地区,可推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且位于大陆
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区。
再根据地中海气候区的纬度分布规律可判断P地纬度小于40°,应位于南半球,1月炎
热干燥,7月温和多雨,故C正确。
【2】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Q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气候,受盛行西风带影响,近地面为西南风,故
D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
4.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分布异常。
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P点的气温可能为 ( )
A.20℃或16℃B.23℃或14℃
C.17℃或18℃D.19℃或15℃
【答案】B
【解析】P点位于16℃与20℃等温线之间,则P点外闭合等值线的数值有两种可能性:若为16℃,说明温度偏低,则P点的温度更低,即小于16℃,故A,C错误;若为20℃,说明温度偏高,则P点的温度更高,即大于20℃,故D错误B正确。
【2】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
A.M地:气候温和湿润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答案】D
【解析】根据温度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M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日照不足,不适合建海滨浴场,故AB错误;N位于 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
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C错误,D正确。
【考点】等值线判读。
5.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西海岸某山脉植被分布,山麓年降水量高达9 000 mm。
据此回答各题。
【1】图例中的森林是指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山麓年降水量能达到9 000 mm推断,由此可推断该森林是热带雨林,故A正确。
【2】该山地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A.东北坡
B.东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为东北(NE)—西南(SW)走向,西南坡临大西洋,多地形雨,降水量多,故C正确。
【考点】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6.下图为某岛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各题。
【1】与甲、乙两地陆地自然带相同的地区分别是 ( )
A.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C.拉布拉多高原、密西西比平原
D.刚果盆地、东非高原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中部为山地,东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其中甲地气候与巴西高原相同,自然带均为热带草原带,而乙地气候与亚马孙平原相同,自然带均为热带雨林带,故B正确。
【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答案】D
【解析】该岛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但乙地因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以及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影响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与之类似的还有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的非地带性,故D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
7.下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
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 ( )
A.地中海
B.印度洋北部
C.大西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
【答案】B
【解析】读题可知甲地7月降水多于乙地,由此可推断此时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1月降水多于甲地,由此可推断此时乙地位于迎风坡;故该岛7月受偏西风影响,1月受偏东风影响,符合印度洋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特征,推断可知该岛屿位于印度洋北部,故B正确。
【考点】区域地理。
8.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各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由此可推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读图可知,同一自然带北坡高于南坡,由此可推断北坡为阳坡,该地位于南半球,故C正确。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位于30°S以南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故C正确。
【考点】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9.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①西北多,东南少②东南多,西北少
③春秋多,冬夏少④夏秋多,冬春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故B正确。
【考点】水资源分布规律。
10.人类目前为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施的工程措施是( )
A.采用滴灌B.修建水库
C.建跨流域调水工程D.建开采深层地下水工程
【答案】C
【解析】人类通过改变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改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C正确。
【考点】水资源的问题。
11.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②地形起伏③河流流向④矿产分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铁路主要位于山谷地区,地势平坦,地形起伏小;铁路沿线分布有公路和城市,有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故A正确。
【考点】交通线路的分布。
12.我国古代的诗句,往往蕴含着某种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列诗句,“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
”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解析】读题可知,塞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气温低,江南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南北气温差异是由纬度差异造成的,故A正确。
【考点】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13.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各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致相等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
【答案】B
【解析】读图取任意海拔高度的山地南北坡,读其降水量,可以发现同一海拔高度北坡降水量高于南坡,故B正确。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 500米B.南坡2 000米
C.北坡3 500米D.北坡2 000米
【答案】D
【解析】读降水量线图,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后开始下降,此时对应北坡对应北坡海拔高度大约为2000米,此后海拔升高,降水量下降,南坡海拔升高降水量持续升高,故D正确。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B.秦岭
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海拔高度高于4000米,且山脉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由此推断北坡为迎风坡,南岭、秦岭、阴山都是南坡为迎风坡,只有天山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少,故D正确
【考点】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14.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带,B:带,C: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
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
【答案】(1)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2)经度地带性(沿海向内陆)水分中
(3)温带季风
(4)水分
【解析】
(1)读图可知,为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40°N以北的温带地区;根据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可知,A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条件变化大,体现的是经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在中纬度地区体现的最典型。
(3)A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对应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4)C为温带荒漠带,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分是其主要限制因素。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二、综合题
1.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寒带苔原(1分) 4 000~5 000米(2分)
(2)没有(1分)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2分)
(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红壤褐土
(5)亚马孙河流域
(6)低纬度
【解析】
(1)自然带①的分布是北纬70°—80°,可判定为苔原带;根据纵坐标,可读出其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为4 000—5 000米。
(2)自然带②分布在50°N—70°N,可判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因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无此带
分布。
(3)③自然带从分布可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从自然带④所分布的纬度看,大陆东西部的植被是不一样的,因此其土壤也不同。
(5)⑤就自然带而言是热带雨林带,就气候类型而言属热带雨林气候,就植被而言属于热带雨林。
(6)垂直地带性的复杂程度与山地高度和山地所处纬度相关,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垂直地带性表现越明显。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2.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如下图)和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左上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B:;C:;
F:;H:。
(2)E气候的成因:。
G气候的成因:。
(3)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甲乙两地所在的气候区:甲,乙 (填左上图中的字母)。
(4)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5)简述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4分)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分)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2分)
(3)P D(2分)
(4)夏季气温高,冬季温和(或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 (2分)
气温年较差甲小于乙;年降水量甲大于乙;甲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总量大,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3分)
(5)终年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
(2分)
【解析】
(1)从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可知A-H依次是极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E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G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3)读甲、乙两图可知,两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甲地降水大于乙地,由此可推断甲地海洋性气候显著,应位于日本,,乙地应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4)夏季气温高,冬季温和(或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 气温年较差甲小于乙;年降水量甲大于乙;甲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总量大,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
(5)甲地终年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
【考点】气候类型。
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
(1) 用在图上标出该地区的最高点。
(2) 判断图示地区地形分布特点。
(3) 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4)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如图(2分)
(2)东部是平原,西部是丘陵。
(2分)
(3)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地区。
(2分) 原因: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2分)
(4)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加强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注意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酸性土壤。
(5分)
【解析】
(1)读图中河流流向,可判读地势最高点位置。
(2)读图可以看到,图示区域东部为河流中下游地区。
聚落密集,河道弯曲,可能是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到,西部是河流源头,村落少,材料中说该地最大海拔268米,所以地形可能是丘陵。
(3)读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与平原区。
(4)图中中西部位于河流源头,是丘陵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所以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加强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注意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酸性土壤。
【考点】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