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课
【人教八下道德与法治】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一、组织国家机构: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二、规范权力运行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
同学张某因高考证被老师扣押而失去语文考试的机 会,他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经调查取证,该县法 院一审当庭宣判:该中学扣证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侵 犯了学生受教育权,判决该校赔偿原告高考报名费219 元,精神抚慰金1.5万元。 法院依据宪法对该案的判决给你哪些启示?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受教育是 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追究。 2)宪法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 超越宪法赋予的权利,每个公民都要增强遵守宪法、 维护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 3)青少年应认真学习宪法,养成遵守和维护宪 法的习惯,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当自己合法 权益受侵犯时,应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捍卫宪法尊严。
任何普通法律都必须依据宪法制定,都不 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视为无效。 判断: 理由: 宪法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其它法律是宪法 的具体化。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判断:
理由: 宪法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 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 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治 国 安 邦 的 总 章 程
宪法 是国 家的 根本 大法
宪法规定国 家生活中最 根本的问题 宪法具有 最高的法 律效力
国家根本任务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宪法为“母法”,其他法律为“子 法”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宪法 是最 高的 行为 准则
宪法制定 和修改程 序比其他 法律严格
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宪法权威性的哪个方面?
2、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权威性?
材料一体现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 题;材料二体现了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材料三 体现了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 为准则。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课(导学案)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理解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过程与方法:能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
树立“宪法至上”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和宣传宪法。
复习重难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3、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4、中国共产党也应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复习过程:环节一、复习课本,巩固知识1.我国确定每年的法制宣传日是。
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地位,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问题。
3.人们常常把宪法称为,而把其他法律成为。
4.宪法的和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5.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通过把国家权力交给和。
6.在我国,行使立法权,行使管理权,独立行使审判权,独立行使检察权。
7.在我国,是一个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8.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
9.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和。
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它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
找出下列问题(标明页码即可)1、、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3、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4、宪法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5、宪法对于公民来说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环节二、自主探究全面理解梳理知识结构环节三、思维互动解难释疑师生互动,组间交流,解决自学中个人和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1)
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
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④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 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作出决策、决定时,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Part 02
规范权力运行
视频:.遵义原书记廖少华因受贿罪及滥用职权罪获刑16年
探究四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思考一:同学们交流该漫画的寓意?
➢ 公章表示: 权 力 ➢ 笼子表示: 制 度 ➢ 阳光表示:公开透明和接受监督
站在法治高度审视,这样一种“讨吉利”的“七夕不办离 婚”的做法,无法掩饰其侵权越权的不合法性质。一方面,从 公民权利角度,这种做法涉嫌侵犯了“婚姻自由”这一基本的 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从政府行为角度,民政局在没有法律依 据情况下擅自决定“七夕只办结婚不办离婚”,涉嫌越权行事, 既不符合“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也有违“法定职责必须为” 原则。
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依
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规范权力运行
如何规范 权力运行
01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
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02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
4. 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第10课 治国安邦总章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 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 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 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 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 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 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程, 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程, 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 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 大声呼喊: 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 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 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开发商的工 作人员气愤地说: 快让开!宪法算老几? 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 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 张某说: 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 刚刚修改过, 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 不能算数。 工作人员说: 市里搞拆迁, 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 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 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 缠不清。 缠不清。 1、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3、宪法之所以被称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 为: 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②宪法规定 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③依法治国的党 和国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宪法规定了 国家生活中的重点问题 ⑤宪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效力 ⑥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 更为严格 A、②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⑥
看材料, 看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依据宪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制定了《 材料一:依据宪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 国刑法》。 依据宪法第103条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条规定, 依据宪法第 条规定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材料二:2003年5月14日,一份题目为“关于审查《城市流浪 材料二: 年 月 日 一份题目为“关于审查《 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 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传真至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制工作委员会。建议书中提出, 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 法制工作委员会。建议书中提出,“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 布的仍在使用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布的仍在使用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 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 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 经过审查,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 经过审查, 2003年6月18日,国家正式废除了与宪法有关规定相抵触的 年 月 日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两段材料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两段材料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十六课治国安邦复习课件
•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它规定 了国家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 严格? • 5.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 6.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最高行为准则 的表现 • 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 8.我们公民为什么要增强宪法观念? • 9。青少年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 10.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 高行为准则
• 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 的法律化 • 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 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的遵守 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 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 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拥护。
为什么要增强宪法观念
•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 则 •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 准则 •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 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 禁止做的事. •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 宪法规定做的事 • 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 为授权的事
三、合作探究 小凯同学经常上网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帖留言、在线交流。在一次上网查阅资 料中,以下消息引起了他的关注——“从2001年开始 ,党中央、国务院把每年的12 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到2012年12月4日一共经历了12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其中多次的法制宣传日以“宪法”为主题”。 请你与小凯同学一起参与网上互动: 网络论坛:1、请在人民网论坛上写出全国法制宣传日多次以“宪法”为主题的理论 依据。 答:(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 要地位。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点 2、在线交流:请你在网络论坛上与网友交流一下,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在线交流: 回帖一: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回帖二: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回帖三: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 法的尊严。 3、在宪法宣传周里,你曾做过什么?(至少2件) ①升国旗、唱国歌 ②宣传宪法知识 ③宪法知识讲座 ④办有关宪法知识的手抄报。
复习第16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自主复习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 3、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5、宪法成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 的最高准则,具体表现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7、公民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 8、作为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9、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为什么如 此重视宪法的学习和宣传?)
东城双语初中
【复习重点与难点】: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全 体公民最高的行为准则
复习过程与方法
1、理解宪法的定义,理解宪法作为我国的 根本大法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了解宪法依法保障公 民的合法权利,在具体情境中学法、懂法、 守法、用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复习过程 案例导入: 一块土地争议28年 村民手拿宪法告赢县政府 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 镇北街村四组的村民在历经28年无数次的奔波无果后, 最终拿起宪法与县政府“公堂”相见。胜诉后,该村 十几名村民代表手拿胜诉判决,敲锣打鼓 满怀喜悦 地来到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逢人便称“俺老百姓能 告赢政府,还是得相信宪法和法律”。 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民告官”胜诉的原因是 什么? 道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民告官”胜诉,是因为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 时还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的最 高行为准则。
收获平台
通过本课的复习 有何收获:
达标训练
选择题:
A ) 1、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 根本问题 C普通法律包括了宪法 D宪法包含着普通法律 2、“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 的观点是( B) A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的 B错误的,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 不是所有的问题 C正确的,因为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的总和 D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八年级政治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03 宪法实施与保障
CHAPTER
宪法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保护私有财产权
01
宪法规定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保护了个人和企业
的财产安全。
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02
宪法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框架,保障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
和公平交易。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03
宪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防范外部经济风险。
宪法在法律诉讼中的作用
对未来宪法发展的展望和期待
01
加强宪法宣传和普及工 作,提高公民的法律意 识和宪法观念。
02
03
完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 加强宪法实施的监督和 制约。
推进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 的衔接工作,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04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 时修改完善宪法,确保 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谢谢
THANKS
止权力滥用。
02 宪法与国家治理
CHAPTER
宪法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规定
01 02
规定国家的性质和根本制度
宪法确定了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 制度。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 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并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
第十六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
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
做 法
1.宪法的重要性: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 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 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 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 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 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贯 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 础性工作。 • 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我 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 法日”?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 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 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是最高的行为准 则。(4分) (2)设立“国家宪法日”, 有利于落实依宪治国,发 挥宪法作用,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3分) (3)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宪 法知识,让全社会树立宪 法意识和法治理念,自觉 用宪法与法律规范自身行 为,维护自身利益。(3 分)
5.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守宪法 (1)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 做的事。 (2)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 规定做的事。 (3)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 权的事。 6.青少年要维护宪法的尊严 (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2)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 (4)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 卫宪法的尊严。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资料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为此政府必须()①执政为民,限制政府权力的行使②深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③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等制度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把权力关进制定的笼子,表明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健全行政监督和问责制度等,①观点绝对,不是限制政府权力,而是要求政府依法行使权力;②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D。
2.北京市计划用五年时间,逐步建立规范权力运行的三大体系。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这是《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这是为了①重新配置权力资源②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③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行政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加强廉政建设,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权力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观点正确,正确答案选D。
3.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A.人民民主专政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ABc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
4.依据宪法,下列哪项领导人或机关或组织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A.地方检察院B.北京市市长c.国务院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课
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回答问题:
人 民
A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基本法律 B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图一)
(图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图一中A表示的国家机关是____________,图二中B表示的法 律是 宪法 。 ____
(2)图一、图二分别说明什么道理?请用所学知识具体说明。
9、2008年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有关社会民生的《社会 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就有四十多项。上 述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这是因为( B ) A.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内容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是根本大法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10、下列关于宪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B ) A.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它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应受到何种处罚 C.它规定了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D.它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1、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因此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 C) ① 把权力直接交给人民行使 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 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大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对这一观点理解 正确的是( B ) ①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一切团体组织都不得有超 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③ 无论干部群众只要违法都应受到追究 ④法律只 对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看右图,在我国法律体系中( A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B.宪法只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C.宪法与普通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和普通法律相同 5、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 D 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国家主席忠实的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是因为 ( ) A、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B、宪法比其它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C、只有宪法具有强制性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2010年5月21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原司法局局长文强犯受贿罪等罪行一案 C 进行二审宣判,仍维持死刑判决,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们要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③坚决不做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事情 ④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 就要知法、守法、护法 D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 )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③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④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课件(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铅笔勾画圈点出以下问题的答案(6分钟)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 机关的关系? (P13)
3、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P16) (对于权力滥用,你有什么看法? )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国家权力如何依宪依法运行?)
(P16-18)
1) 有哪些场所悬挂国徽呢?
属 家 机 美 和 场 所
2) 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提示】
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这些国家机关 和场所悬挂国徽能够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尊严。
3)这些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运用你的经验 P12 小眉的周记
从我 家到 学校
这段路
上有三
国家机关 分别 是市人 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
区人民政府、
区
人 民法 院
每当
,
我乘公交车从这
些 国家机 关 门前
经过
看到悬挂
在 正 门 上 方庄 严
肃穆的 国徽时
心里就产生 种
时祖 国的 崇敬之
情
也 有 一些
解 的问题
思考:除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 院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为什 么?这些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你谈谈这一案例的看法。
【提示】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 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探究与分享 P17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复习 (正式)
知识回归:(1)材料一二三分别从哪三个不同方面反映出宪法是 我国根本大法? 材料一从内容上反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从效力上反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材料三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表明宪法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行为启迪:(2)根据以上材料,请谈谈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 么做? 青少年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P93
相同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法律,都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宪法
严格 最高 更为_____ 规定国家生 具有_____ 活中的 的法律效 (1/5提出 根本问题 力(母法) ________ 2/3的全国人 大代表通过
项目二:知识体系建构
宪 法 是 最 高主要体现在 的 行 为 准 则
1.人民与人大 宪法是一切国 家机关的最高 准则 宪法是一切团体 和组织的最高行 为准则 宪法是全体公 民的最高行为 准则
2.国家的根本任务
3.国家制度
●●●●●●●●●●●●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1.由最高法律效力决定
原因
2.维护宪法尊严
比较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不同点
规定的内容 法律效力 制定和修改 的程序 结论
宪法是国 家的 根本大法 _______ 规定国家生 普通法律 宪法 (1/2全国人 是宪法的 普通法律 活中的 根据_____ _________ 某一方面 制定(子法) 大代表通过)具体化 ____ 问题
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
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
第十六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复习课)
初三下册第十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
31
教师寄语
宏观把握,准确切入; 巧抓联系,有效提炼; 善于动脑,归类思考; 学习得法,事半功倍。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也就享有了最大权利, 可以不要任何约束。 •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理由: • (1)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 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2)全国人大及其代表行使权力时,必须 遵守宪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 行为准则。 • (3)全国人大代表无任何特权,是人民的 公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阅读分析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多次法制宣传大会上强 调指出,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就要全面贯彻实施 宪法,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 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 观念,维护宪法的权威。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尊严? • (2)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
青少年 如何做
全体公民
整理知识,巩固记忆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 ),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 ( )。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 ),( ),( )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 ( ),其他法律是宪法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律 不得同( )相抵触,否则 ( ) 4.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与其他法律的不同,表现在宪法通过由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组成人员的( )以上多数同意,其他法律 由( )通过即可。说明了( )。 5.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 人民通过( )把国家权力交给( )行使。人民 代表大会又将部分国家权力分别交给( )、( )、( ) 等部门行使。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新课导入
思考二:你知道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吗?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务院、 人民大会堂等
思考三: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2.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关系方面:
国务院(中央)
天津市人民政府(地方)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 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在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一 设置国家机构
2 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行业PPT 模板 /hangy e /
注意:广大人民群众并不直接管理国
1 宪法是如何设置国家机构的? 家事务,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政府
(行政机关)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
产
监察委员会
人
民
生
(监察机关)
民
选举代表组成
2 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
民主过程
权
来
人
选
人 民
力
自
Hale Waihona Puke 民举代 表
权力集中
人
民
组
代 表
产
其 他
成
大 会
生
机 关
(权力机关) 居于主导地位
人民政府 (行政机关) 监察委员会 (监察机关)
人民法院 (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引言治国安邦是每一个国家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确保人民的幸福和安全,需要制定一套总章程来指导国家的管理。
本文将详细阐述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包括国家管理的原则、目标和措施。
二、国家管理的原则1. 依法治国:国家的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法律是国家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所有公民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并接受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2. 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3.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国家管理的核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的作用,确保国家管理的正确方向和稳定运行。
三、国家管理的目标1.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包括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
必须建立健全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军队和警察力量建设,确保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
2. 促进经济发展:国家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四、国家管理的措施1. 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
加强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
2. 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监管,促进社会创新和创业精神。
积极参预全球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合作。
3. 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监督,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
4.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健全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机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课
主要职责
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 总理、国务委员等,授予国家荣 誉称号等。
国务院
行政机关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和决议。
组成与任期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等组成,每届任 期五年。
主要职责
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制定行政法规等。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课
• 宪法的基本原则 •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 宪法的国家机构设置 • 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 • 宪法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1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总结词
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和自由。
详细描述
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治理应由人民行使。这一原则体现在宪法 中,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表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同 时,宪法还规定了对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的制裁措施,以确保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
犯。
法治原则
总结词
法治原则是宪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要求所有公民、组织、国家机关都必须在宪法和 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详细描述
法治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原则要求国家机关的 行为必须合法,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同时,法治原则还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要求国家机关保护公 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 体现,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历
史成果。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 本任务,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共同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课件
(二)、价值判断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作为一名全 国人大代表也就像有了最大权力,可以不受约束。 答:这种观点不对。
(1)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 地方各级人大,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大及其代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宪法是一切组 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1年3月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 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吴邦国说,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 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 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 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 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材料二: 2011年3月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 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还根据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将醉酒驾车、 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细 化了危害食品安全、生产销售假药和破坏环境资源等方面犯罪的规定, 进一步强化了刑法对民生的保护,使我国刑罚结构更趋合理,以更好地 起到惩治犯罪,教育改造罪犯,预防减少犯罪的作用。
C
C
二、价值判断题—方法指导
辨析题要求考生对试题报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考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它要求考生对试题 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1)注意辨题分析。附加材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辨题, 但主要还是对辨题本身进行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分析。具体要求: ①正误混杂型:对合理和不合理部分进行分点分段说明,然后 补全、总结出正确观点和看法。 ②条件欠缺型:对合理部分进行说明(如果不止一个,则要分 点分段说明),然后补充各种条件(如果不止一个,也要分点 分段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最后补全、总结出正确观点和看法。 (2)注意分层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等 分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这表明: A、宪法包含了其他法律、法规 B、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
课堂练习
“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宪法”的观点是(B )
全国法制宣传日 (1)在“走进法律”栏目中,有位同学提出的“12.4”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在“以案说法”栏目中,有这样一则案例: 某校学生张某因高考准考证被老师扣押而失去语文考试的机会,他一纸诉 状将其所在的学校告上法庭。经调查取证,该县法院一审当庭宣判:该校扣证 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该校赔偿原告高考报名费219元, 精神抚慰金1.5万元。 法院依据宪法对该案的判决对你有哪些启示?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 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都要增强遵守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③作 为青少年应认真学习宪法,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并同违反宪法的 行为作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采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 并捍卫宪法的尊严。
治国 安邦 的总 章程
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自主复习
※ 1、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有哪些? 4、为什么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 5、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6、人民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 根本问题 2、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 更为严格。 4、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对青少年要求:
首先,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第三,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 的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尊严。
图一说明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 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图二 说明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 历程。为了配合今年的法制宣传,某校举办了手抄报比赛。八年级(2)班的 同学设计了“走进法律”和“以案说法”两个栏目。
合作探究
共同提高
材料一: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的合 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载入宪法。 材料二: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开头特别写明“以宪法为依据制定本法”或“根据 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我国1982年宪法是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拟定的。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全体代表2/ 3以上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如果你来组织一次法制宣传活动,你准备用什么方式? 法律知识竞赛、法制主题班会法律讲座、法律故事大赛、漫 画展等
再 见
相 同 点
本质相同: 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 益的体现
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组织不论 大小,在国家机关和社会中的地位如何;一 切个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多大,都必须在 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超出宪法之 外,凌驾于宪法之上。否则,都必须予以追 究。
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
热点点击: ◆2012年12月4日,是全 国第12个法制宣传日,今 年宣传日的主题是:“弘 扬宪法精神 服务科学发展” ◆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 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12月 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 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根据 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今年的年度法治人物最终揭晓。他们是:跨国 司法的国家护航——湄公河案专案组;公益律师——佟丽华;舍身救人的“最美 学警”——李博亚;“三农”代言人——毛丰美;“嫣然天使”负责人——李亚 鹏;年度致敬媒体——《人民日报》微博;寻亲志愿者(代表)——小梅、吕顺 芳、张志伟;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候鸟守望者(代表)——李锋、张厚义、 吕忠民;年度特别贡献——金淑萍(已故)、翟树全、李培斌。
A
10、下列关于宪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B ) A.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它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应受到何种处罚 C.它规定了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D.它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1、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因此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都必须( C ) ① 把权力直接交给人民行使 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 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 民行使权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大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对 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B ①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一切团体组 织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③ 无论干部群众只要违法都 应受到追究 ④法律只对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 是宪法的具体化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 宪法的具体化。
“子法” “母法”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母法)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公民有保卫祖国抵抗侵 略的义务
普通法(子法)
※ 7、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是什么?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 9、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宪法在国家法律 体系中处于首要的地 位。
宪法是制定其他 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宪法
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规章
法 律 体 系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 例、单行条例
一、从规定的内容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 中最根本的问题。
国家的性质(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普通法律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刑法: ——主要是管犯罪和刑罚 民法通则: ——主要是管公民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行政法:——主要是管各级政府怎样行使职权
诉讼法:——主要是管诉讼的程序问题(打官司)
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环境保护法:——主要是管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请问: 普通法律是根据什么建立起来的呢?
《民法通则》第一条 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 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民事诉讼法》第一条 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依据, 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刑法》第一条 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 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 本法。 《教育法》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 的素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 重要的问题
普通法律
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 方面的问题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 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 律地位是其它法律的立法 具体化,具有一般的法律 基础和立法依据 效力 制定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 起草,修改由全国人代会常 制定和修改只需 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代 一般程序 会代表提议,并以全体代表 的2 ∕3的多数通过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等
《劳动法》
《兵役法》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 制性和约束力。 宪法中规定:一切法律、行 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 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 无效。
三、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 程序更为严格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进行,宪法的制定要经过起草、讨 论、修改、审议通过等程序。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 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只需按一般程 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异同
宪 法 主要内容 不 同 点 法律效力 制定和修改
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回答问题:
人 民
A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基本法律 B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图一)
(图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图一中A表示的国家机关是____________,图二中B表示的法 律是 宪法 。 ____
(2)图一、图二分别说明什么道理?请用所学知识具体说明。
A、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 B、错误的,因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 C、正确的,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 通法律更为严格
课堂练习
4、看右图,在我国法律体系中(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B.宪法只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C.宪法与普通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和普通法律相 同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掌握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法律地 位、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2、掌握我国国家权力的实现、我国与宪 法的关系、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3、理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团 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